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

2019-06-11 11:15关璐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管理工作班级

关璐佳

[摘           要]  分析在心理学的指导下班級管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创新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包括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为教师更好地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一些借鉴的意义和心得。

[关    键   词]  心理学;班级管理;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34-03

一、心理学概述和班级管理的联系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主要指的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情绪变化、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总结适合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人适应本身所处的复杂环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对象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中小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复杂变化、没有规律可循的状态,因此研究其心理发展历程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影响着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研究心理学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心理学与班级管理的联系

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主要指的是以班主任和学生组织管理者为主体的组成人员根据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普遍特点和依托不同班级的管理发展背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班级的日程活动展开的一项全方位的管理活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班级文化的形成、学生品质的养成、自我规律规范的构建等,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又是复杂多样的,势必有更多的管理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以“班主任”为权威化的管理,只注重班主任的管理思想的机械表达以及对校纪校规的盲目遵守,导致中小学生丧失对校园的喜爱以及出现极端的逆反心理等不正常心态,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保障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保障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常发展。而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能够总结出影响其发展的多样化因素,从而针对其产生的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入手,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有巨大的帮助效果。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一)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氛围应当是积极和谐的,只有在良好健康的班级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才能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推动班级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1.举办多样化的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基准的集体活动的开展对良好班级氛围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拓展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如野外探险、合唱比赛、运动会等多样化项目,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学会互帮互助,为高中及以后的学习生涯甚至是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观念,在这个日益竞争的社会中,即使在安静的校园内也暗藏着许多竞争。如学业的竞争、优秀班干部称号的竞争等,因此提前在集体活动中体验这种竞争意识,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对社会的多样化性质有所了解,促进内心规范意识和自我进步意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明白班级管理制度存在的价值。(2)多样化的集体活动能够加快学生处理各项事务的协调能力,也能帮助教师总结归纳不同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所反映的行为特性,从而制订不同的管理措施,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面对多样化事务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更好地掌握事务的本质和规律。

2.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关系。对前者,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探寻同伴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技巧,对其中产生的障碍及时解决和指导;对后者要积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

3.构建现代化的班级环境空间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充分展现当下复杂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各种现象,而且现代的中小学生和以往的中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接触度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转变传统教育的贯彻思维理念,积极采取多方面的教育手段才能真正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立足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日常的生活无不被网络渗透着,顺应时代潮流,中小学的班级也应配备基本的现代化教育网络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负担,而且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保障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性。中小学生的生理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此成长时间段内的思维意识发散、急于探索新鲜事物的本质,他们难以将注意力专注于某件具体的事情上。现代多媒体的配置在为学生传输多样化、生动化教育知识的同时,能够帮助班主任等管理者对其生活和学习规律进行掌控,从而达到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目的。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挖掘和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长,积极关注学生的优秀个人品质,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教师应制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方案

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和班级共同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注重对学困生的强制管理,而且手段较为直接,往往不会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导致学生对班级产生厌恶抵触逆反心理。而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首先应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制订合理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保障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2.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可以通过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等方式打造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信心,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而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应仅局限于课堂,适当地将展示平台延伸到课堂之外更加广阔的范围也是十分必要的。

3.全面看待学生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再优秀的学生也必定存在不完美之处,因此,教师应摒弃以往只以学习成绩为单一指标的评价思维,而是应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可以从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专长等各方面着手。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应及时调整,必要时和家长做好沟通,不能对缺点多的学生戴有色眼镜看待,而是应以平和的心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三)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联系

学生和教师间的相处模式将很大程度决定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对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也就是对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管理,因而积极打造学生与教师间融洽、平等的交流模式,才能做好管理工作。(1)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代表谈话、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从而大致掌握教师自身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因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所以看待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用学生的思维对待事情的发展。可以定期与学生代表进行深刻谈话,让学生自主表达意愿和内心想法,了解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2)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不是做学生的领导者,而是“朋友和倾听者”。对学生在学习或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朋友的身份帮助、解决,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掌控学生的思维。只有以这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建立关系,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学生才能打开心扉向教师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加强与教师间的联系和沟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和理解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未来发展的精神指导,是指导班级管理的指南针。正向的班级文化能够引导教师和学生严格遵循班级规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负向的班级文化不仅不能引领班级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反而会严重阻碍正常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工作是多么重要。和谐的班级文化养成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由单个的个体组成,文化的积淀是需要多因素的影响综合形成的。首先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为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奠定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促进班级舆论的形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成长和发展的班级环境。其次,观看先进文化的宣传片进行精神文化的灌输。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历史或是现代生活中具有先进教育意义的影片,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将影片中传达的教育思想传达到学生内心。观看完影片后,由学生阐述观后感来总结评价,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正确的教育思想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奠定基础。最后,对促进良好和谐班级文化的带动者予以表扬。如对乐于助人的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表扬,让其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带领作用。学生的带头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中小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理解较高层次的含义内容,但是内心具有一种“模仿”心理,对经常破坏班纪班规的学生也要积极加以引导和教育,而不是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这样只会对其造成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三、心理学视角下班级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

当今我国对中小学的教育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内容,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导,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和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完全不同,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在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下也能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应从各个班级管理的事项做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你讲我听”,这种方式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2)在班级管理制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再扮演单一的决断者,而是将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生中,如设立宿舍管理小班长、纪律委员、文化委员等职位,在代替教师发挥班级管理工作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归属感。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作为幕后工作者发挥简单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即可。

(二)以全面思维评价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班级管理的一套方法,而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多种综合性的标准管理学生,而不是放大其中任一因素评价一个学生。但是往往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只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整体状态,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学校是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地方,而不是向社会输送“书呆子”的场所,学习成绩的高低只是单一的反映学生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而不是全部,全面思维看待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全面思维可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着手,包括学生的兴趣、特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掘其存在的价值,并将其发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对校园生活产生兴趣,对教师开展班级工作辅之以帮助。全面思维的心态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小事上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三)具备积极的管理工作心态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因而在事物本质的认知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上难免和一般成熟社会人存在显著性差别,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犯错误的过程其实也是成长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使自己具备完善的管理工作心态,只有思想的完善和成熟,才能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1.具备耐心的心态

中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情,教师不能以自身的思维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为,也不能冲动地只看待事情的表面,急躁的心态不能顺利解决任何事情。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日常解决学生间的矛盾时,首先应具备耐心的心态,仔细了解矛盾的关键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学生在对待犯错误的问题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有些学生以一副无所谓的姿态面对,有些学生觉得是“大难临头”,难以面对。无论是面对哪一种心态的学生,都要以缓和的言语和学生及时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犯错误者进行合理教育,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彻底解决。

2.具备平等对待的心态

教师是学生的聆听者,而不是强硬的统治者,这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如与陌生人沟通中第一印象是及其重要的,它会奠定你未来对此人的评价基准。但是这一行为方式在中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是不适用的,因为中小学生所处的教育年龄段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成长的过程,一次犯错误的经历绝不是永久对此人评价的标准。最常见的是印象好和差的学生向教师阐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的处理态度极有可能是不同的,这会导致印象差的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以致形成错误的心理价值观,不利于班级管理。因此平等对待优差生的心态是时刻都要具备的。

现实中许多教师以学生的家庭背景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认为“照顾好”这些学生,家长会给予一定的“回报”,这种心态和行为是极为不可取的。学生之间不应因家庭背景的差异而受到差别对待,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传道授业的工作,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任的表现。

三、结语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发掘学生的个性化优点,促进和谐班级文化的养成,以全面思维评价学生,贯彻心理学在班级管理的落实,全新的思维视角——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的结合及不断深入将促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创新,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唐訊.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钱骏.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J].时代教育,2013(18):23.

[4]陈晓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J].新课程(下),2018(6).

[5][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心理学管理工作班级
“没有用”的心理学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班级“无课日”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