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阶段新要求 展现新作为新贡献 奋力开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2019-06-11 09:33孙虎军
求知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区京津冀天津

孙虎军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员,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担负重要角色和使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京津冀三省市,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津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

一、认识再深化: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赴京津冀三省市调研7次,召开推动京津冀協同发展的重要会议10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都亲自把脉定向,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深刻内涵。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增强大局观念,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

一是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应对这一需要,必须要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路。二是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历史性的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三是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与要素流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区域发展的统筹机制欠缺等密切相关。要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四是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历史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进工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2.新的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五年,已经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一系列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在深入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经验成效、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紧扣关键环节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协同发展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续航之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更加自觉地把天津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3.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天津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多次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宝,失之不再。抓住这一窗口期,对于提高天津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是我们推动发展的强大政治动力和宝贵历史机遇,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强大动力,开辟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有利于发挥城市竞争优势,更好地起到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利于撬动天津特定资源开发、产业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促进产城融合及远郊城区的崛起。三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有利于京津发展轴与雄安新区互补互利发展,使天津在服务“国家大事、千年大计”中获得更大的机遇空间。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一个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将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持续加力,有利于拓展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二、融入再升级:落实定位、发挥优势,更好地发挥在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引领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天津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位置重要、作用独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就看天津的功能定位落实得如何,看天津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

1.把握天津定位。“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是对天津比较优势、城市功能、发展方向和特点的充分体现,是天津肩负的重要使命。“一基地三区”是深入推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天津实施大矩阵中的四个“模块”,既要高水平建设,更要一体把握、统筹考虑、合力推进。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中央给予天津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是实现天津定位的动力之源。天津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只要改革开放先行区能破题、建设好,必然会带动其他三个定位实现大发展,展现大作为。

构建项目支撑体系,是落实功能定位最直接、最有效、最实在的抓手。要紧扣“全国先进、北方核心、创新示范、开放先行”四个关键,围绕“先进”进一步增强技术底蕴和创新资源,围绕“核心”进一步强化航运集聚辐射和引领功能,围绕“示范”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总量和创新产品数量,围绕“先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试点试验,确保每一个定位都有重点项目支撑,每一个关键领域都有标杆事项领航。

2.发挥天津优势。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强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的优势就是京津冀的优势,天津的资源也是京津冀的资源。要立足比较优势,深化对接服务,以发展强作用,以服务促协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天津有一大批成熟的承接载体,城市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公共服务和北京落差不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要建立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健全引导政策,瞄准优势项目,强化“一对一”、定制化服务,确保承接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二是发挥产业优势。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把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務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发挥区位和港口优势。要对标世界一流港口,持续推进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四是发挥生态优势。保护好天津的绿色生态资源,是对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贡献。近年来,天津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力度,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736平方千米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国家级标准对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等875平方千米湿地进行保护修复,生态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三、工作再回顾:有力有序、扎实有效,五年来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唱响“双城记”、增强“双动力”、扩大“双开放”、坚守“双底线”,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出台进一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4个实施意见。二是强力高效推动。在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和四周年之际,分别召开推进协同发展的“千人大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部署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的实施。2019年2月27日,召开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制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部署推进6方面24条133项具体措施。三是加强省市协作。与京冀签署的第一阶段(2014—2017年)合作协议全面完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2018—2020年)签署实施。

2.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优化承接格局。着力构建以滨海新区综合承载平台、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各区专业承载平台为支撑的“1+16”承接格局。二是深化功能对接。举办天津市与中央企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恳谈会等一系列对接活动。2014—2018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到位金额超6400亿元,中国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三是建设重点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管委会揭牌至2019年2月底,新增注册企业1003家,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深之蓝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

3.主动对接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助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服从落实。党中央批准设立雄安新区后仅半个月,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率天津党政代表团赴雄安新区学习考察,与河北省签署积极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八个方面的合作事项。天津市规划院等选派骨干力量参与雄安新区相关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天津城建设计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校或培训基地。

4.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交通、生态、产业实现率先突破。一是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着力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津秦、津保等高铁建成通车,京唐、京滨城际列车加快建设,京津城际列车实行月票制。京台、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和津围公路北二线建成通车。对来津的北京牌照小型、微型客车限行实行同城化管理。二是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协作,2018年全市PM2.5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五年累计下降45.8%。落实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引滦入津水质有效改善。以国家级标准对大黄堡、北大港、七里海、团泊等875平方千米湿地进行保护修复,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间区域规划建设736平方千米的绿色生态屏障。三是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天津市滨海新区与河北省沧州市、天津市宁河区与河北省唐山市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

5.全面落实中央对天津功能定位,“一基地三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智能大会,出台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依托海河产业基金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和项目群、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群,紫光云总部等一批智能科技项目签约落地。二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推进。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开展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600万标准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60万人次。三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推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138项,“金改30条”准予实施政策措施全部落地。融资租赁保持国内领先,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在全国占比均达到80%以上。四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实施,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天津八条”全面落实。天津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128项任务已完成97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增长4倍,进出口贸易增长13.2%。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协同创新加速推进。一是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二是“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不断深化,60项合作协议和12项重点工程加快落实。三是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引进中科无人机应用研究院等国内高水平研发分支机构,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机制。四是试点示范进展顺利。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完成支撑项目350项,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加快建设。

7.加强公共事业合作,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稳步开展。一是教育、医疗合作深入开展。组建8个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296家试点医疗机构对33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互认,155家医疗机构实施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二是人才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在京津冀地区推出整建制引进企业职工异地社保“同城化”认定机制,已为17家京冀企业2396名职工和家属办理落户。三是文化旅游共建协同推进。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等7个联盟。三省市对53个国家联动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四是对口帮扶工作升级加力。围绕增强“造血”功能,在产业、生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项目,天津出资援建的“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已经完成首批招生。

四、举措再强化:勇于担当、善作善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工作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坚决打赢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津战役”。

1.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取得新突破。建立能动机制,深化与中央单位和北京市的对接与合作,积极承接符合天津功能定位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天津。优化载体建设,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标杆,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坚持疏解项目需求导向,在用地、税收、统计指标、户籍、住房等方面研究提出综合支持政策。

2.在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津冀《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产业对接、交通互联和开放合作。搭建天津港至雄安新区物流平台,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对标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我市空间规划。

3.在项目化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深入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出台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意见,继续深化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推广更多管用好用的金融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全面推进“放管服”、国企混改等重点领域改革,高标准完成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任务。

4.在高效推动重点领域协同上实现新突破。开工建设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联络线,启动天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协同开展跨界水污染治理和渤海环境保护,推进天津河道自来水上下游协同治理,实施好北大港、七里海、大黄堡、团泊等湿地的保护修复工程,加快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推动津冀沧州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园区共建。

5.在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出台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新区行使市级权责的运行机制。继续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探索理顺“飞地”管理体制。加快“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协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6.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取得新突破。推动跨区域合作办学,探索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拓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持续落实对口帮扶承德市“1+4”合作协议,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奮力开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新区京津冀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