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审计问题研究

2019-06-11 05:49周宇婷
财讯 2019年1期

周宇婷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的产量在满足人类所需的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贸易、经济、政治和国际的问题。面对由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引发的越来越严重的全球变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节能的同时还需要减排。在本文中,将以碳审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为开始展开课题研究。介绍国内外碳审计研究的現状。接着结合我国国情对碳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碳审计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碳审计;碳审计主体;碳会计数据

一、碳审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CO2排放量的只增不减现象,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然而,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遏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温室效应愈演愈烈。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促进低碳减排的发展进程,破解“十面霾伏”的难题理应义不容辞,刻不容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渐地开始了碳审计工作,并非常重视其工作的开展。我国应该致力于酬二究更加切实有效的碳审计,为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最终使环境与经济能够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我国的碳审计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碳审计起步较早,至今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国内外碳审计概况

依照历史的角度看,碳会计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在碳会计基础上引发了对于新兴碳审计问题的思考。西方学者提出建立“碳账户”。这个碳账户类似于社会会计。西方国家在碳审计方面表现的相当活跃。突出的国家例如荷兰、英国、美国等。

(1)绿色建筑--香港碳审计重心

香港政府于2008年7月推出《建筑物碳审计指引》,这是香港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有关碳审计的指引。该部指引适用的建筑物范围涵盖了商品房、居民住宅房、办公大楼、工作室,例如大型购物广场、学校、社区、运动场、健身体育馆等等。这部指引的推出,可以使建筑物业主及用户都能够了解到碳减排以及碳审计相关知识。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倡导的积极效果。有利于香港民众能够配合碳审计工作的开展,并参与其中。香港地区取得的成绩,为我国进行全方位的碳审计日乍提供实践经验,是一个成功的起步。

(2)法令先行---荷兰碳审计概况

荷兰是最早开展碳审计工作的国家。早在2007年,荷兰审计院就审查了本国在各个行业的碳排放量情况。荷兰对其各行业的有关碳审计的法律法规,碳排放目标,碳审计政策等进行深入调查。开创“碳审计”之先河。一方面,实施碳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有法可依。审计报告采取对全民公开的方式。被审计单位及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公开的平台查到审计报告。另一方面,碳审计强调责任落实到个人。被审计单位的个人会关注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关于碳排放量的相关问题,同时企业的高层也会认真工作,对社会负责,有利于其企业的信誉。被问责的被审计企业的当事人会得到行政处分。

(3)环保社区一英国碳审计现状

“低碳经济”和“低碳审计”,最早由英国提出。英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低碳的高度关注。英国致力于打造“零排放”社区。其中成效最突出的当属贝丁顿社区的建立。其位于英国伦敦,基本上实现了社区的零排放目标。通过对社区经兴碳审计,可以发现社区中占较大比重碳排放量的环节。根据计算比较,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将改进建议的可行性考虑在内,落实实施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4)集腋成裘一美国碳审计重点

美国开展的碳审训是具有针对性的,致力于公民的低碳意识。美国通过环境保护局的测量和比较,将CO2的过量排放视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源头。最终根据测算和比较,得出结论。美国CO2的排放主要产生于三方面:汽车、房产和生活方式。依据调查结果,美国将碳审计共工作重点就落于其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上。这一政策的正确制定,提高了公民的低碳意识。美国公民从小事上开始注意碳减排,并逐渐形成习惯,养成了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生活方式。

三、我国碳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经济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以上碳减排审计在荷兰、英国以及美国所取得的突破成就。可以了解到,碳审计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在承担国际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性。然而,纵观我国的碳审训却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并有所成效,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

(1)有隙可乘,举步维艰一碳审计法律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是我国现有的有关审计的法律,他们是调整审计关系的依据,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指南。但是其涵盖范围并不全面,在针对碳审计方面就有所欠缺。我国目前的审计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碳审计的法律基础,缺乏立法的规范性,无法满足碳审计工作的需要。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碳审计的探索比较早,他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适应自身的法律法规,为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工作指导。这正是我国所欠缺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未真正的取得实用的成就。也许,我们在理沦上仅停留在且长期停留在学术论文当中,并不符合碳审计实务的需求。这使得我国的审计人员在开展碳审计活动时没有有力依据和规范,其工作流程并没有同意权威的规定,甚至导致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因此,碳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碳审计实务工作的可操作性差,将是我国在碳审训推行道路r的一大难题。

(2)一己之力,窥豹一斑一碳审计主体单一

纵观我国的碳审计执行主体却太过于单一化。我国所开展的有关碳审计项目活动,主要依赖政府主导。很少涉及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参与,即使有参与,其参与度也过低,起不了很好的审计监督作用。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碳审计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以国家机关为主,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辅进行碳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功能,首先我国就要改变现有的审计监督格局,也就是要丰富碳审计的执行主体。除了政府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参与碳审计项目外,还要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纳入其中。通过调查,就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对于碳审计活动的参与度,明显不够,导致碳审计汰员数量短缺,审计难度加大。综上分析,我国需要重新审视并重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碳审计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的推进和鼓励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碳审计项目的参与度。如何实现碳审计执行主体的增加,这将是碳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算有遗策,差强人意一碳会计数据核算不易

碳会计是相关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用以传递企业碳排放权交易信息和碳排放成本信息等的会计信息系统。碳排放会计核算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會计核算、碳排放成本的会计核算、碳税会计核算、超额排放未弥补被罚款的会计核算。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之大很难在短期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改革中发生质变,即使低碳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呼声甚高,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想要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一个进一步的重大突破,还是做不到的,只有通过循序渐进,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和专业技能才能不断进步。这是碳审计核算困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作为碳审计核算的重要依据,碳排放量的计算需要依赖政府所提供的权威数据作为依据。因此,在实施碳审计活动过程中,数据核算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我国发展碳审计的改进建议

(1)国之权衡,时之准绳一完善碳审计法律法规

法律,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行为标杆。开展碳审计工作,就要求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碳审计提供约束和依靠。碳审计不仅仅是审计方面的内容,它还涉及到企业和环境等多方面。相应的有关企业的《公司法》,有关环境的《环境法》要求进行相应的完善。国家审计署适当的修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有关碳审计方面的发条,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碳审计工作中有所依据。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碳审计工作的质量,碳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保证碳审计工作得到贯彻实施,碳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Y裒多益寡,得道多助一增加碳审计主体

我国缺乏针对碳审计的法律法规,未建成完整的审计体系。同时审计人员的工作没有规范性的指导,不利于我国碳审计工作的实施。因此,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主要的碳审计执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即政府审计,过于单一。我国可以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有效的结合内部审计与社会审比共同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的更加深入,社会审计有很多注册会计师等大量审计人才。通过三方合作,扬长避短,可以获得更加准确且全面的审计信息,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结合三种碳审计执行主体,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碳审计成效。

(3)宗匠陶钧,爱才好士一培养和储备碳审计人才

虽然碳审计还很新鲜,但并不能因此而轻视其工作难度。进行碳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因为碳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不能仅用处理年报审计,效益审计等的审计方法来实施碳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各项数据的测算方法,评价标准,还要清楚被审计单位能源投入和产出情况,通过计算的能源消耗指标,发掘审计单位的具体问题所在,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审计建议。然而,这样的一批复合型人才并不容易快速培养,为了满足工作性质所需,建议成立碳审计专项团队。对团队集中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碳审计动态,培训操作碳审计仪器设备,并有效借鉴国际的经验,从而培养并储备我国的碳审计技术人员。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合作交流,例如,建筑领域,环境领域,统计领域等,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的碳审计人才,为我国碳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4)吴越同舟,群策群力一加强碳审计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我国在经济实力上面的提高。然而,由于前些年奉行的错误思想一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即使现在这个思想已经被否定、淘汰,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已经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后果。从2013年开始的雾霾天气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示,随着人们的重视,到现在已经稍微有些好转,但问题仍然很严峻。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国的内部问题,它不是仅凭一国之力可以挽救的。我国要联合世界各国共同改善环境,在碳审计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碳审计。通过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减缓全球的环境恶化。通过共同合作,推进全球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妹.《我国碳减排审计问题研究》.商,2014年2月.

[2]杨智慧.《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8月.

[3]高强,李秀莲,张旭丽,王春芝.《碳审计相关问题探讨——基于政府审计公告的分析》.财会通讯,2014年6月.

[4]李凤琳.《APEC期间电企都在忙些啥》.中国能源报,2014年11月.

[5]陈小平,王德发.《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会计之友,2012年 10期.

[6]王爱华,李双双.《企业低碳审计研究综述》[J].当代会计,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