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当两可要平心

2019-06-05 01:15钟言
债券 2019年4期
关键词:降准企稳人民银行

钟言

进入4月,市场上关于降准的议论较多,正反意见都有,需要细致梳理。

首先看宏观政策目标。实体经济企稳会降低实施降准的即时紧迫性。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但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公布3月新增社融为2.86万亿元,超过预期,同时M2增速回升,大体上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社融增速可能企稳,启示市场预期经济有望见底。房地产市场也暖意频吹。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之一,当前进一步实施降准的必要性下降,后续行动需要基于数据变化和形势判断相机抉择。

其次看货币市场表现。利率度过季末高值后开始回落,市场流动性依旧维持合理充裕。对外贸易净出口意外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显示外汇占款下降的状况至少没有进一步恶化。不仅如此,公开市场操作也连续多日暂停,相关公告的基调进一步确认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换言之,当前货币条件下价格信号符合政策预期,以微调预调著称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按兵不动,那么实施动作幅度较大的降准可能性自然也会降低。不过,受缴税、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影响,流动性可能有短期波动,降准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再次看外部制約因素。外部价格方面,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扩大,人民币币值持续企稳,减弱了降准的国际平衡约束条件,降准的政策自由度增大。内部价格方面,CPI和PPI双双回升,似乎是制约降准的因素。但相关翘尾成分居多,且CPI增加不及预期,其实放大了政策空间。此外,准备金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系统性风险缓冲器的功能,人民银行提出准备金率的国际横向比较,也有意破除降准依赖。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稳增长存在的隐忧客观存在,如企业效益改善有待时日,国内面临外部降速很难独善其身,贸易保护阴影尚存反复等。既然目前降准与否势在两可,那么为了给后续外部变化应对预留一定的空间,降准缓行也在情理之中。前期辟谣降准折射出,一方面市场存在降准预期,另一方面政策部门倾向于打破连续降准的惯性预期。

当前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进入微妙时期。为了弥合市场和政策之间的预期差,可以尝试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比如像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的日期都是预设的,因而市场一般不会预期在其他日期发生货币政策调整。

总之,降准仍在政策工具箱之中,降准缓行应更多理解为前期逆周期政策组合的效应渐显,现已进入政策观察期。为更加从容地应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议题,保持一定的政策回旋余地不是坏事。

责任编辑:宗军  鹿宁宁

猜你喜欢
降准企稳人民银行
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
多重利好袭来 股指震荡企稳
外储升降逻辑存异降准对冲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