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2019-06-11 10:48徐华伟王文学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教高校学生有效性

徐华伟 王文学

[摘           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高校要想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学生评教作为目前各大高校教育的主要评价形式之一,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未来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但由于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会影响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为此,针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弊端;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08-02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各大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也在随之进行变革。其中,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作为决定高校未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影响高校当前的教学水准,同时也会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整体方向。为此,各大高校做好学生评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并对当前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并制订高效的解决对策,以此确保学生评教工作的有效性,有效提升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促进各大高校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一、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对评教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

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其评教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对评教工作的认识以及个人情绪的影响,再加上高校缺乏评教宣传力度,缺乏有效监督,这就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评教意识与评教责任感,从而经常发生“滥评”与“弃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根据自身与教师的亲疏关系、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以及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宽严程度对教师进行评价,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评教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甚至使学生评教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作为学生评教的对象,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学生评教制度产生质疑。并且认为教学属于一种学术性行为,由于学生不具备评教能力,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术标准。同时,由于部分高校的学生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内容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且评教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评教工作的价值,另外,再加上学生评价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与严格的监督,因此无法保证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使学生评教工作无法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经常发生“恶意差评”“威胁教师”等不良事件[1]。

评教组织人员作为学生评教的管理人员,其在学生评教过程中会把评教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主要参考指标与依据。由于学生与教师对评教组织管理人员来说均处于从属地位,因此,要根据评教组织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进行评教,这就会导致学生评教工作的管理主体较为单一,无法发挥学生在评教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的评教工作從改进教学水平转变成一种行政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无法有效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最终导致学生评教失去其自身的有效性。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学生评教体系,评教指标设置不科学

根据我国现阶段各大高校的学生评教体系来看,其明显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等一系列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评教组织实施、指标设置与结果利用这三个方面。学生评教中评教组织实施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其采用的评教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采用的评教方式为网上评教,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评教态度散漫,从而降低评教结果的客观性[2]。另外,大部分高校将学生评教时间安排在期末,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评教信息相对滞后,无法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改革。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学生评教模式均为“一表多课”模式,由于该种学生评教模式的指标设置较为单一、笼统,因此无法保证学生评教工作的有效性与客观性。“一表多课”评教模式虽然可以客观地反映高校教学整体的共性特征,但却忽视了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特殊性,从而无法确保各学科评教的科学性。同时,由于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过度重视“教”而忽视了“学”,因此,无法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体验与感受[3]。另外,由于学生评教指标的部分设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且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导致评教指标较为固定与单一,不仅无法灵活设计评教指标,同时也不能保证学生评教信息的真实性。

(三)评教结果利用时效性不高

对学生评教结果来说,多数高校是不对外公布的,这一举措不仅剥夺了学生的知情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评教工作的积极性,并降低了学生评教工作的公开性与公正性[4]。另外,若各大高校不充分尊重学生的评教权利,就无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教体制,且无法真实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降低评教结果的时效性,不利于其评教信息的时效利用。同时,反馈结构的滞后性不仅无法起到及时改善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评教结果的价值。

二、提高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在开展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教师作为评教的对象,管理者作为评教工作的组织者与监管者,其共同的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5]。在这一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大学生评教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教师以及评教管理者的思想认识,这不仅是学生评教工作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确保评教工作可以正常运转的基础。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定期开展讲座活动,并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校园论坛加大学生评教宣传,并为学生详细讲解评教的价值与意义,细化评教操作方法[6],以此增强学生参与评教工作的责任感以及主体意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评教工作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其次,通过评教宣传有利于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主动接受评教,激发其参与评教活动的积极性。

(二)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

学生作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主体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课程与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评教指标体系,以此确保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差异性以及现实性[7]。

1.高校在设置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2.在设置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也要做到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学生评教指标不仅可以反映高校整体的教学目标与管理理念,同时也可以从各个指标中客观地反映评教工作的本质与特性[8]。另外,在对评价指标数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评教指标,确保评教指标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

3.根据各个学科、专业以及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合理设置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并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教标准。以华盛顿大学为例,其学生评教方法根据其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编制了11种评价表,其中主要包括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反映教师教学的共性,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差异性。

(三)健全反馈机制,利用评教结果

根据目前学生评教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评教制度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评教结果反馈机制的影响。一方面,评教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在第一时间将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对日后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评教信息内容尽可能充分、具体。定量与定性的学生评教结果不仅可以让教师对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可以明确其教学价值。另外,为了确保学生评教结构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要合理设置复议程序[9]。以此解决在学生评教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评教结果与预期结构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及时向学校提出申诉意见,并在学校全面调查与应允的情况下帮助教师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

除此之外,要想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评教结果,就不能把学生评教结果当作绝对的评价指标之一,而是应该把学生评教作为一种用于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就一定要对学生评价的结果进行甄别。同时,对部分学生提出的不合理意见,学校以及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评教工作的理解,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现有的评教模式[10]。另外,要想进一步利用评教结果,学校可以把学生评教结果相对较好的教师通过全体公开的方式真实地反馈给师生,以此起到模范帶头作用,并积极推广其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同时对学生评教结构相对较差的教师,可以通过督课与座谈等形式帮助其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改善教学劣势,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持续活跃、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我国各大高校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目标,首先要通过学生评教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各大高校要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确保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推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提升高校内部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梅萍,贾月.近十年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3(4):29-34.

[2]田野.关于提高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105-107.

[3]李萍,冯建民.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9-182.

[4]李正,蒋芳薇.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4):76-81.

[5]赵宏,李佳孝.增强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策略探析[C].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华师范大学,2012:1313-1316.

[6]朱淦芳.学生评教对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81-282.

[7]李兴光.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5(12):210.

[8]江先伟.关于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60-61.

[9]于艳邱,赵山星,王春燕.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9):154-155.

[10]关红辉.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理论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1):96-99.

猜你喜欢
评教高校学生有效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