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我国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9-06-11 10:19郑博文郭浩淼
山西农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郑博文 郭浩淼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却尚未形成。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高校、社会和学生3个维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2-015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522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是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是系统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方法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体系。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与实践脱节、与学校传统教育不统一、创新创业资金短缺和政策保障系统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以全球化視野并根据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高校已开展多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真正提高成为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由于创新训练成果通常具有滞后性,这便导致直接衡量创新意识是否成长缺乏实际操作性。但是,随着量的增加,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未改的情况下势必引起质的下降,真正孵化落地的成果少之又少,大多数项目都随着训练周期的结束而不了了之。

2.1  大学生理论匮乏、实践缺失,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在校大学生资源十分丰富,但创新创业素质普遍不高,创业市场发展缓慢。据相关调查,我国大学生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普遍缺乏关注,其中32.33%的大学生表示不关注,51.3%的大学生偶尔关注,只有8.98%的大学生经常关注。调查发现,只有23.6%的大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而76.4%的大学生都未曾参加过。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创新创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同时没有畅通的渠道获得引导和帮助。这些因素都成为阻碍优秀人才破茧成蝶、脱颖而出的障碍。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业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活和发挥,难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1-3]。

2.2  高校平台限制、资源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目前,教育手段与资源不足已逐渐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过硬、优秀的师资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和系统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及实践和社会经验。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不仅难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和创业经历,在师资统一协调和整合方面也亟待完善。

第二,与一些起步较早、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形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遗余力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扶持。英国高校具有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并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第三,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为常用的形式主要有攥写创业报告和参加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在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

此外,许多大学缺乏创业实践的场地和财务物质条件,这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覆盖面,违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3  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建议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至2002年创业教育才开始正式启动,起步较晚。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高校的探索实践在取得了一定经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尽人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尤为重要,深化改革要从高校、学生、社会3个层面出发,全力打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3大生态系统,多管齐下,协调推广,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保驾护航[4]。

3.1  学校要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体系要以提高创新创业的高水平成果为目标,使创新实践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科研平台。高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主动作为,制定方案,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好顶层设计,合理有序推进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以结果论英雄,提升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激励政策,明确奖励制度,对优秀项目的教师与学生给予实质性鼓励。高校要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契机,大力促进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文化创新、和品牌宣传等方面的融合,吸引更多学生老师和社会人士参与进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3.2  学生要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理论武装重实践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意识到创新创业不是单纯为了缓解就业。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源动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不以结果为第一导向,要享受创新创业的过程。通过训练不但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使其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以便增强竞争力[5]。

创新创业只有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尤其是富有创业激情、胸怀梦想者,善于推陈出新,却常常以创新的名义破坏创业,他们经常将创新作为战略方向,但由于缺乏创新知识,导致其创业战略的设计没有解决企业或服务产品长期差异化问题,日益偏离创新创业的轨道。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要有相应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训练。创新创业理论匮乏和实践缺失,亟待创新创业教育来予以弥补。创新与创造是两件不同的事,创新不等于创造。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这里的关键点要落在创造上,否则就只有破坏。

3.3  社会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一项国家公共工程,也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良好的社会氛围不但会鼓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关系,建立有序的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寻求地位政府的资金支持,如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给予重点支持,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6]。

同时,还要加强高校间的联系与互动,共同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竞争与合作中锻炼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对创新创业的激情与动力。只有积极推进多方联动,促进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才能让关心创新创业教育、支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黄晓丽.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8(1):93-95

[2]苗青.剑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2):48-52.

[3]陈洁茹.“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6):60-63.

[4]王美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2018(3):34-38.

[5]符繁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7):68-70.

[6]秦波.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8):144-14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