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探讨

2019-06-11 12:2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转氨酶抗结核肝功能

代 景 丽

(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在结核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诸多一线药物如皮嗪酰胺、利福平等,在体内吸收后会提高肝内分泌浓度,同时在肝内分解,使肝脏细胞负担加重。另外,药物降解会产生游离氧、乙酰肼等,对肝脏细胞造成损坏[1]。此类情况在临床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硫普罗宁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的常见药物。本次研究以我院58例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患者为调查样本,对硫普罗宁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同时对硫普罗宁的临床疗效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58例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4±3.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1.6±3.5)岁。患者无心肺功能异常表现、无精神类疾病。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肌苷、强力宁、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

干预组患者同时予以硫普罗宁治疗,200mg硫普罗宁加入250ml 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日1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调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临床表现消失情况,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调查。

1.4 评估指标[2]

显著: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后病情无反复;改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表现无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病情反复。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4.8±11.6)U/L,对照组为(81.5±13.7)U/L;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水平为(43.6±5.7)U/L,对照组为(71.9±14.7)U/L,P<0.05,见表1。

表1 肝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141.7±24.754.8±11.693.1±11.643.6±5.7对照组143.1±22.881.5±13.793.8±12.471.9±14.7P值>0.05<0.05>0.05<0.05t值1.087.961.157.71

2.2 患者疗效比较

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1.5%,P<0.05,见表2。

表2 疗效比较

组别显著改善无效评估有效率干预组21例6例2例93.1%对照组14例8例7例81.5%P值---<0.05χ2---5.12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干预组1例恶心病例,对照组1例呕吐病例,发生率均为3.4%,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干预组1例0例0例3.4%对照组0例1例0例3.4%P值--->0.05χ2---1

3 讨论

硫普罗宁是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常用的治疗药物,其在进入体内后通过胃肠道吸收,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率超过50.0%。硫普罗宁的药物利用率为85.0%~90.0%,药物在进入体内后代谢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3]。硫普罗宁在进入体内后4h药物代谢率高达50.0%,药物进入体内后72h药物代谢率高达78.0%,在体内聚集的几率较低。硫普罗宁能够抑制扑热息痛、四氯化碳等物质的活性,降低其对肝脏的损伤。硫普罗宁能够促进乙醇、乙醛溶解,同时能够促进其排泄,改善甘油三酯的水平,因此其能够针对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行治疗[4~5]。硫普罗宁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提升肝总蛋白含量,改善肝损伤程度,促进肝脏组织恢复正常,重建肝脏代谢功能[6]。

硫普罗宁中的巯基量丰富,在进入体内后能够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转化为二硫化物,二硫化物可以作为自由基的清除剂,增强锌、铜的活性。硫普罗宁中的巯基同样能够与体内的重金属物质结合,降低肝脏、肾脏中重金属代谢物含量,保护肝脏,同时促进尿液、胆汁、粪便更好地排泄。硫普罗宁也能够保护外周白细胞,降低外周白细胞损伤,患者体内血浆蛋白水平、肝脏蛋白水平均会得到显著提升,患者体内白球比也能够逐渐恢复正常,进而也证明了硫普罗宁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在针对硫普罗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能够针对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进行治疗,但有研究证明硫普罗宁同时能够针对早期白内障、化疗后不良反应进行缓解,减轻患者痛苦。我院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4.8±11.6)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43.6±5.7)U/L,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3.1%,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体征明显改善,进一步证明了硫普罗宁的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多会存在不良反应,干预组1例恶心病例,对照组1例呕吐病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证明硫普罗宁的安全性非常高。

总的来说,硫普罗宁能够针对抗结核治疗造成肝损害进行治疗,临床中的疗效非常理想,且治疗安全性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转氨酶抗结核肝功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