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2019-06-09 10:34常敏翁佩君
行政与法 2019年5期
关键词:营商杭州数字

常敏 翁佩君

摘      要:杭州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争创“数字经济第一城”。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互联网法院为突破口,推动“数字政府”改革,营造国际一流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快各类开发区和特色平台建设,探索“店小二”式双创服务,优化数字平台的创新创业生态。通过培育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数字驱动产业变革示范地,建设“城市大脑”现代治理方案输出地,率先推动“数字城市”转型,营造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营造独具特色的东方城市气质和鼓励创新的城市文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人文环境。

关  键  词: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杭州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9)05-0062-08

收稿日期:2019-03-05

作者简介:常敏(1975—),女,浙江瑞安人,中共杭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翁佩君(1973—),女,浙江宁波人,中共杭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批规划课题“我国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及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X20010。

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工业4.0的浪潮迅速推进,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中国的进程中,浙江杭州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2018年10—11月,杭州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率先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杭州全面高质量发展,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杭州正以“数字政务、数字平台、数字产业和数字城市”为主抓手,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争创“数字经济第一城”。目前,国内关于外营商环境的理论研究多围绕政府干预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组织环境理论等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营商环境建构行为剖析、区域营商环境的评估、民营企业或服务业具体营商环境的分析等,而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杭州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初步成效有目共睹,在此选取杭州驱动数字经济的营商环境建构经验展开重点剖析,以期丰富相关研究的视角、深化研究内容。

一、推动“数字政府”改革,营造一流政务环境的杭州实践创新

为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决策及其战略部署,杭州近年来不断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了国际一流的政务环境。

一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优化数字经济的政务环境。2014年,杭州提出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为激发新经济活力,政府重点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三年后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步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简政放权、优化营商服务。[1]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杭州正逐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全覆盖,以此倒逼政府深化公共管理改革。杭州市各部门先后公布了“最多跑一次”的事项清单,重新梳理了办事流程,细化明确了办事指南;依托互联网,不断创新“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等便利形式,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深化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系列审批制度改革。为了营造一流的投融资环境来刺激新经济,杭州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有效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工程建設项目施工图联合图审管理办法等“1+9”配套制度,力争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完成。如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政府牵头将长河街道六个村社的三产用地改建商业商务用房,以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2019年1月,这个极其复杂的“六村联建”项目只用了98天就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成为杭州首例跑进100天的审批项目,而在改革之前最少需要五个多月。为配套数字政府改革,杭州开创性成立正局级的数据资源管理局,有效推进了各类数据整合、归集与共享。据2018年1月杭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汇报》显示,至2017年底,已累计归集59个部门290.21亿条数据,并建立了可信电子证照库、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城市小脑”专题库等4个大数据库。在数据交换上,户籍、社保、交通等个别领域数据共享通道已经打开,其中“城市小脑”累计交换数据达到253亿多条,日均交换量0.84亿条。数字的共建共享意味着跨部门事项的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因为数字政务系统会自动归集和分发相关数据给各部门进行办理,不需要用户再奔波及重复填报资料。全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的杭州,其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已全国领先。

二是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优化数字经济的营商环境。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杭州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决定着数字经济的活跃程度,因此,商事制度改革一直是杭州行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自2013年12月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率先试点注册资本认缴制以来,杭州商事制度改革步伐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5年5月,杭州正式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九条”,包括实行“多证合一”、推行“证照合一”、推进“就近登记”,下放取冠市名核准权、简化取冠省名程序,简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登记程序,允许商务秘书企业登记,试行企业简易注销等多项便利化内容。2017年5月,杭州又在全国首推“1+N”+X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即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改变了原有执照碎片化办理的方式,改进了申请流程,改善了市场经营者的体验,简化了市场进入准则,切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针对大量“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杭州出台政策法规允许设立商务秘书企业,由商务秘书企业进行住所托管①,这意味着“不租商业房,也能开公司”的零门槛创业在杭州率先成为现实,大大降低了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成本。杭州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所有商事登记事项“一网通办”。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杭州继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少申领发票时间,推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等,到2020年底,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将压缩到2个工作日、涉企经营许可从受理到领证将压缩到7个工作日以内。同时,杭州正积极推动全面取消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打造全国第一个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城市。

三是以互联网法院为突破口优化数字经济的法治环境。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杭州也集中了各类网络消费问题,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中心”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相继落户杭州,杭州积极创新网络消费维权工作,为互联网经济创设规范发展的市场环境。2017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中国乃至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杭州提高司法审判质量与效率的大胆尝试。杭州互联网法院专门开发建立了一个融合当事人在线起诉、应诉、举证、质证、参加庭审以及法官立案、分案、审理、评议、判决、执行等诉讼全流程功能模块的网络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与审判、执行全流程的融合。技术条件的有效支撑与审判团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推动了诉讼链条全程网络化创新。开庭时,原告、被告以及法官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通过在线交易记录提取证据,调解、宣判也直接在网上进行。全程“在线进行”的互联网法庭,既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提高了审判效率。为进一步提升当事人诉讼服务体验,杭州互联网法院扩展在线审理的时空范围,创设异步审理模式,让审判在“异步时空”进行。[2]以设立互联网法院为突破口,杭州继续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开展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试点,探索互联网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等,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二、建设“数字平台”载体,营造一流科创环境的杭州经验

杭州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布局,通过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平台,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杭州的“数字平台”既包括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小镇等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也包括大创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需的微空间、小平台。

一是加快各类开发区建设,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大空间。各类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功能区是杭州数字经济的重要基地,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数字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信息产业的承载能力。如新世纪之初,作为信息经济策源地的杭州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为此,杭州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跨江发展战略,并将高新区与滨江新区合并,成立高新(滨江)区,使杭州高新区从钱塘江北区块12平方公里一举拓展为钱塘江南区块76平方公里,为高新区谋划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顺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使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继而成为综合排名第三的国家高新区。①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杭州高水平谋划了“两廊”建设,在2007年开始建设的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进一步形成网络创新的空间格局。[3]其中,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下辖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和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已经吸引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三维通讯等一批高端数字企业入驻,并建立了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香港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布局了人工智能小镇、微纳小镇、5G创新园等创新空间。

二是着力培育特色新型平台,创设数字经济发展的微空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再度掀起创新创业浪潮,此时的杭州也集聚了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归国留学生和大学生,加快了“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步伐。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各类“双创”发展所需的微空间不断建立起来,城北空置的国企旧厂房、运河畔的旧粮仓、市内市郊的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等空间不断被翻新改造成海创园、众创空间、特色园区、特色小镇等数字经济新平台,努力营造极富魅力、充满生机的双创环境,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活力。2015年,杭州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全市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并对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的众创空间给予众多扶持政策,如在加大财政和融资扶持力度方面,给予国家、省、市级各众创空间30万元、25万元、20万元的资助;在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健康发展方面,扶持杭州众创空间联盟,每年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开展全市性的创业活动,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等等。2018年,杭州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2018年1号文件),进一步推进众创空间孵化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创建省、市、区(县)三级特色小镇100多个。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物联网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基金小镇、机器人小镇等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数字经济的快速集聚发展。

三是探索“店小二”式服务,优化数字平台的创新创业生态。杭州各政府部门都树立起对企业和人才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的理念,各个平台利用贴近人才、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绩效,争创国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方面,认真落实企业服务代办员制度,为每家大规模企业和重点招引企业至少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有求必应,随叫随应”的“保姆式”服务。完善领导联系企业(招引项目)机制,强化全市产业投资促进“一把手”工程,建立全方位和個性化的“一对一”重点企业服务机制。着力提升政府公职人员专业服务能力,强化“窗口”服务人员的配备、培训和考核。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定期召开政企联席会、对话会,帮助分析和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提振企业信心。另一方面,各属地政府和平台还推出一批人才“店小二”,配合落实杭州人才新政27条、若干意见22条、国际化意见等系列人才政策。各平台还专门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政策,加码高层次人才补助,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和住房保障、创业资助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使杭州成为全国人才流入率最高的城市。同时,各区各平台都在全力引入国内外“名校名所名院”,提升自主培育人才的能力,以此推动“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此外,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培育引导平台内发展一批批创新服务市场机构,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以更加专业的市场服务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流生态。

三、推动“数字城市”转型,营造一流发展环境的杭州路径探索

数字经济“三化融合”发展是基于大数据共建共享原则,凸显人产城、数产城深度融合的杭州特色道路。通过“三化融合”,杭州将实现城市和产业的同步数字化转型,将建成共生共荣的“数字家园”,创设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坚持不懈抓数字产业化,培育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2014年,从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信息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杭州不断推动“六个中心”建设及十二个核心产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17年,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3216亿元,增长21.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6%,对杭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4]新时代杭州正充分发挥信息经济先发优势,形成了以大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分享、挖掘和应用为核心的网络型数字经济,逐步推动信息经济向数字经济的升级变化。首先,着重巩固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安防、软件信息和金融科技等优势产业,加快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突破发展,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形成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融入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其次,全力扶持阿里、网易和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做强做大,推动杭州成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再次,扶持浙江大学、西湖高等研究院、之江实验室、北航创新研究院、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柔性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增加科技源头供给和成果转化,成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策源地。据《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显示,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3320亿元,占浙江省数字经济比重超过了50%。2022年,杭州力争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新增核心发明专利申请8000项以上,发挥了全国数字经济领头雁的作用。

二是集中攻坚抓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驱动产业变革示范地。在开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过程中,杭州前瞻性地提出发展工厂物联网,把制造领域的物联网技术运用作为杭州智能制造的突破口。从2015年开始,杭州从全市层面发力工厂物联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基础技术的逐步成熟,再度提升推广工业互联网,重点在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能源管控集成化、服务模式延展化、个性化定制五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5]全市已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实施了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改造,为制造领域的大数据运用创设了有利条件。当前,为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持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坚定不移提振实体经济,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和品牌强市建设。市数字资源管理局、经信委、科创委等多部门联手出台系列政策,扶持工业创新中心,加快“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动杭州成为数字驱动产业变革示范地。2018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经信委积极组织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骨干训练营,针对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师等人才定期开展专题高级培训班。同时,杭州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农业园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等建设。[6]杭州市政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社保、能源、公共服务等方面大力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扶持程度,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三是全面系统抓城市数字化,建设“城市大脑”现代治理方案输出地。2016年,杭州率先提出“城市数据大脑”,采用阿里云的ET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解决城市运行的问题。为了让杭州真正成为能够自主采集数据、自我决策、自我调节的智慧城市,杭州率先成立数据资源局及全国首个数据资源开发协会,即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阿里云、华为等企业作为会长单位發起组建的杭州市数据资源开发协会。杭州数字资源管理局负责管理数据资源、电子政务、城市数据大脑相关工作,杭州市数据资源开发协会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目前已有会员单位100多家,积极参与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杭州正抓住建设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的契机,深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国际通道建设,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在完善功能设施的基础上,杭州各界共同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在城市治理中的全面应用,从交通治堵开始,逐步扩展到城建城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生态环保、亚运筹办等多个领域,如医保、社保、停车、身份证明都将运用大数据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杭州正着力构建数字化引领、大数据支撑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努力成为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杭州的“城市数据大脑”将从根本上颠覆城市治理模式,实现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以这种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政府组织机构改革,实现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的同步转型。

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杭州经验启示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字中国建设正走向深化期,国家大数据战略已经全面铺开。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和省、市层面的大数据政策和文件已超过300多项,全国各地都积极创新,不仅运用大数据推动新经济发展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同时还运用大数据改变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和社会治理范式。各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路径、经验和做法,彼此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也有众多的相通之处。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杭州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种做法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各地做出示范,提供启示。

一是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用创新思维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时代,营商环境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更是数字经济培育的森林体系,两者之间是融合一体而非割裂分离。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生态和文化等各领域的环境土壤;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地方大数据运用,可以提升政府效能、市场效率和社会协同力,必然可以优化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驱动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杭州不管是数字政务改革、数字平台建设,还是“三化融合”路径都体现了这种因果互为一体、两者互利共促的新思路。

二是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用系统思维创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国各地应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同向发力、共建共享,培育完善根植力强大、生命力旺盛的创新创业生态,让数字经济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健康持续发展。如杭州通过推动创新网络化治理,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引导全体社会成员重视数字经济、了解数字经济、支持数字经济、呵护数字经济,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具有浓厚氛围;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战略要求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中国与全球同步竞争,因此,数字中国建设必需匹配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三是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用融合思维推动人产城、数产城高度协调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既是关键生产要素,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石、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由此,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要创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需要丰富“产城融合”的发展内涵。杭州在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提出了人产城、数产城深度融合的道路方向,但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这种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各地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同样要在人、产、城、数多个要素之间创设互促共赢的融合模式,以实现全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3][4]李宗开等编著.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杭州改革开放40年研究[M].宁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2]全球首创“异步时空”庭审案件 杭州互联网法院做到了[EB/OL].法制网,http://www.fawan.com/2018/04/02/1076772t185.html?kuaixun.

[5][6]黎晓春.运用工业大数据促进杭州智能制造发展研究[J].杭州学刊,2017,(2).

(责任编辑:刘  鹏)

猜你喜欢
营商杭州数字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杭州旧影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