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新观点

2019-06-11 09:33
求知 2019年5期
关键词:哲学现代化体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在4月15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下坚毅前行的,新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治理70年辉煌成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成果。“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但是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在场,也必须在场,继续指导我们分析和解决时代课题。回应并解答时代课题,我们才能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同时,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从而永远占据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毛新雅在4月2日《光明日报》撰文认为,作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搭建起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国际合作平台,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促进合作共赢的理论要义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投资贸易的增长有利于缓解储蓄与外汇“两缺口”;第二,产能合作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第三,工业化开启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第四,多元投融资选择缓解资金缺口,激活金融机制;第五,缩小发展鸿沟,消减数字鸿沟;第六,助力实现联合国建立“发展的全球合作机制”的目标;第七,超越“中心—外围”格局,提升区域治理能力。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以及经贸合作,在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释放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潜力,实现经济合作中的互利共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王杰4月11日在《中国纪检报》撰文表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不负人民,唯有实干,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不负人民,就要敬畏生命;不负人民,就要建设生态文明;不负人民,就要增进民生福祉;不负人民,就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负人民,就要持续改进作风。总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胸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夙兴夜寐的干劲、坚毅笃行的恒心,知行合一、忘我奋斗,才能始终与人民团结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魁在4月8日《经济日报》撰文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最终要靠实践来实现和检验。其一,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其二,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针对我国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现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其三,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其四,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五,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破除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4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中国对大国关系和大国责任有着深层次的思考。首先,大国要形成共同的归属感。中国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拒绝走近代以来弱肉强食、大国争霸的强权政治老路,强调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来解决,指出各国对人类长远未来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其次,大国要树立应有的责任感。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希望中美能够相向而行,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共同发展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另外,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中美应相互合作,成为国际难题的解决者和全球治理的推动力。最后,大国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中国坚持开放合作,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模式。倡议源于中国,成果属于世界,凸显中国的历史使命感。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在4月16日《新华日报》指出,“忠诚”对于政治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忠诚”是“民心”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党员只有从内心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才能使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而真正实现“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让每个党员都能做到忠诚、干净和有担当。“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不但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着力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而且是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辩证地处理好政治建设中的“忠诚”与“民心”的关系,对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责任编辑:王素娟

猜你喜欢
哲学现代化体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