摄影家 愤怼版权“黑洞”

2019-06-03 01:47
大众摄影 2019年6期
关键词:洛奇戴夫沃霍尔

摄影家 愤怼版权“黑洞”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一张照片震撼了全人类:经过200余位科学家用8座射电望远镜在全球多个监测站共同创作完成了黑洞照片的“拍摄”,又经2年时间“冲洗”后向全球公众发布。这是影像技术史乃至摄影史上的奇迹和里程碑。在全世界的读者为神秘而精彩的“黑洞图片”所兴奋和陶醉之时,在中国却因为“视觉中国”对“黑洞图片”的不良运营,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版权公共事件。

?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Event Horizon Telescope)

4月19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就此事件在京召开座谈会:“加强行业自律 尊重摄影创作”。与会者一致认为,摄影家的创作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最大受害者。各方使用者在使用图片时不尊重摄影家的劳动创作、蔑视摄影版权是图片传播环节的最大“黑洞”。

戴夫·希思,华盛顿广场,纽约,1960年 ? 戴夫·希思Torosian系列, 由Howard Greenberg画廊,纽约和Stephen Bulger画廊,多伦多提供

戴夫·希思 与孤独的对话

本次展览呈现希思本人的心理意象,反映了战后北美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并对其作出了回应。他是新一代艺术家中的第一位,他尝试寻求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时代的与世隔绝感和脆弱感。他完善了一种蒙太奇的形式,将文本和图像混合起来,创造视觉诗歌,以一种类似于摄影抗议歌曲的方式捕捉到了十年间的情绪。本次展览展出于伦敦摄影师艺廊,展览截止到6月12日。

和爱德华多·包洛奇作品展 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沃霍尔表面上开玩笑的背后是一种严肃的信念,即艺术将越来越机械化。

爱德华多·包洛奇

本次展览展出于苏格兰现代国家艺术馆,重在考察沃霍尔和包洛奇的作品,展示他们是如何从摄影和广告中捕捉图像的。沃霍尔在包洛奇使用拼贴画时追踪着他的图像,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都转向了丝网印刷,将照片转化为印刷品。这次展览包括沃霍尔上世纪50年代罕见的绘画作品,以及他著名的玛丽莲·梦露的彩色印刷品和最近获得的一组“缝合”照片。包洛奇的作品包括他50年代早期的一些原始流行拼贴画和60年代和70年代的万花筒彩色印刷品。本次展览截止到6月25日。

时光褶皱 陈大志作品展

本次展出的作品具体分为“象外 ”、“间隔 ”、“平行之外”、“尋觅”和“藏地记忆”等五个部分。概括地说,是从自然景观、人的活动到精神世界这三个方面展示陈大志通过摄影所要追求与想要呈现的东西。在陈大志本人,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他的现世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他通过摄影这一精神实践所逐渐了悟世界的过程。本次展览展出于三影堂艺术中心,截止于6月23日。

《象外6》, 宣纸(手工托裱),实木框,爱普生艺术微喷

“时光褶皱”这个标题,被赋予了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思考摄影以及精神视觉化的契机。陈大志通过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里积累的作品的梳理,其根本努力,就是要打通“影像”、“媒介”与 “精神”这三者之间的无论是由技术的还是文化的所产生的阻隔,将这三者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关系一元化,呈现藏身于时光皱褶中的精神隐秘从而将摄影家个人的内在精神与主观可视化。

猜你喜欢
洛奇戴夫沃霍尔
当你不够优秀时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从A开始,再回归
小狗洛奇的秘密
戴维·洛奇《天堂消息》中的忏悔意识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