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世纪的中国贸易瓷

2019-06-07 15:05陈闻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6期
关键词:明清青花瓷

陈闻娃

摘 要:16~18世纪是中国海上瓷器贸易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著名的外销青花瓷以外,还出现了各类彩瓷和纹章瓷。这些瓷器联通世界,对世界陶瓷业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明清;贸易瓷;青花瓷;纹章瓷

1 16~17世纪中叶的贸易瓷

1.1 独树一帜的青花瓷

16世纪初的明弘治至正德时期,贸易瓷器以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主,多销往西亚地区和非洲东部。现在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和哈马都是当时中国瓷器流散的主要地区,这一地区的阿勒颇处于美索不达米亚通向地中海的交通枢纽,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集散地,现今也是中东最大商业中心之一。很多销往西亚的瓷器在此流散到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将这一时期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馆藏、沉船出土瓷器以及景德镇出土瓷器的中国贸易瓷产品进行比较,发现在同一时期都有相同类型的装饰图案青花瓷器在各地出现,成为一个时期的装饰风格。

明代中期特别是弘治至正德时期,景德镇瓷器流行绘画满密的缠枝花卉纹,在被定为16世纪初中期的贸易瓷上也有明显的体现。此时期的瓷器纹饰有孔雀纹(孔雀是伊斯兰地区的吉祥物)、石纹、莲池纹、松鹿纹、八吉祥纹、狮球纹等,这些纹饰在景德镇窑址出土瓷中也较为常见。

16世纪中期,明嘉靖前期由于海禁和倭寇作乱,海上运输较为艰难。隆庆时期开放了海禁,海上贸易才又获繁荣。打捞于马六甲海峡的“宣德号”沉船发现有百件典型嘉靖风格的瓷器。托普卡比博物馆展品中有一件嘉靖时期的青花楼阁花鸟纹大盘,应当为嘉靖时期开创的纹饰风格,在明代后期大为流行。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外贸瓷除了原先的景德镇瓷器外,福建沿海的大小窑场也陆续开始烧制,漳州窑、德化瓷等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将瓷器运向海外。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万历年间出现了一种特殊样式的贸易瓷器,名为“克拉克瓷”。克拉克瓷主要指带有开光图案的各式盘、碗、瓶等器物,多是欧洲出样定制的,具有明显的贸易瓷特点。在景德镇老城区发现的克拉克瓷窑址有十多处,其中2001年在观音阁发现的克拉克瓷窑址是景德镇最主要的也是质量最高的克拉克瓷窑址。2003年发现于马来西亚东海岸附近海域的“万历号”,沉没时间在明万历至天启年间。该船出水的克拉克瓷与万历四十一年的“白狮号”沉船以及景德镇观音阁克拉克瓷标本有一定的联系。推测克拉克瓷烧制年代应该是从万历开始,大规模烧制并大量外销的时间可能是天启和崇祯时期。

1.2 明末清初的特色瓷器

17世纪的中国瓷器贸易主要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这家公司从日本长崎到东南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东西方航线上,经营着欧亚各自欢迎的物品。从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中国瓷器就是他们贩运的主要商品之一。

在明末清初的贸易瓷中,除了碗盘,还有一些特殊的外贸瓷器形,如方瓶。方瓶是专门定烧后销往荷兰市场的酒瓶,器物口沿有螺旋,加盖可旋紧,是仿制欧洲玻璃器制造的。这些方瓶国内未见,多收藏于欧美各大博物馆。个别方瓶上还会有徽章图案,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巴雷特捐赠的徽章花卉纹方瓶,是葡萄牙的一家族所有。其他特殊器形还有青花把杯,是典型欧洲风格的酒杯,是以后常见的啤酒杯样式;葫芦瓶,多在器身绘画历史人物题材,从明末到清代一直多可见。

清代崇祯和顺治时期又被叫做明末瓷器烧造的转变期。因为它处在明末清初的特殊时期,脱离了官窑的束缚,不管是内销还是外销瓷器,在器物风格上都发生了转变。这些转变期的瓷器在同时期和克拉克瓷一起大量出口外销。在这一时期的外销浪潮中,日本成为了进口中国瓷器数量较大的国家,很多运往日本的中国瓷器或销往日本各地,或再转运欧洲。日本将进口的明末中国青花瓷器称为“古染付”,将五彩瓷叫做“古赤绘”,将五彩描金或贴金瓷叫做“金襕手”,还有“祥瑞瓷”的青花瓷器。这些瓷器多是跟日本茶道用器相关。这些瓷器装饰多带有日本风格,采用中国的人物花鸟题材加入日本的纹饰布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式风。今天在日本博物馆和日本个人收藏中均可見此类瓷器,在该时期的景德镇出土标本中也多有可见。

2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的贸易瓷

2.1 广彩瓷与纹章瓷

这一时期中国的贸易瓷中有一种和青花一样著名的瓷器,叫做广彩瓷。广彩瓷是占有重要比重的瓷器品种,是广州地区烧制的一种釉上彩瓷,多是先在景德镇烧造素坯,再运至广州加绘低温釉下彩烧制而成。广彩瓷主要供应海外,其绘画题材更加偏向欧式,很多纹饰取材于欧洲的神话、宗教故事,是典型的来样定制贸易瓷。广彩除了一般性的欧式题材绘画以外,还有一种纹章瓷类。

纹章瓷是外贸瓷器衍生的瓷器种类,在广彩瓷和青花瓷中都有纹章瓷类的存在。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青花类的纹章瓷出现,多为西方王室贵族集团在中国定烧的瓷器,利用彩绘的特点在瓷器上画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徽章符号。以家族徽章居多,也有宗教或军事团体、城市以及各类组织。目前发现最早的纹章瓷标本是一件青花瓷壶,纹饰为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纹章。

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纹章瓷生产的兴盛期。康熙、乾隆时期,西方对纹章瓷的需求达到了鼎盛,许多欧洲的王公贵族包括富商大贾纷纷通过东印度公司来向中国订购此类纹章瓷。纹章瓷被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被摆在欧洲贵族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以供观赏。

除以上瓷器品种外,贸易瓷中有一种被荷兰人称为“巴达维亚棕色”的产品,是一种融入南洋元素的中国青花瓷器,品种多样,受到欧洲人的欢迎。除了欧洲收藏,在福建平潭沉船上也有发现,多为康熙时期烧造。康熙时期有一种叫油醋瓶的调味瓶,可能是为荷兰市场制作的,两个外翻的瓶颈式样来源于欧洲的玻璃器皿。康熙贸易瓷中还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开光菊花纹,上海博物馆、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碗礁一号”上的外贸瓷上均有出现,国外专家认为可能是受到伊朗装饰风格的影响。

2.2 渐衰的贸易余辉

17世纪中晚期,清初又实行了海禁政策,在这场世界海洋贸易大潮的势力中,海禁将中国与世界隔绝。海运停歇造成这一时期国外日益膨胀的瓷器需求得不到满足,日本瓷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开放海运。清代贸易瓷的外销以康熙时期最为兴盛,雍正、乾隆及以后也有大量输出。但随着国力的衰弱和西方瓷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出口海上瓷器贸易已经显露衰势。

18世纪早期,中国瓷器开始模仿西洋图案和画面,大量瓷器开始西洋化。18世纪以后,景德镇贸易瓷风格变化较大,以瓷盘而言,花口、长方形、菱形等造型大量增多,这是根据西方人餐饮生活习惯而改变的。雍正、乾隆以后的瓷器中,有大量山水楼阁题材的青花瓷盘在欧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英国窑厂曾在19世纪大量仿制。清代贸易瓷除了主要运销欧美国家,也有销往亚洲邻国。

19世纪后期,外销瓷随着欧美本土瓷业的发展和中国风热潮的衰退逐步势微。

3 总结

16~19世纪初期,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海上瓷器贸易可以说是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产生了各类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瓷器品种,带动国内陶瓷业精进快速发展。同时也给西方带来了人文精神上的觉醒,并促使了其瓷器产业的发展,为世界留下了中国贸易瓷器不朽的辉煌篇章。

参考文献

[1]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2](英)柯玫瑰,孟露夏.中国外销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3]胡雁溪,曹俭.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4]故宫博物院.故宫陶瓷图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5]冯小琦.古代外销瓷器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明清青花瓷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破碎的“青花瓷”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