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现状评述:热点与趋势
——基于CNKI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2019-06-11 09:16王佩佩
中小学电教 2019年5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教育资源数字

王佩佩 薛 琨

(1.青岛北山小学 教务处,山东 青岛 266000;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0)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下文简称《行动计划》),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布局并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这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行动计划》在实施行动的任务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新机制。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的一体化平台服务模式下如何实现既有的数字教育资源有效的开放共享成为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要求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具有哪些内涵?过去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模式有哪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共享机制实践和研究有哪些?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解决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研究侧重点是哪些方面?如何保证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的成功开展等等。

因此,本文围绕这些困惑,对过去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相关实践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尝试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教育信息化1.0和教育信息化2.0的数字资源共享需求的时代特征的异同点?(2)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有哪些主要研究成果和特点?实践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3)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

一、研究方法设计

1.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用共词聚类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战略坐标分析法对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归纳出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现状,对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出推测。共词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关键词间的密切程度,将距离较近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以此为基础的分层聚类,揭示主题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帮助研究者有效地分析研究的主题变化情况、研究领域的内部主题间的关系、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2]。

本文首先采用SATI3.2(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工具)作为CNKI文献关键词的词频、高频关键词筛选、共生矩阵和相异矩阵的统计和生成工具,然后通过SPSS软件对关键词做系统的聚类分析,最后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出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社会网络图谱,本研究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2010-2017年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热点与趋势研究实施路径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遴选出合适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分别对数据来源类别、时间跨度和主题词进行限定,具体限定值为:(1)数据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通过选取高质量的期刊确保研究数据的价值;(2)时间跨度设定为2010年至2018年之前,因为没有确切的教育信息化2.0时间标志,因此,笔者选取教育部发布《行动计划》之前的时间作为教育信息化1.0时代;(3)主题词以“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等主题词进行多次检索,粗选获得828篇文献,人工剔除会议、访谈等非研究类文献及与本研究主题不相干的文献,共获得精选文献684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文献数据导出为End-Note格式,另存为download_1.txt和download_2.txt文件作为SATI软件处理的数据对象。从2010年至2012年,本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变化不稳定,呈现波动,说明该阶段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处于起步状态,2012年到2015年,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16年开始,文献数量达到123篇的峰值,且在随后一年中维持稳定在122篇,表明对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具体刊文数量如图2所示。

图2 2010-2017年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

二、研究过程

1.提取高频关键词

共词分析法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的基础是从遴选的文献题录信息中提取出高频关键词,因此,笔者利用SATI软件对684篇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词频统计,共选出1443个关键词,然后根据Donohue(1973)剔除的高低频次临界值计算公式(公式1所示)[3],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相关研究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特点,本研究将选取出现频次不低于5词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同时删除意义过于宽泛的关键词(例如:策略、建设、整合、思考等)以及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的词得到64个关键词,由于部分高频关键词比较相似(例如:教育资源与教学资源、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等),对其进行合并,最终确定34个高频关键词,按词频由高到低的顺序统计如表1所示。对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分析,高频关键词的总频次适中,遴选的关键词频次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相关研究虽然处于上升阶段,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

公式1中,T为高频词和低频词的分界频次,I1是出现频次为1的关键词的数量。

表1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频次≥5)

2.生成多值共词矩阵

根据提取的频次由高到底的34个高频关键词,结合SATI软件生成的多值共现矩阵(Co-Occurance Matrix Valued),构建出35×35的高频词共现矩阵,矩阵的部分如表2所示。

表2 高频关键词多值共现矩阵(部分)

3.相异共词矩阵

由于统计多值共现矩阵时,高频关键词之间的频次悬殊对统计结果会产生影响[4],SATI软件采用Equivalence 系数(公式 2)[5],公式 2 中,Eij、Ei、Ej为矩阵的数值,Eij表示 i和j同时出现的频次,Ei代表i出现的频次,Ej代表j出现的频次。Equivalence系数公式将前述的多值共词矩阵转换为数值在0-1之间的相似共词矩阵(Co-Occurance Matrix Similarity),为进一步减少误差影响,SATI软件将相似共词矩阵的数值与1相减生成相异矩阵,高频关键词的部分相异共词矩阵(Co-Occurance Matrix Dissimilarity)如表3所示。

表3 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4.基于凝聚子群的聚类分析

本研究的聚类分析是利用Ucinet软件的CONCOR方法将研究主题进行迭代收敛,通过分析子群的内部关系和比较子群成员间的关系频次相对于子群内和外部成员间关系的频次大小,建立“核心——边缘”维度生成凝聚子群图[6],最终对计算后聚类子群的结构分析揭示研究主题的内部结构。笔者将SATI软件生成的35×35的相异共词非二值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凝聚子群分析,生成如图3所示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的分析,得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的八个主题类别,如表4所示。

图3 研究主题聚类子群图

表4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主题类别结构表

三、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主题类别

基于前述的聚类子群结果的梳理与归纳得出八个本研究的主题类别,为进一步阐述这些主题的研究情况,笔者对八个研究主题范畴的相关文献按照关键词组合检索,进行分类阅读与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2010年至2017年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1.大数据环境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伴随着2012年之后大数据进入高速发展阶段[7],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大数据环境下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关注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大数据所具备的规模性、多样性和快速性等特点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带来了巨大挑战,基础数据的数量级、结构以及自身价值是大数据实施的关键[8],周霞、何建新等人探索了以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体,通过大数据连接校内外资源[9],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与管理的途径[10]。该研究范畴的另一关注问题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模型构建[11],探究了共享模型下教学模式、教师及学生的定位,弥补区域与校际间的教育经费差距[12],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化。

2.云计算背景下开放大学数字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大数据的海量数据信息对共享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共享的快速更新的数字资源会扩大人们彼此的信息鸿沟[13]。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研究者对高校云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云数字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建设进行了探索,根据对数字资源类型的区分,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共享与应用方式不同模式。基于云技术的数字资源共享层次性:组织共享、区域共享和完全共享[14],不同层次的共享要求下,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方式依次为传统数字化资源的整合、高校的自建共享、师生共建网络课程与数字资源。但是这类研究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模式有效性缺乏验证,方兵等人则进一步在此基础上,以开放大学为例对云数字资源建设的类型做了系统的归纳,设计出“多远引进模式”[15],提出“共建众享模式”,并辅以具体建设共享流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3.共享经济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与继续教育数字教育资源研究

经济学家薛兆丰认为经济学对人民理性行为具有强烈的潜在作用[16],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高校图书馆与继续教育中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个信息产权租让的过程,M.Felson和J.Spaeth在1978年提出的“共享经济”理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中图书馆与继续教育机构扮演着中介的角色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实现了资源由一定组织机构的间接共享向图书馆和继续教育机构的直接共享转变[17]。基于共享经济的移动技术对共享模式整合供需碎片,形成统一的共享入口增强用户的需求意见和使用体验,李卓卓(2016)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需要进行供需双向整合[18],释放碎片化需求和闲置的数字教育资源价值。

4.基于共享平台的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我国的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环节,在1999年我国政府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就已经对社区教育进行过探索与尝试。21世纪的前十年,各省政府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加强对各地社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市政府在这期间着力于社区教育数字资源的建设。2010年开始,各省广播电视大学的从业研究人员陆续将目光投到基于共享平台的社区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的方向有三个方面:首先,理清现有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机制的弊端,从制度创新入手破除社区教育困境,由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为服务思维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资源整合、从业人员激励[19];其次,由于社区教育依托于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社区现有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共享与评价成为重中之重,对共享平台技术升级,完善对平台资源使用的考核与反馈[20];最后,开辟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研究者认为教育经费共享也是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21],实现社区教育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和面向社会的多元筹措渠道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笔者认为针对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破局的关键不仅在制度与技术,诚如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的李向荣在研究中提出的那样:“沿用政府统一标准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激励社区教育工作者,影响他们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毕竟共享平台与管理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

5.教育平台建设中数字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研究

教育平台建设过程中,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与共享激励机制对于平台建设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资源建设的主体往往不希望劳动成果被无偿使用,缺乏行政教育经费保障的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优秀的资源建设主体往往会缺乏积极性或对资源进行部分保留[22]。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版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源提供方与获取方之间的博弈成为教育共享平台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构建数字资源的共享激励保障体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为数字教育资源是一种经济品[23],因此在共享激励保障体系中,基于经济利益分配的角度重新设计教育平台下的版权管理制度成为核心关注点。丁卫泽和熊秋娥从博弈论的视角,分别对数字资源版权人和高校机构参与资源共享时出现的博弈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对数字资源的这种私权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使之为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24],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会产生管理成本,陈琳(2012)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建众享模式,从而避免了成本分担[25],并提出资源共享是需要以行政部门牵头的共建为基础。文宁等人(2010)则是从版权保护的角度,对数字资源共享中的版权保护的潜在风险提出知识共享协议和技术解决手段,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中版权保护的潜在风险包括三个方面:(1)违背道德规范的恶意行为对版权保护的冲击;(2)版权人过度保护对资源共享产生的风险;(3)现行版权制度带来的阻碍。因此,灵活地运用知识共享协议,避免保留所有权利和不保留任何权利的二元化版权保护[26],通过多种可选择的授权形式与条款组合,配合以IP授权等技术环节,保护版权人权益的同时,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

6.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研究

201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还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7]。2011年至今建设的精品课程通过高校教育平台和国家课程资源网发布,由于丰富的数字资源形式和巨大的课程数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共享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研究由共享机制、资源配置、精品课程三个高频关键词组成。黄立宏指出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途径有三种模式[28]:(1)基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2)基于专业学会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3)基于高校职能部门推进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笔者认为这三种基于不同领导机构的课程共建共享模式的实施效果区别在于行政力量和经费投入方面,由此也可看出多元化的共建共享模式下,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才是最终决定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关键。另一方面,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者从实践角度进行了校内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探索,前期课程建设阶段[29]:(1)立项阶段严把关,精选核心课程进行建设;(2)阶段审核,严格跟踪,把控建设全过程。后期课程资源共享阶段[30]:(1)将课程建设成果转化为优秀教学资源,并投入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班级授课中进行共享使用;(2)校企合作,抓住双方课程需求共同点,拓展资源库,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学习需求;(3)搭建学校内网的网络互动共享平台,方便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泛在学习;(4)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课程维护和管理。由于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类实践探索往往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缺乏校际和更高层面的共享交流,这也说明了理论研究的结论:当缺乏更高层面的行政机构牵头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各种模式和理论是无从下手的。

7.远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研究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需求突出的另一研究焦点集中在远程职业教育,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快速的变革,帮助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学,服务于远程职业教育资源需要建立合理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体系和分享机制,其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决定着远程职业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相关研究围绕网络课程设计研究、远程开放教育与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张桐(2012)针对网络课程不能只是传统课程网络化的翻版,提出根据学科特点根据远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资源以及实施时的教学策略,不同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将会满足学生在多终端学习时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1]。另一方面,云南开放大学的赵样(2014)设计出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手机课、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互为补充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体系,按照“标准化、一体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层次要求,进行模块化内容设计,兼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资源建设管理职能部门制定课程资源建设内容规范,将“规定动作”固化下来,发布给建设者,用以规范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和格式[32]。王天虎(2014)则从更加宏观的八个角度对远程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进行构建[33]:(1)宏观调控;(2)系统规划;(3)经费保障;(4)技术保障;(5)管理协调;(6)监控评价;(7)利益分配;(8)队伍建设,他认为针对当前存在的共建共享困境,重点从宏观调控与系统规划的层面进行解决,教育职能部门、高校以及相关企业是否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对远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所在。

(八)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策略研究

随着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结合关键点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数字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建设对互联网+重塑教育系统结构具有关键推动功效。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现有碎片化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同时着力STEM、创客等课程资源建设成为关注热点。杨现民(2015)认为平台思维下选取现有课程平台比家家都建平台更有优势,由于互联网+时代一切都碎片化了,学习者80%时间在非正式学习,建设符合移动需求的生成性数字资源[34]。这一过程需要整合,更需要全新体系下的系统建设,以STEM和创客课程为代表的课程资源向人们展现了互联网+环境里,面对真实问题的学习情境将知识、过程和方法整合到资源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客素质。在实施路径方面,王继新(2016)在湖北咸宁市探索了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依托咸安数字学校,协同政府和高校两个核心,引进专业公司的互联网+服务技术,对课程建设、数字教师培训、学生成长观察等方面的实践,弥补了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教学条件差的困难[35]。诸多学者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者的互联网+理念和信息化领导力是关键因素[36],应当不断加大对教育大数据的支持力度,因为大数据具备破解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分享难题的能力。

四、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将表3所示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d文件导入Ucinet软件,利用NetDraw工具,生成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云计算和共建共享处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的中心位置,说明云计算在国内的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4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图谱

“权利”(Power)是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其指为社会行动者的权利就是他者对此个体的依赖性[37]。点的中心性(point centrality)是测量个体在整个网络中的权利,节点的点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在Ucinet软件中使用点度中心性对应社会网络分析的点的中心性,将本研究的非二值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中,利用Network>centrality>Degree功能进行分析,生成如图5所示的点度中心性图。在图5中,云计算和共建共享的绝对中心度为21和20,表示这两个关键词与网络中的其他关键词至少共现21和20次,平均到34个关键词节点的次数较低,中心度高的节点对整个网络影响效一般。34个关键词的网络中心势(Network Centralization)为9.24%,说明知识网络内的关键词分布松散,该研究方向较为分散。本研究结合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知识图谱和点度中心度的统计结果分析,得出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趋势。

图5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网络的点度中心度

1.基于云计算架构支撑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与应用研究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在减少与服务供应商交互和极少的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的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给需求者[38]。云计算可以有效发挥大数据处理能力,使数字教育资源需求者能够无障碍使用高性能服务器,为均衡配置区域内的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支持,同样也可以实现统一资源访问入口路径。基于云计算架构支撑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扩展性等特征,整合多方建设的分类不明、规范无序的数字资源,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持续性增长,凭借统筹管理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徐延华等人将云计算服务模式分为三种: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云计算作为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支撑架构,除了技术支撑外,可为在数字教育资源的运营、管理提供模式的借鉴,利用云计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模式和路径作为借鉴。大数据背景下,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的数字教育资源需求成为可能性,如何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结合云计算架构支撑多种模式,构建资源服务平台给学习者提供多元的个性化数字资源成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的侧重点,也是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的价值所在。

2.新兴技术推动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变革研究

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冲击着教育领域,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变革研究,为高校和图书馆等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2018年,区块链技术进入教育教学应用的萌芽阶段,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破解网易云课堂等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在资源数量和自增长方面的问题,构建出去中心化、系统自治的数字资源流通模式。新技术为数字资源提供更多视角进行解读和构建共建共享体系,区域块技术从应用层、合约层、网络层、激励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六个层面,以交互模块、核心模块和基础模块三个模块架构体系,Web2.0时代技术无法真正对数字资源的建设者提供权益足够保护,资源管理方缺少资源流通安全保障,也就无法为资源建设者公平的权益支持,如何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建立数字资源建设、流通与管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与管理路径,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者、管理者与需求者的观念与意识随着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这不仅是新技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变革要点,也是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

五、结语

到2022年,我国将通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构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1.0时代,国内对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对象广泛,不同的应用领域、多元的资源建设方、资源整合、建设与共享的模式与机制等都属于该主题的研究对象。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般从不同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机构出发,基于各个时期的信息技术特点差异,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等多视域研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模型与实践路径,分析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版权等因素带来的障碍。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背景,高校图书馆为主的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机构如何应对传统数字资源向新型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转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与共享路径变革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与此同时,指向政府机构层面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保障策略研究缺乏进展,单一行政主体内部或区域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型多为经验性归纳,对模型概念化缺少复核效化,无法科学证明所构建的模型与机制能够在何种环境与条件下实现模型稳定,进而形成清晰可循的实践路径。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引入实证研究,修正并验证新时期技术与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型与机制,以及加强对不同级别行政机构指导下,资源建设、管理与共享政策将会真正促进我国构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教育资源数字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