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慕课成绩的学习行为分析

2019-06-09 10:36田娜孙静
软件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

田娜 孙静

摘 要:随着慕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慕课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高校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并把学习成绩记为学分。为了更加深入、具体探究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慕课成绩为依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再采用IBM SPSS21.0和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分析不同组学习者行为日志数据与讨论文本。结果显示,登陆学习界面次数和交互话题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7450,视频观看时长、作业成绩和任务完成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428和0.139。由此可见,在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提高对学习者登陆次数、交互和作业成绩等方面的关注,更注重学习者过程性评价,以提高慕课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慕课;学习行为;学习情绪;交互策略

DOI:10. 11907/rjdk. 191151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4-0196-06

0 引言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由Dave Cormier&Bryan Alexander[1]于2008年提出,后来焦建利将其翻译为“慕课”。虽然慕课在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因为其自主、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受到许多学习者关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在线学习者用户量达2.01亿,与2017年相比较增长率达29.7%[2],如此庞大用户体系支撑的慕课,在经历了11年的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并指出我国已有460所高校建立了3 200多门慕课课程,高校学习者和社会学习者人数达5 500万,同时有200多门慕课课程上线国际慕课平台,慕课课程数量居世界第一[3],这表明慕课正逐步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并带有多元化、常态化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教育”的到来,以慕课形式进行学习的人数逐渐增加,但其学习效果也一直备受争议[4]。为进一步探究慕课学习情况,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针对学习结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比较典型的研究包括Alsamadani等[5]根据测试成绩,分别从年龄、国籍和知识水平等几个维度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和持续率;Vu Lan Thi等[6]根据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的成绩比较学习者感知;Engin Kursun等[7]研究了慕课学分制对学习者感知、课程选择和评价的影响;Ashenafi 等[8]根据学习者行为表现,建立慕课学习成绩预测模型。国内对慕课学习结果的研究集中在慕课发展、慕课学习影响因素或持续率方面。吴万伟[9]揭示了慕课发展方向,即慕课不会取代传统学习方式,而是向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张长海等[10]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的探究发现,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曹晓明等[11]从慕课学习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提高学习效果是众多研究的主要目的,但缺少从学习结果角度对学习行为的研究。慕课成绩是学习效果最直接的体现[12],因此本研究以慕课成绩为依据,把学习者划分为不同的组别,通过对不同组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比较分析,更细致深入地探究以期發现潜在学习者,为慕课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策略改进提供参考。

1 学习行为内涵

慕课学习是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在线完成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在访问课程、观看提供的视频、参与课程讨论、完成作业与测试等环节[13]。国内外对慕课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学习行为日志数据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如Shi 等[14]通过对课程3个维度点击流的研究,可视化分析出学习者交互情况;刘三 等[15]分析了不同特征学习者的行为差异;Tseng[16]通过对学习者互动数据的研究,提出完善课程设计及提高学生持续率的建议;刘震等[17]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对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环境、学习行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现代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认为结合慕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未来教育中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本文以《写作与交流》课程为例,针对不同慕课成绩的学习者学习行为与内心真实感受存在的差异,以及慕课在高校实施过程中的改善渠道进行研究 。

有研究者按行为层次将MOOC学习行为划分为操作行为、认知行为、协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4个层次,也有研究者用定量方法分析学习者注册或滞后时间、学习时长等。慕课平台是获取行为数据的主要来源,本文结合超星慕课平台获得的行为数据和现有学习行为研究,最终从课程访问次数、视频完成情况、作业和测试等8个方面探究高校慕课学习者学习行为(见表1)。

1.1 课程访问

课程访问是进行慕课学习的首要环节,学习者通过登录课程获得课程相关消息、学习课程视频、与师生交流、完成作业和测试等。课程访问包括访问课程次数和访问学习界面次数两个方面。课程访问次数统计的是学生登录课程的次数,学生登录之后可以学习课程视频、参与讨论、学习其它拓展资源等;学习界面访问次数指学习者登录视频学习界面的次数。

1.2 内容学习

视频学习是慕课学习的核心活动[18],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课程视频获取教学内容,并且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和环境。每个课程学习视频被编辑为一个任务点,每个任务点10~15分钟,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任务点进行学习。视频观看时长是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视频时间的总计,还包括学习者针对某个视频回看的时间。

1.3 交互情况

交互是慕课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知识构建和反映学习者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19],在本文,交互主要指学习过程中发表或回复话题讨论数和作业互评交互数。学习者在学习或进行一个任务点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观点或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探讨。课程作业被设置为互评模式,即每份作业由3个学习者共同完成批阅,作业最终成绩取平均值,教师对学生互评的作业进行最终审查,当互评成绩相差过大时,教师需对作业重新进行评定。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