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高》与《文心雕龙》相通之处杂想

2019-06-06 04:19张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

摘  要:朗吉努斯的《论崇高》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是西方和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学思想理论著作,两部作品在批评方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同提倡宏伟壮大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人的影响、同认为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孕育庄严伟大的思想、同对人的天分和后天习得的技巧进行辩证看待、同主张向古代先贤学习作文的技法等等。

关键词:《论崇高》;《文心雕龙》;相通之处

作者简介:张文(1994.12-),女,山西运城人,天津师范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2

朱光潜先生说:“自然界本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可以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来表示两种风格。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1]227-228自然界如此,文学亦是如此,西方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广义上也可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种。崇高是一种力度美,给人强大的感染力。《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讨论“崇高”的著作,他使“崇高”成为审美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认为这篇文章是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的作品,作者据传为朗吉努斯。南朝的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两部作品虽然时代不同,但在思想上有很多交汇之处。本文立足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通过比较它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以更充分理解朗吉努斯的“崇高”之内涵。

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一共有六篇(相当于中国的章),共四十四章(相当于中国的篇)。第一篇是绪论,包括八章,这是作者揭示“崇高”内涵最中心的一部分。第二篇是思想论,第三篇是辞格论,第四篇是措辞论,第五篇结构论,第六篇感情论。朗吉努斯在言明“崇高”的具体内涵前,先指出了三种作文的缺点,“浮夸、幼稚、矫情”,[2]79而这三者的反面正是作者提倡的“崇高”,即反对臃肿,雄伟壮丽走向极端就会令人反感,也就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再激昂的情感都要有符合逻辑的措辞;反对过分的雕琢,作家过于追求精致、巧妙尤其是风趣就会沦为幼稚之笔;反对滥用感情,也就是不能凭着才力随意驱驰文字,哗众取宠,使感情失真。综合这三点,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作文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要遵从真实的原则,使作品符合逻辑性,过犹不及。如果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阐述,那就是刘勰《文心雕龙》中“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3]46体现的华实相扶的中正平和之道,正如屈原的《离骚》,刘勰评论道:“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3]45《离骚》在“征圣”“宗经”和自铸伟辞之间保持了平衡,所以为后世称赞。

崇高的五个源泉,第一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是慷慨激昂的热情,第三是构想辞格的藻饰——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第四是高雅的措辞——象喻的词采和声喻的词采,第五是尊嚴和高雅的结构。[2]83这里作者首推庄严伟大的思想,认为前两个崇高因素主要依赖天赋。这说明朗吉努斯深刻地认识到了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性,伟大的思想孕育伟大的作品。因此,朗吉弩斯说:“一个崇高的思想,在恰到好处时出现,便宛若电光一闪,照彻长空,显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2]78他认识到了崇高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作品的灵魂。如果说,思想和藻饰是内容的话,那藻饰、措辞和结构就是作品的形式了,朗吉努斯强调前两者的重要性,即是认为内容大于形式。关于这个问题,刘勰也在其《文心雕龙·情采》中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他反对以“为文而造情”为首的辞赋,认同“为情而造文”的诗篇,认为光追求对偶、声律、辞藻会导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故而,他提倡情采皆备,首先就要有深厚的思想感情,这样文章才有力量,正如《辩骚》篇所言:“顾盼可以驱辞力”[3],有了美好的风度,再施脂粉,才可以情文并茂。

朗吉努斯还认为胸襟坦荡的人才有崇高的思想,并且这是属于人的天分,但是崇高的作品是需要天分加技巧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的。“雄伟的风格乃是重大的思想之自然结果,崇高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旷达志气远大的人。”[2]84此处的思想的雄浑正是他前面所提到崇高的技巧中的天分的范畴。然而,朗吉努斯更重视天分和技巧的结合,“狄摩西尼论及人类一般生活,曾说人生之大幸是好运气,其次,而且同样重要的,是有见识,因为无见识则运气绝不足恃。此言可用于文学:天分有如佳运,技巧有如见识。”[2]78所以,在第三篇、第四篇和第五篇他分别从辞格、措辞和结构三大方面来论述如何提升人的技巧,以证明后天习得的技巧对于崇高的重要性。在第三十六章,他又指出:“毫无错误的精确这一优点多半依靠技巧,而崇高,哪怕不是始终一贯,而有赖于崇高天才。所以,在一切场合都应该以技巧来帮助天然。这两者的结合大抵能达到尽善尽美。”[2]1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4]的论断,此处的“气”是个人的精神特质,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生命力,而“气之清浊有体”自然也就含有了“壮”和不壮之区别,曹丕对建安七子有“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4]之品评,这里的“气之清浊有体”正是后来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的“气有刚柔”之说,即个人气质有所不同,有刚强、有柔婉。在具体论说作文天分与技巧的关系时(准确来讲刘勰讲的时天分和后天的关系),说到: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3]256

他提出了“才气学习”四个要素,其中才与气是先天的,学和习是后天的,是后天的积累和锤炼,也就是朗吉努斯笔下的技巧。最后,刘勰也总结道:

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3]260

在这里刘勰指出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要慎重,就像制车轮、木器,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又说从小要模仿各种风格,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气质锻炼才能。这说明刘勰是很重视学习的,虽然作家个人的风格受先天影响更大,即“吐纳英华,莫非情性”[3],但更重要的是“功以学成”,即后天对技巧的锤炼,这与朗吉努斯重视技巧也不否认天分的思想如出一辙。需要强调的是,刘勰虽然没有明确说到什么性情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思想,但在他举的例子中可体现这一倾向,如:“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3]259由此可见其思想倾向。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朗吉努斯《论崇高》中的“崇高”之义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朗吉努斯的“崇高”指的是自然界宏伟壮观的事物,这是由胸怀宽广的人格孕育的,表现在作品上就是至大至刚的风格,崇高可以震撼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庄严敬畏之感,带给人灵魂彻底的解脱,使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惊讶。作者说是:“如果在恰当的场合提出,就会以闪电般的光彩照彻整个问题,而在刹那之间显示出雄辩家的全部威力。”[2]78作者强调崇高点铁成金的作用,是“专横的”,“不可抗拒的”,它可以带给人强大的精神震撼,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即“真正崇高的文章自然能使我们扬举,襟怀磊落,慷慨激昂,充满了快乐的自豪感,仿佛是我们自己创作了那篇文章”。[2]82一言以蔽之,崇高就是文学作品中迸发出的雄伟壮丽的力量。

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历来很受瞩目,“风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可以用来评论文学作品、绘画、书法而且用于品藻人物。关于“风骨”的具体内涵,历来众说纷纭。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昔潘勖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3]265

作者把“风”同“情”联系,“骨”与“辞”联系。[5]491这说明“风”偏重于思想感情的爽朗饱满,“骨”偏重于文辞的刚健挺拔。王运熙指出“风”指风清,即作品思想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表现为文章思想感情的明朗性。“骨”指骨峻,即运用俊朗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使作品挺拔有力。[6]即风清骨俊说,童庆炳也持此见。笔者以为,结合上面引文,刘勰以潘勖锡魏说“骨”之作用,可见“骨”就是对作品文辞的要求,相如赋仙,是因为“风力遒”也就是作品中蕴含的感染人的思想力量,才让汉武帝飘飘然也。综上所述,所谓的“风骨”就是作者用精炼刚健的语言表达充沛饱满的思想感情,自然作品中会渗透着一种阳刚之美。正如姚鼐论阳刚于阴柔的特点:“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俊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7]510-511刘勰的“风骨”说较为隐晦,虽然没有像姚鼐那样直接指出阳刚之美的力度与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却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文学批评新的审美范畴,那就是如同朗吉努斯《论崇高》里面提到的那种宏伟博大的思想力量。

“崇高”与“风骨”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一种刚强博大、慷慨激昂的力量,都是阳刚之美,都可以带给人思想震撼,感动人的心灵,使人获得积极的力量。刘勰讲“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3]”意思是要使文字锤炼确切而难以更换,要使文情所发生的影响,起到深入人心摇荡性灵的作用,专注而不显得板滞,这就是文章有风骨的力量。这同朗吉努斯强调的真正崇高的文章使我们襟怀磊落,慷慨激昂是相通的。细数伟大的诗人作家,他们充满阳刚之美的能带给我们极大的思想震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他所影响的魏晋风骨不也是这样的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的辛弃疾等诗人词人,身上渗透着崇高或者风骨之力,给人慷慨激昂的情感震撼。

此外,刘勰在《风骨》篇中,讲到如何使文章风清骨俊时,提到学习经书史传的写作方法向古人学习,即“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3]266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主张借鉴古人,摹仿古代伟大散文家和诗人,并同他们竞赛,这说明二人都意识到了师承古人的重要性。

总之,刘勰与朗吉努斯二人虽然身处环境和时代不同,但是他们对文艺的研究和贡献却是一样的。在西方,康德对朗吉努斯的崇高理论继续深化,在中国,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阳刚之美和雄浑的境界都是对刘勰“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使壮大的情感力量在作品中更加充分地迸发,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情感激励。同时,当今文坛应该更多地融入这种“崇高”的思想,如屈原、辛弃疾、岳飞等人的作品以激励人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塑造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叶朗.中国美学通史,汉代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5]周勋初.文心雕龙解析[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

[6]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