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5》:一切的改变只为“初心”不变

2019-06-11 03:00祝媛莉
综艺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寻人求助者大屏

祝媛莉

5月3日,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回归CCTV-1黄金档。节目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打造全媒体平台帮助更多人寻人圆梦,记录普通中国人的情感春秋。节目传递的真情实感温暖动人,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节目的最大特色,也是其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今年,《等着我》第五季在坚守公益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入AI、语音识别等高科技,擅用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搭建覆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媒体矩阵,让寻人更精准、更高效。

整合资源 帮助更多人 

今年,《等着我》第五季在表达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节目总导演史海洋介绍,舞美方面,中心舞台两边的嘉宾和观众席呈环抱状。这一“张开双臂拥抱”的姿态寓意着节目对求助人的关爱,也对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发出邀请:欢迎加入爱心寻人队伍。

节目还有些细节上的改变,诸如“希望之门”打开时从上方投射下3束暖色柔光,嘉宾访谈时坐着的沙发由白色换成红色。史海洋认为,节目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传递一种温暖感和力量感。“每次团聚背后其实凝聚了很多人的力量。我们是一档有爱、有力量的节目。”

节目题材也进一步拓宽,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寻亲故事,还包括了兄妹、战友、师生、跨国寻亲等各种类型的寻人故事,还有求助者寻找无名的爱心捐献者。史海洋表示,多元题材可以使节目帮助到更多人,也能够争取到最广谱受众。

大屏节目之外,《等着我》特别注重线下寻人平台的建设,对线上内容进行了延伸,真正践行节目公益服务宗旨。总导演席甲栋表示,“寻人”这件事不会在节目结束之后戛然而止,反而会通过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手段开辟更多通路,帮助更多人。

节目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粉丝量达到几百万级。电视节目作为信息的放大器和传声筒,可以让寻人故事和信息广为人知;借助新媒体矩阵,大屏内容又得到二次甚至多级传播,内容影响力被放大。

席甲栋介绍,《等着我》第五季建立了汇集百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及各级地方媒体的“《等着我》全媒体寻人平台”,覆盖电视、纸媒、广播、新媒体等各种媒介渠道,通过整合联通资源,将寻人线索和信息广而告之,为寻人赋能。

未来,《等着我》计划打造多网联动、一键求助的AI(人工智能)寻人平台,打通公安部、民政部、“宝贝回家”公益组织等多系统、多部门的寻亲救助数据库,包括《等着我》节目在央视网上的70多万人的数据库,将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H5产品上(此后将推出App产品),有需要的人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得到帮助。

科技助力 增加寻人效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科技在广电行业也崭露头角,被广泛运用。在《等着我》第五季中,科技与内容完美结合,技术为寻人公益事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便利。

首期节目记录的“寻找桂豪”案例中,四川警方联合腾讯优图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采集被拐儿童婴幼儿时期人像录入系统,与疑似被拐儿童的人脸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和智能比对。借助这一前沿技术,将桂豪成功找回。

科技还能弥补遗憾,为人圆梦。首期节目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91岁老兵袁林昌想要通过《等着我》找到曾在战场上一起浴血奋战、相别已经64年的老排长周国民,再给他敬个礼,叫一声“老排长”。遗憾的是,《等着我》爱心寻人团在寻人过程中得知周国民老人已在2004年过世。为了帮老人圆梦,节目组搜集到周国民生前留下的声音片段,通过百度大脑语音技术还原了周排长的声音,实现了91岁老兵与94岁排长的隔空对话。

看過第一期节目,不少观众在感动之余不禁感慨,“冰冷的科技展现出更多人性温度。”

全新一季节目不仅在节目中加入扫二维码助力寻人环节,还开设了短视频寻人板块,并由公益寻人大使在节目中播报寻人启事。首期节目中,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的金善钊就通过短视频发布了自己的寻母故事。

席甲栋介绍,借助短视频为求助者寻人,一方面考虑到传媒技术发展为多元化表达提供可能,观众也对这种内容形式更为接受。另外,短视频易于在互联网大量传播,求助者发出的一条视频信息可以触达海量人群,能够在大屏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寻人效率。

采访中,两位总导演一直强调,节目一切形式和手段的创新都是为了节目的初衷和宗旨服务——公益寻人,这也是节目始终不变的初心。

猜你喜欢
寻人求助者大屏
OPPO Find N多场景体验画面更鲜活
为科技赋予温度 让善意无处不在
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
北京科技馆趣味大屏前卖萌笑思(新韵)
交互式大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拒绝的正确方式
民政部向百度开放数据 AI寻人再获成功案例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为什么手机屏幕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