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研究

2019-06-11 10:19任玉铭
山西农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发展路径

任玉铭

摘 要: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价值内涵,并重点研究了新常态背景下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发展路径

文章編号:1004-7026(2019)02-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403        文献标志码:A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结构、驱动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其规划摒弃了传统依靠粗放型产业、发展高污染与低产出的初级产业的发展老路,而是采取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科技发展、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本质上来说,长江经济带不仅仅是我国区域性发展战略,而且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内河经济带与协调发展带,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与前提[1]。

1  长江经济带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价值探讨

1.1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发展,后治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沿线覆盖我国西、中、东部11个省市(区),辖区内面积超200万km2,这片区域生活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经济总量占据全国2/5,长江经济带直接关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成败。因此,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必须要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发展路径,不能走依靠牺牲生态环境来获得经济增长的落后老路。从这个角度分析,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选择的路径。

总之,在新时代,人民追求更健康的生产环境、更环保的生活环境、更干净的工作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2]。

1.2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内河经济带与协调发展带,尤其要注重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众所周知,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为了发展经济,集聚了大量工业污染企业,如造纸厂、烧碱厂、生产并合成化学原料企业、印染布匹企业等,这不仅严重损害了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透支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带来了红潮、盐碱地、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同时,还威胁居民的生产生活,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句空谈。在此情形下,长江经济带从长远发展考虑,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实现区域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1.3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尝试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得益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沛等优势,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轻工业、低端制造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高损耗、生态被破坏、环境受到污染等问题,耗氧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植物性营养物、悬浮物等污染问题层出不穷。面对严峻的资源约束与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江经济带必须要实施转型发展道路,必须要学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道路。同时,国家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就是将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区。综上,长江经济带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尝试[3]。

2  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径

2.1  要统一绿色发展思想,切实贯彻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

统一绿色发展思想,切实贯彻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观念科学,才可能在实际经济建设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兼顾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思想教育,统一思想,确保政府部门不实行“唯GDP论”和“经济增长压到一切”的做法,要强化政府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网站、自媒体等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素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2.2  要创新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创新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产业规划的协调,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重点。

首先,由于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区),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就要创新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在经济发展、科技应用、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全面合作,降低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带来的协调障碍,确保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其次,产业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是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的重要保障。当前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开采产业,对区域生态的影响比较大,中下游(湖北、安徽、湖南、上海等省市)钢铁、化工生产、建材、金属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极大,因此要通过多边合作平台,合理规范产业发展,科学设置产业布局,尽量避免产业的同质化竞争,通过区域内部产业有效转移来“作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章”,做大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蛋糕”,最终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4]。

2.3  要重视长江河道治理,围绕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来突出发展优势

重视长江河道治理,围绕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来突出发展优势,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要进一步疏通长江水系河道,并加大对长江运输体系的水资源保护,因地制宜地建设沿江港口,优化港口的布局来提升区域运力,真正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改革流域管理机制,打破水资源管理中各机构条块分割和管理职能交叉的落后现状,要协调好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利用,坚决抵制本位主义、地区保护主义,要真正确保长江水资源污染不扩散、不加重,并逐步改善污染地区的水质,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足够匹配,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5]。

2.4  要强化环境保护约束,坚持政府督导与社会监督并行的环保策略

强化环境保护约束,坚持政府督导与社会监督并行的环保策略,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必要补充。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协调管理平台,统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资源,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并根据区域内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设置资金额,解决局部落后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公众监督平台,构建公众沟通、反馈及监督机制,真正落实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提升绿色发展的质量[6]。

3  结束语

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必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统一绿色发展思想,切实贯彻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统一各省市(区)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这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7]。

(2)要创新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产业规划的协调发展。发展产业是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发展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由于长江经济带横跨了11个省市(区),故而要重视构建创新型多边合作机制。

(3)要重视长江河道治理,围绕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来突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长江水系的交通优势,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益[8]。

(4)要强化环境保护约束,坚持政府督导与社会监督并行的环保策略。不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为空话,不流于形式。

长江经济带推行绿色发展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尝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兼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科技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团结,真正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经济、绿色长江、绿色中国。

参考文献:

[1]付保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形势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1):55-59.

[2]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吴传清,黄磊.演进轨迹、绩效评估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J].改革,2017(3):65-77.

[4]靖学青.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与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5]邬晓霞,张双悦.“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走势[J].经济问题,2017(2):30-34.

[6]吴传清,黄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及其协同效应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6-55.

[7]王志武.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J].决策与信息,2016(4):65-71.

[8]李乐成.生态领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7):25-26.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发展路径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