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积极作用

2019-06-11 11:55殷召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投入信息资源人才

殷召亮

[摘要] 我国人口基数大,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人口流动与迁移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工作内容更加繁杂,如果还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那么就会出现效率低下、信息精确性低等问题。因此,应该借助于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充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传递与共享。该文通过分析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探索信息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人才;投入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b)-0170-02

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生育观念更加多样化。只有不断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生育服务需求,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在过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行政干预的力度较大,而且工作模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不符合新时期人们的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因此,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对国家相关政策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进行有效宣传,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质量[1]。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应该以当下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1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1.1 信息化软件及行业标准缺失

很多计生部门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受到资金或者技术因素的影响,导致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软件匮乏,导致育龄人员信息的获取效率低,而且信息的精确性和真实性存在漏洞。在软件开发的数据类型、工程标准、统计口径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各省信息化管理软件存在差异,不利于实现统一管理。

1.2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虽然国家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很多计生部门的信息系统应用效率低下,缺乏完成的网络架构,导致信息孤岛效应的出现,不利于计生部门日常工作的开展[2]。在系统及软件开发中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不能得到发挥,计算机的使用也只能停留在信息录入和存储上。

1.3 信息利用率低

育龄人员生育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为计生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多个部门提供帮助。但是,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低下,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够实现有效共享,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不利于社会的协调运转。

1.4 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缺失,导致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迟迟不能推进,即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也会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不能够发挥其最大功能[3]。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限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 信息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积极作用

2.1 降低流动人口管理难度

在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给信息化建设增加了一定难度。流动人口管理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工作细致性的要求较高,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模逐渐扩大,而且流动速度加快,对于育龄人员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往往存在众多影响因素[4]。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流动人口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子档案的构建,对于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根据人口流动信息及时调整电子档案,避免出现滞后性的弊端[5]。信息化建设,也促进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信息共享得以有效实现,对于育龄人员生育状况的了解更加全面。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育龄人员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并在信息的调取、更改和分析处理中更加高效,有助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工作人员不再受到繁琐工作的限制,能够有更多精力为育龄人员提供良好服务。档案资料的管理可以实现纸质管理向电子化管理的转变,增强了档案信息录入 、调取的效率,也能够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借助于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工作人员对于人口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能够切实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降低部门资金投入。由于信息化系统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全面且精确,因此能够为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制定完善的战略计划。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动态管理的形式应用于优生优育、人口变动等工作中,使得计生部门的决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对我国人口进行宏观调控。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有助于提升基层计生部门的工作规范性,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基层考核中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不僅能够提升工作的针对性,而且能够避免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出现。

2.3 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对育龄人员的生育信息进行有效存储,不仅能够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参考,而且对于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教育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参考部分数据信息,以制定教育体制改革方针,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协调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高效运转[6]。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信息提升计生部门工作水平。

3 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人才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与设备功能价值,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学习,顺应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潮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的同时,对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熟悉和掌握。增强部门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配备,对相应岗位人员采取优惠政策,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促进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此外,还应该加强专业培训,了解前沿技术动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增加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系统的日常维护经费。对于部门中老旧的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进行更换,设置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专项资金,为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提供资金保障。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避免信息化建设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在很多地方计生部门的工作开展中,依旧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限制,沿用旧有工作模式,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育龄人员的服务需求。因此,部门领导人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信息化建设对于部门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拓展宣传途径,增强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督促全体员工更新知识与技能,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7]。只有提升计生部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才能够为工作开展注入新的活力,顺应新时期人口流动及生育观念的变化特点,制定完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3.4 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为了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数据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和精确性,需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加强基本信息的核查,保障信息采集的全面性与真实性,控制信息初审质量。结合WIS报表子系统与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服务领域进行不断拓宽,促进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的提升。电子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在为计生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持的同时,能够协调民政部门、统计部门和公安部门等多部门的工作,增强计生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育龄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计生部门人员应该加强先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切实提升决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参考文献]

[1] 周卫东.浅析信息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电脑迷,2018(1):209.

[2] 陈赛儿.试论信息化管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促进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152.

[3] 林志华.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信息通信,2015(3):167-168.

[4] 宗瑾.人口统计工作中对计生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192-193.

[5] 李娜.西安市計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构想[J].新西部,2013(11下旬刊):14-15.

[6] 王巧梅.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形势与任务[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3):148-150.

[7] 李治江.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卷宗,2018(2):57.

(收稿日期:2018-11-16)

猜你喜欢
投入信息资源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