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hs-CRP和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分析

2019-06-04 07:04冶生寿王新兰严兴丽祁秀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炎性病情

冶生寿,王新兰,严兴丽,祁秀丽

(1.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神经内科,青海西宁 810012;2.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110000)

脑血管疾病作为全球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寻找预测因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临床和医学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1]。目前,有研究表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病因[2]。而脑血管病变过程可看作是血管壁对损伤的炎性反应过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是最主要、最灵敏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其对硬化斑块的预测价值已被临床所证实。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血清脂联素(ADPN)对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细胞的繁殖和转化具有抑制作用,而这3种细胞的分化和迁移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3];同时,有关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联性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动态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ADPN、hs-CRP和IL-6的水平变化,探讨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旨在推测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样本量统计学公式{N=Z2×[P×(1-P)]/E2}得出本研究所需总样本量大约为130例,故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57~83岁,平均(72.67±9.16)岁;均在发病24 h内住院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4];(2)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3)首次发病者;(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期有感染史者;(2)近期服用过抗炎药物者;(3)患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4)合并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根据Pullicino公式[5]计算梗死面积:<5 cm338例,5~10 cm338例,>10 cm334例;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轻度37例,中度43例,重度3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7~85岁,平均(72.41±9.2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就诊时约定好下次复诊时间,确保能收集到每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3次血样,常规离心分离血清处理后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hs-CRP(试剂盒由法国Orion公司生产),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ADPN水平(试剂盒由美国Assaypro公司生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IL-6水平(试剂盒由深圳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采集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晚上禁食过夜后的早上空腹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采用MESS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有7个项目,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6]。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 结 果

2.1各组研究对象血清ADPN、hs-CRP、IL-6比较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ADPN水平越低,hs-CRP、IL-6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ADPN、hs-CRP、IL-6的动态变化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ADP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1周hs-CRP、IL-6达高峰,而治疗后1周ADPN呈下降趋势,治疗1个月后明显升高,达高峰。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ADPN、hs-CRP、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ADPN、hs-CRP、IL-6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小于5 cm3组比较,#P<0.05;与5~10 cm3组比较,▲P<0.05;与轻度组比较,△P<0.05;与中度组比较,●P<0.05

表3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ADPN、hs-CRP、IL-6的动态变化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后1周比较,▲P<0.05

2.3MESSS与血清ADPN、hs-CRP、IL-6的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MESSS评分分别为(16.21±3.62)、(18.95±3.29)、(11.31±2.89)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ME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SS与ADPN呈负相关(r=-0.367,P<0.05),与hs-CRP、IL-6呈正相关(r=0.239、0.217,P<0.05)。见表4。

表4 MESSS与血清ADPN、hs-CRP、IL-6的相关性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看作是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连锁过程,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不仅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还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7]。

本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情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行对比,探讨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的关联性;通过动态监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推测了炎性细胞因子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病情越严重的患者血清ADPN水平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DPN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呈负相关,ADPN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

AD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分泌蛋白,释放入血,对多种组织细胞发挥作用。近期有研究表明,ADPN水平降低与脑血管病变具有密切关系,ADPN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可以说,低脂联素血症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8-9]。该理论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得以证实。虽然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细胞研究证实,ADPN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细胞的分化和远处转移,而这3种细胞的激活和繁殖过程与机体炎性状态密切相关[10]。由此可见,ADPN可修复脑血管病变,是缺血后脑损伤的直接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1周ADPN水平最低,而治疗1个月后ADPN水平逐渐升高,说明ADPN水平不仅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提示与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11]。

hs-CRP是机体重要的炎症介质,健康者体内含量非常低,当机体遭受组织损伤时hs-CRP会迅速升高[12]。在炎性状态下巨噬细胞分泌IL-6,当IL-6刺激肝细胞时会产生hs-CRP,因此,这2种因子是机体在炎性状态下的急性期反应物。本研究结果显示,MESSS与hs-CRP、IL-6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理论。

有研究表明,hs-CRP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3]。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患者hs-CRP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s-CRP水平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呈正比,其水平变化能反映病情变化和脑损伤程度[14]。

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机体内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IL-6,健康者体内含量非常少。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组织中IL-6水平会迅速升高。病情越严重的患者IL-6水平越高[15]。但具体是促进脑组织坏死的原因还是保护因素,目前尚无定论。作者认为,IL-6虽然是炎性细胞因子,但仍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当体内IL-6含量过高表明巨噬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凝血因子开始启动,使炎性部位的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沉积,引发组织损伤[16]。由此可见,其水平的升高,不是机体的应急反应,且参与了组织的早期脑组织病变过程。IL-6的表达水平与脑梗死的面积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4 结 论

血清ADPN、hs-CRP和IL-6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状态及病情变化,对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因此,应合理监测其水平变化,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炎性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