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6-11 11:55贾婧关悦朱明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老年

贾婧 关悦 朱明珍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护理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患者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坠床、跌倒、非计划性拔管、误吸等风险事件发生率5.13%显著少于对照组30.77%(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老年;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b)-0060-02

目前,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患者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就医人群,而且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极易发生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在治疗中又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护理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护理差错,便会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因此老年患者成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高危人群[1]。随着医疗护理的快速发展,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其预后疗效,同时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使老年患者医疗护理风险降到最低、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该研究通过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满意的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患者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65.7±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65.9±4.4)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在科室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①科室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风险事件的评估分析会议。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护理现状,总结护理经验,并且能够及时找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给予解决和处理。对于可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应找到防范措施,使其危险程度降到最低,使风险管理更加全面和完善。②完善科室的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交接班程序和基本内容,结合该院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对常见的疾病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护理中突发的安全事件。将重要技术操作及护理中关键的质量管理程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于双休日和节假日,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值班工作,建立听班、备班制度,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2]。

1.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①定期组织进行科室内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知识、风险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及各项护理制度等,培训后进行统一的考核和评估,并设立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护理纠纷的讲座,使护理人员能够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从而提高风险事件的防范能力[3]。②定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对于在护理中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研究,以此分析解决事件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护理管理的认识。③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规范,使护理人员对每项护理操作做到熟练掌握,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护理实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④统一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指导护理人员应从法律的角度将各类护理文件客观、真实、准确、及时的记录。科室设专人进行每周1~2次的病历检查,如果发现记录问题应及时改正,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发生[4]。

1.2.3 在科室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保证治疗环境的安全 科室护士长应加强对风险事件的监控,加强科室整体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个护理环节都应进行风险监控,尤其对于资历较浅、新入职及情绪控制力较低的护理人员应加强教育。对于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的患者,做到全方位风险评估,严格做好每班的交接工作,做好对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做到对患者全面、完善的护理[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1.4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核对,选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选取[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的护理质量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的护理质量,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住院期间,虽然老年患者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的治疗和护理,但是在这过程中患者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6]。与此同时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且病情较复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一些护理差错的发生,这不仅影响了老年患者的治疗,同时降低了患者的预后疗效,所以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应高度重视。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护理中,对控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是否必要。老年护理工作常见的风险问题较多,其中包括: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尤其是新入职的护士,经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完善、技术操作不规范及对患者不够尊重等问题,因法律知识比较薄弱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7]。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监护,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及时掌握病情,避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意外,并使患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8]。风险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的方法,能够避免和减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并总结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风险发生的方案。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有效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綜合素质和能力,减少了患者意外的发生[9]。

通过该次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坠床、跌倒、非计划性拔管、误吸等风险事件发生率5.13%显著少于对照组30.77%(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佳的管理效果,有效减少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老年患者更快的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 全映波,杨成武,彭曦.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6):13045-13047.

[2] 罗军萍.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患者给药差错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6):5144-5145.

[3] 任永春.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8):176-177.

[4] 孟云.风险管理联合常规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管理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54.

[5] 郑爱喜,刘敏.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4):334-336.

[6] 张绿云,祝妍华,叶春丽.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心血管患者术中护理风险发生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5):75-77.

[7] 尹绪玲.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01-102,105.

[8] 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9] 王海龙.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118-119.

(收稿日期:2018-11-18)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老年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