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哈军工”的红色使命

2019-06-11 06:46韩建平
奋斗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赓教学计划纪念馆

韩建平

纪念馆序厅内的油画《运筹》。吴韶刚/摄

一座博物馆,一段不朽传奇!

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简称哈军工纪念馆)。回望传奇,哈军工诞生在炮火中。纪念馆内一组抗美援朝的照片和一幅名为《运筹》的油画,揭示了这段历史。

1952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屡立战功。但是,陈旧的武器装备、落后的军事工程技术,却让战士的伤亡很大。痛定思痛,当年6月,中央电令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回国,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油画《运筹》展现的便是1952年9月5日,应陈赓请求,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筹建联席会议时的场景。

当时,共和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哈军工建设还是被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足见党和国家在哈军工身上寄予着厚望。

1952年11月20日,冒着刺骨的寒风,创建哈军工的第一批人员及家属正式赶到哈尔滨。1953年4月25日,“八一楼”正式开工;9月1日,举行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典礼上,陈赓院长接过军委授予的八一军旗,宣布学院正式落成。如今,这面军旗依然陈列在纪念馆里,烈烈如焰、威名如山!

在哈军工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本特殊的教学计划。这本泛着历史音韵的教学计划被誉为哈军工的骄傲。因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只有哈军工的教学计划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阅过。

就这样,峥嵘岁月里,哈军工凝聚着那个时代中国人有关军事现代化的所有光荣和梦想砥砺前行!短短几年间,哈军工从松花江畔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一流的理工大学。

1958年3月26日,哈军工为第一批学员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国防部下达了636名学员毕业的命令。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批经过正规学习、成批培养出来的高技术军官。1959年,根据军委部署,哈军工办学目标进行调整,从1960年起开始了分建和扩建工作。1970年,哈军工正式走进了历史。

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只存在了短短17年。

短短的17年,哈军工为国家军事国防科研战线培养并输送了上万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很多人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栋梁”。其中,包括4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百位省部级领导干部,150多位将军,数以千计的科研院所、军事技术专家。

短短的17年,哈军工为中国军事工程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从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再到第一颗洲际导弹;从新型主战坦克到歼10战斗机,再到核潜艇、银河巨型计算机、神舟载人飞船,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着哈军工的印记!

弘扬和传承哈军工精神是担当,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2011年5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下发文件,正式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即哈军工纪念馆。根据规划,该纪念馆依托原哈军工212号楼(原哈军工导弹工程系食堂)和26号楼(原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实验室)修建,建筑面积合计4764平方米。2013年初,一期工程(212号楼)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设完工。

紀念馆内景。吴韶刚/摄

2013年8月31日,时值哈军工建校60周年,哈军工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启动暨开馆仪式举行。这一天,两百余位老校友重返校园,来到现场。他们驻足在纪念馆内的一件件藏品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如今,哈军工纪念馆已进入国家博物馆序列,馆藏实物12579件,国家级文物530件,其中168件为国家一、二、三级的珍贵文物。纪念馆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约15万人次,团队参观千余场,讲解率达到98%,青少年团体共计6万人次,赢得了高度评价。

哈军工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漫步在哈军工纪念馆里,徜徉在历史的纵深中,我们看到的是传奇故事,是历史丰碑,更是对哈军工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责任编辑/陈松

猜你喜欢
陈赓教学计划纪念馆
初中生体质健康实施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
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