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临床比较

2019-06-11 12:2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抗栓房颤抗凝

栗 醒

(通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开封 475400)

冠心病合并房颤为临床常见病,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多以抗凝为主,但在给予患者抗凝治疗时仍面临两大难点,即降低出血风险与栓塞风险[1]。本研究为比较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收治的13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39例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排除合并严重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症状者;排除具有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禁忌证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5.4±4.6)岁;观察组69例,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6.3±4.9)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联抗栓治疗:晨起后,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河北金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4267)100mg与氢氯吡格雷(生产厂家:天津中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71)75mg联合抗栓治疗,每周进行一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连续一周,之后改为每月检测一次,6个月后改为2个月检测一次。

观察组采用抗凝治疗:治疗前,本组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测量,以测定结果为依据给予患者华法林钠(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141)治疗,首次用药量为3.0mg/d;3d后,再次进行比值测量,之后每天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调整剂量为0.5mg/次;若患者检测结果持续两天均小于3.0,则改为每周检测3次,之后改为每周检测1次;5周后改为1次/月。若患者有栓塞并发症、出血等现象发生需及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并对两组出血事件(颅内出血、肾脏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主要终点事件(肺栓塞、缺血性脑梗死、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无症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2)以栓塞风险评分法(CHADS2)对两组患者栓塞风险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栓塞风险越严重;以出血风险评分法(HAS-BLED)评估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分值越高表示出血风险越严重[2~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3年,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在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则均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观察组6916(23.2)3(4.4)6(8.7)8(11.6)对照组6930(43.5)12(17.4)5(7.3)6(8.7)χ2值66.396.060.0990.32P值0.0110.0140.750.572

2.2 两组CHADS2、HAS-BLE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CHADS2、HAS-BLED评分分别为(6.6±0.5)分、(5.5±0.4)分,对照组患者CHADS2、HAS-BLED评分分别为(6.7±0.6)分、(4.2±0.3)分,观察组患者CHADS2与对照组比较无较大差异(t=1.064,P=0.145),但观察组患者HAS-BLED则高于对照组(t=21.597,P=0.000)。

3 讨论

冠心病与房颤均为临床常见病,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有研究显示[4],房颤患者中约有1/3合并有冠心病症状。近些年来,随着冠心病、房颤等疾病发生率的升高,冠心病合并房颤的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与预后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难以有效减少缺血性卒中等现象发生。而给予患者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栓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时间发生,但患者仍具有较高的栓塞风险。抗凝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的常用方式,本研究中对比了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在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价值,结果显示治疗后随访3年,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在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则均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CHADS2与对照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HAS-BLED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抗凝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栓塞风险,但在降低出血风险方面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临床上仍需予以充分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抗凝治疗提出到新的层面,并对栓塞时间评估方式进行了修订,以出血风险、栓塞风险评分法(CHADS2)为依据提出了新标准,即采用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栓塞风险评分法(CHADS2)进行评估,提高了老版评估方式的严格性,使得抗凝治疗的范围也逐步增大。

综上所述,对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栓塞风险,但治疗期间需做好对出血风险的控制。

猜你喜欢
抗栓房颤抗凝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