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中的效果

2019-06-11 08:35葛瑞潘华向文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膝关节

葛瑞 潘华 向文东

膝关节属于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其稳定性以及功能好坏对人体行走以及负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也明显增加,膝关节骨创伤十分常见[2]。一直以来,因受到医疗技术的限制,使得膝关节骨创伤的诊疗效果不够理想,所以临床需积极探索一种有效、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3]。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选择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难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4-5]。近年来,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还减轻了患者痛苦。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治疗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选取85例,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2)出现手术指征;(3)不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2)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3)存在精神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36.96±9.69)岁,共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股骨单踝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患者分别有6例、18例、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6.12±9.15)岁,共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股骨单踝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患者分别有5例、16例、21例。患者均同意,且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术前妥善固定好患肢,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准备好止血带;通常情况下先做一个前外侧手术切口,将水压控制在80~130 cm之间,或者可以直接行无水操作,在无菌条件下留出镜鞘,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冲洗,一直到冲洗液呈现为清亮状态;做前内侧切口,将关节镜置入,进行仔细观察,对影响观察视野的凝血块以及滑膜采用动力系统进行处理;等到手术视野清晰之后,对软骨、半月板以及交叉韧带进行探查,了解其是否存在卡压或者损伤等情况,将小游离体清除干净,对绞索卡压的半月板行复位处理;若属于髌骨横形骨折,复位时只需要采用2把尖齿复位钳,将圆枚克氏针穿入,同时分别在髌骨上下极克氏针出入点作出小切口,钢丝经皮下隧道置入,以此来行张力带固定处理;若属于股骨单髁骨折,则要先将一枚克氏针插入到骨折块上,以此来协助撬拨复位,并采用骨盆复位钳经皮挤压,以此来进行复位辅助,成功复位之后采用2~3枚将其固定好;若属于Ⅰ型、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可直接对其行挤压复位处理,完成复位之后,采用2~3枚将其固定好;若属于Ⅱ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则需要先在平台下另外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对撬拨复位塌陷软骨以及分离骨块行挤压复位处理,完成复位之后,采用克氏针将其临时固定好,从小切口植入骨,对缺损进行修补,然后再采用拉力螺钉将其妥善固定好。完成手术后,将止血带放松5~10 min之后,注意对足背动脉搏动以及肢端微循环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行48 h负压引流,同时进行2~4 h冰敷,采用抗生素行3~5 d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3~7 d便可指导患者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4周时,患者便可以扶拐行不负重行走。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行负压引流,常规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膝关节功能[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膝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功能以及疼痛等,总分值为100分,膝关节功能状况和得分高低成正比。

疼痛情况[7]: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评价,得分在0~10分之间,疼痛程度与得分高低成正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3个月后行临床疗效评价,膝关节活动范围受到明显限制,且出现剧烈疼痛感,则为差;膝关节活动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内,偶尔有疼痛感出现,则为良;膝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基本上没有疼痛感出现,则为优[8-9]。优良率=(优患者例数+良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临床疗效均行χ2检验,以%表示,膝关节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均行t检验,以(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 42.56±2.36 62.36±3.16观察组(n=43) 42.48±2.85 78.96±6.36 t值 0.140 8 15.182 1 P值 0.888 4 0.000 0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治疗前组别治疗后对照组(n=42) 6.35±0.69 3.16±0.52观察组(n=43) 6.42±0.58 1.26±0.12 t值 0.856 3 12.632 9 P值 0.963 2 0.000 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组间差异明显(χ2=8.704 4,P<0.05),见表1。

2.2 膝关节功能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HS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15.182 1,P<0.05),见表2。

2.3 疼痛情况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12.632 9,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膝关节骨创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机械损伤以及剧烈运动等,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治疗[10-11]。因膝关节结构特殊,恢复速度较慢,再加上受到医疗技术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存在较高感染率,骨折愈合速度较慢[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χ2=8.704 4,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HSS评分为(78.96±6.36)分,高于对照组的(62.36±3.16)分,VAS评分为(1.26±0.12)分,低于对照组的(3.16±0.52)分(t=15.182 1、12.632 9,P<0.05),提示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关节镜微创技术能进一步提高膝关节骨创伤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关节镜微创技术具有微创的特点,手术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不存在手术盲区,能对膝关节内结构进行更加全面地检查,尤其是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半月板后角损伤时,能有效避免直视手术的漏诊情况;术后患者痛苦小,能及早行功能锻炼,利于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为了确保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术后需要注意对患者肢端循环状态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过程中如果遇到复位参照缺乏、错位严重以及骨折块数量多等情况,便要马上中转为切开直视下复位。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创伤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可推广。

猜你喜欢
关节镜微创膝关节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