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设计

2019-06-11 11:48李迪
职教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大学生

摘    要:探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社交焦虑的干预,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efan G.Hofmann提出的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型,采用演讲暴露、心理教育、认知重建以及现实暴露等认知行为的干预技术,设计出符合我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方案。该团体治疗方案共八次,以切实可行的不断增加难度的演讲暴露为主要暴露方式。实践证明,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症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易于推广。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ZDIXM026);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203)

作者简介:李迪,女,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2-0058-05

一、社交焦虑的概述

对于社交情境下的恐惧和焦虑的记载贯穿了整个的人类的历史,但直到1966年,心理学家才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了一组害怕社交情境的病人,并命名为“社交焦虑”。这类人主要表现为害怕自己的行动有他人旁观,如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进食,害怕参加聚会等。他们在社交场合会出现情绪不适,如紧张、害怕、忧虑等,并常伴有回避行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过社交焦虑的体验,通常持续的时间较短,也没有对自己的生活造成过多不利影响。而一旦个体因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表现的评价而对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时,则有可能患上了社交焦虑。[1]

社交焦虑患者常会把社交焦虑和社交困难归咎于“正常的害羞”或者稳定的性格缺陷。因此,他们很少求助于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询。社交焦虑障碍的终身流行率为13.3%,如果不接受治疗或心理咨询,社交焦虑患者的社会功能会程螺旋式下降,对学习、人际关系、事业婚姻上均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卫计委2017年4月发布北大黄悦勤教授团队关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相关成果中显示: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痴呆等五类精神障碍中,我国现患病率最高的为焦虑障碍,而焦虑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社交焦虑障碍。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223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0%的大学生存在社交困难或者在社交情境中存在回避行为。同样,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对一般人群的大学生的样本调查中发现,有42%的大学生描述在社交场合自己是害羞的。我国彭纯子(2002)于2000年12月~2001年3月对湖南省7所高校的1 450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约有16.26%的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交焦虑。[2]李朝霞(2008)调查345名大学生的统计结果,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平均分为40.37,显著高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样本常模。[3]栗文敏(2007)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山西省约1 800名大学进行统计,发现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约占总体的14.44%。[4]李荣刚(2009)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采对4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占样本总体的40.45%,且分数高于美国大学生的常模。[5]叶怡(2015)对高职高专学生400人进行调查,得出结果较高分组占总人数的2.75%;高分组占总人数的14%。[6]刘波(2016)广州暨南大学约6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发放交往焦虑量表(IAS),调查的结果显示,社交焦虑得分为42.5±7.18[7],高于彭纯子等在2004年调查得出的中国的大学生常模38.78±8.59。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

三、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构化、目标导向、具有时限性、认同科学实证研究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聚焦于矫正功能不良的想法和行为来解决来访者当前的问题,能够短程高效的达成咨询目标。贝克的治疗方法最早是在研究抑郁症的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关于特定心理障碍的治疗模型不断被发展出来,使得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广度不断扩展。同时,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在寻求理论和疗效的科学证据下发展起来的,实证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在绝大部分成人心理障碍的治疗有效性方面有显著的研究证据支持,并比其他流派和方法在很多心理问题的疗效上有更多的实证支持。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当人们能够用相对客观、理性和适应的方法来解释和判断自己思维的时候,他们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人们在面对某个情景或思考问题时会自动地涌现出一连串的想法,这种思想流被称作自动思维,而负性的自动思维就会导致个体出现情绪障碍或功能失调行为。为了达到持久和根本性的改变,认知行为治疗会针对被称为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更深层面的认知的部分做工作。核心信念是人们从童年开始便逐渐发展出的关于自我、世界和他人最核心、最基本的观念,在核心信念的潜在影响下,个体形成了对生活和行为的基本态度和指导原则,这些被称为中间信念,它们决定了个体对情境的看法,这些看法又进一步影响想法、感觉和行为。

四、认知行为社交焦虑干预模型

随着对社交焦虑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社交教焦虑的干预模型应运而生,美国心理学家Stefan G.Hofmann于2007年提出了一个至今为止比较全面的模型,见图1。

Hofmann认为,社交焦虑过程是一个大的循环,它始于社交焦虑,再经过社交焦虑个体的消极的认知和行为过程回到社交焦虑,不断的循环使得社交焦虑更加严重。社交焦虑个体在进入社交情境之前就会对即将发生的社交活动忧心忡忡,一方面,是过高估计了社交的标准,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会有很高的期待,而为自己无法做到而担心焦虑;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要在社交情境中要做到什么样子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清晰的目标,也就没有可行动的策略可以执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的社交焦虑。因此,在进入社交情境中就会更多的自我聚焦,将注意力指向于自我内部,指向自我评价和焦虑的感受。在消极的核心信念的影响下,一系列的负性认知会随之产生。包括消极的自我感知,将注意力集中于对自己在社交情境中不满意的那些方面,消极的看待自己,并认为别人也会同样消极的看待自己;高估社交灾难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坚信自己是缺乏社交技巧的,或者认为,他们的社交技能不足以应对社交情境。另外,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焦虑的情绪和与之相应的生理反应,并坚定的认为这些都会被他人发现并做评判。这些消极的认知会让社交焦虑个体预见到那些令人尴尬和难堪的社交困境的发生,从而采取回避或安全行为来避免进入可能的社交困境,并减轻焦虑。而且,这个过程伴随着长时间的事后反刍,虽然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反刍却会通过消极认知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从而增加社交焦虑。社交焦虑个体就是不断的在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五、干预方案的设计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团体干预。目前,广泛使用的社交焦虑干预大多包括着非常相似的成分,包括心理教育、暴露、认知策略、社交技能训练,这些成分被证明是认知行为治疗社交焦虑的有效成分。笔者是以美国波士顿大学Stefan G.Hofmann博士的社交焦虑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为基础,根据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改编,具体分为以下八次团体干预方案内容。

第一次:熟悉团体、心理教育和家庭作业。(1)介绍成员和治疗师,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2)每个组员讲述自己的问题及对团体干预的期望。(3)参与团体的原则与要求:按时参加的重要性,家庭作业的意义等。(4)了解有关社交焦虑的基本知识,介绍与讨论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干预模型,以及这个模型是怎样解释团体成员的症状。强调回避的短期效用和长期害处及暴露对焦虑的作用,并讨论从模型入手解决社交焦虑的干预技术。(5)激活小组成员的治疗动机。(6)布置家庭作业。阅读有关社交焦虑本质的资料,复习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干预模型,思考该模型和自己的联系。

第二次:首次演讲暴露、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设置日程表,解决上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演讲暴露,并改变认知。要求每个来访者在小组面前做演讲,演讲主题是关于上次会谈的内容(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如何适用于自己并录像;认知重建应用于每次暴露行为的前后讨论中,以巩固和强化暴露的成果。在观看视频演讲之前,来访者需要预测社交表现(目光接触、口吃、停顿、出汗、脸红等)并评分评级;通过以第三者的角度观看录像和小组成员反馈来识别和挑战不正确的预测;布置家庭作业:每天对着镜子演讲,并将第一次演讲录音,每天重复收听。

第三次和第四次:继续演讲暴露、心理教育、认知重建。从日程表开始,讨论家庭作业并给予积极反馈。开始不断增加组内演讲暴露的难度。通过改变话题、改变情景、改变个体的状态等方式增加演讲暴露的难度。认知重建继续应用于每次暴露行为的前后讨论中,以巩固和强化暴露的成果。每次会谈结束时,安排下周的家庭作业。

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个人化的组外现实暴露练习、心理教育、认知重建。基于来访者的社交恐惧和回避的等级,带领来访者进行相对简单、直接的组外暴露。随着治疗的进程,治疗师推动来访者,创造出让他们不舒服的社交困境,进行组外暴露。(1)在暴露前与小组成员讨论目标和预期结果,了解组员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最担心出现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该怎么做?如果暴露行为失败了(没有达到目标),可能会是什么原因,他会如何应对?在暴露过程中并帮助其体验暴露过程中的焦虑的变化,强调暴露对改善社交焦虑的长期意义。(2)在暴露之后,与成员交流,原先担心的情况是否出现?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这给了他哪些与从前不同的感受或认识?基于这些新的认识,他的行为或觀念会有什么改变?以后他会怎么去做?帮助来访者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每次会谈结束时,安排下周的家庭作业(如继续暴露练习)。

第八次:预防复发。讨论家庭作业。回顾和认可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进步;明确引起复发的可能刺激并帮助小组成员掌握识别这些刺激的方法,学习应对复发的策略;将问题解决策略拓展应用于其他问题领域;鼓励成员继续练习和巩固学习的成果。

本干预方案中涉及的技术:(1)对于社交标准与目标设定,创建社交困境来重新检验社交标准,从而进行设置现实目标的训练。一旦目标明确,则不论来访者在真实社交情境中主观感受到多么高的焦虑情绪,都可相对客观地判断自己的社交表现是否成功。(2)对于小组成员将注意力聚焦在焦虑症状与消极想法上的倾向,可以在小组干预中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教会来访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环境或其它事物上。也可通过内感性暴露的方法向来访者证明其实焦虑的生理反应并不真的有危险,仅仅是因为自己对当前活动的过度在意和投入,这样的反应其实完全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并且往往很难被他人所察觉。(3)对于消极的自我感知,可以通过录像与录音回放、镜子前的暴露练习和团体成员的反馈获得调整。以录像回放为例,咨询师将来访者的暴露练习(如公众演讲)录制下来,在回放前请来访者预测自己的表现并评分,然后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观看自己的练习视频,和之前的评分进行对比。对于感知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同样可以通过这一策略进行调整。(4)对于安全与回避行为,需要辅以充分的心理教育和持续的暴露行为将其消除。(5)对于事后反刍,咨询师可以通过有引导性的提问与讨论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接纳与消化负性社交事件,从而减少反刍的强度与频率,如“你的生活会因为一次演讲失败而有多大的改变”。

六、研究意义

首先,探索研究所使用的团体干预方案在国内大学生中的效果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开发更适用的本土化社交焦虑团体干预方案,便于使用和推广。

其次,通过研究和干预方案的使用,帮助大学生认识并改善社交焦虑症状,可以促进高职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社交焦虑经常被认为是“害羞”“不好意思”而不被重视,学生对此也缺乏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如果能有效帮助他们及早发现、及早改善社会焦虑,就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再次,团体干预的形式,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帮助。这有助于克服当前高校专业人手少、服务对象多的困境。

笔者已经将以上的干预方案应用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中,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症状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并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JUDITH S.BECK.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 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2):225-226.

[3] 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4.

[4] 粟文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5]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6] 叶怡,程志君.高职高专新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1-35.

[7] 刘波.广州市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5):62-65.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大学生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某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我做主
用方程组解决方案设计问题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明确实验目的 紧扣方案设计 突破实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