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

2019-06-11 21:52王现王跃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民族音乐校园文化

王现 王跃

【摘要】近年来,伴随中国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民族音乐也出现了一种复苏发展的态势,甚至出现了一股民族音乐日趋流行的浪潮,这种浪潮在位于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中间更为明显和突出。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推进民族文化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作用,唤起民族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兴起、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长久发展等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音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兴起

随着民族音乐在高校的普及发展,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日渐兴起,在校园中出现了新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自2005年开始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至今已经有13年的时光了,几万场次的高雅艺术走进高校舞台,其中民族音乐演出也有几千场次,一大批民族音乐作品走进校园,走进大学生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许多剧团、院团自发组织民族音乐作品讲座、演出进校园活动,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民族音乐的热潮。

(一)戏曲演出在高校演出中一票难求

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2005年在北京大学进行首演,从对白先勇的一段采訪中发现,2005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内地28所高校学巡演时的状况可以说是相当火,火到一票难求。“白先勇:当时我们在(南开大学)迎水道那个礼堂,有点旧,没有什么吊杆等设备,可是能够容纳一千三百多人。消息一出去,票一下子就抢光了,不止如此,我还记得蛮动人的一幕。很巧,那次我录下来了,当年在南开演出的盛况。我记得七点演出,有的同学四五点就来了,有的还带着大馒头,挤得满满的,像今天一样阶梯上面统统坐满。”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至今,多次重返高校进行演出,深受大学生们的喜欢。民族音乐中的戏曲可以说在大家想象中应该是最难以被大学生做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可结果同学们却出现了疯狂喜欢的状态,这只能说明民族音乐已经走上再次复苏发展的道路,并在大学生校园文化中日渐兴起。

(二)民族音乐社团日益蓬勃发展

伴随民族音乐走进校园,校园中的民族音乐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再次兴起,许多高校中都建立了民族音乐的相关社团。这些社团积极开展讲座、组织学习、进行演出,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音乐的普及、发展、传播,弘扬了民族文化。据了解,在北京大学就设有京昆社、古琴社、越剧协会、笛箫学社等民族音乐社团。还有一些高校设立了戏曲学社、葫芦丝学社、古筝学社、琵琶学社,还有许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了民乐团,进行民族音乐相关活动。

二、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我国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自2005年就组织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至今已经有13年的时光,其中就有一大批民族音乐走进校园的舞台,走进大学生们的视野。

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更加强调了民族音乐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2017〕2号)的总体要求“引导青年学生通过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民族音乐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大学校园中,校园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民族音乐恰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学生门打开了一扇独具韵味的音乐之门。民族音乐大多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本身的特点、新媒体音乐的快速普及、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得许多中国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使得许多当代的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没听过、没感觉、不了解、甚至不喜欢。在大学校园中推广、普及民族音乐,让大学生们听到、走近、了解民族音乐,拓展了大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内容,丰富了校园音乐文化,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认识、喜欢民族音乐的机会。

(二)民族音乐唤起了民族文化自觉

民族音乐不仅优美动听,极具魅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极大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音乐都是建立在传播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基础上的,例如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锁麟囊》,昆曲《牡丹亭》《桃花扇》,民族器乐曲《春节序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等,这些饱含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民族音乐可以激发当代大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当他们不断地接触、了解民族音乐后,他们会逐渐喜欢、甚至热爱民族音乐,直至唤起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自觉,重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三)民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伴随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普及,民族音乐教育也开始进入高校艺术教育的范围之中,自200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的13年以来,许多高校大学生都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伴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许多高校开设了民族音乐选修课,开办民族音乐知识讲座,开展民族音乐社团建设,这些努力的成果是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了民族音乐内容,懂得了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长久发展

(一)继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

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先要提高大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大学生共同的努力。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伴随多种民族音乐形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为民族音乐传承、普及、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政策的出台,书籍的出版,活动的组织等。自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并于2007年成立“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监督、评估;2017年8月8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校园中发展;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包括《古琴》《昆曲》《南音》《蒙古长调》《客家山歌》等民族音乐书籍。大学校园也不同层面的加强民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比重。在国家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高校大学生开始通过多种方式欣赏民族音乐,他们参加艺术评论,聆听专家讲座,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很多学生越来越热爱民族音乐,他们认为民族音乐有着更为深邃的审美内涵和教化力量,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增强他们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二)在大学校园积极推广民族音乐

1.开设民族音乐选修课

“开设选修课”在高校来讲也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民族音乐推广活动,民族音乐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不同高校的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别展开。选修课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到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可能不会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趣,以欣赏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育方式更能适合学生们的特点。选修课可以征求大学生的意见,首先开设一些在大学生中受众范围较广的民族音乐内容,这样,可以使选修课更具有针对性;其次,既然是选修课就要考虑到选修课的特点,教学课时的时间跨度不能太长,以一个学期为阶段(大多为32学时),但又要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成绩,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谨慎、巧妙地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的关键在于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忽视每节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采用便利的教学设施进行辅助教学;在开设此项课程的同时可以将聘请专家讲座作为其中的几个课时,从而丰富同学们的民族音乐知识,提高同学上课的积极性。

2.开办民族音乐社团

民族音乐社团的设立是民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高校民族音乐社团的设立是学生们自主、自觉学习民族音乐的形式体现。一般来讲,参加民族音乐社团的同学大都对民族音乐充满了好奇或对民族音乐较为偏爱。参加民族音乐社团比上民族音乐选修课更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实践性,更有力于多方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等。这是因为,社团本身就是以社会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但民族音乐社团的设立,最好是有校方的支持和专门人员作指导,这会让社团组织、活动更加有效。

关于社团的基本活动、计划安排能否得到正常进行。如活动场地是否固定、活动时间是否合理、活动设施是否保证到位。

社团开展的效果如何?如社团成员对于学习活动的方式能否接受,学习活动进行后能否达到預期的效果。

对于社团开展过程中的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宝贵经验应及时作出总结,做好活动记录。

如何解决克服社团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如社团活动的经费来源、专业人员的聘请等问题。

根据对一些社团的调查发现,最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社团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及责任感。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者是办好民族音乐社团的关键。

3.开展活动

请音乐院团、剧团来校演出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民族音乐教育、普及方式。首先,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压力,全凭学生自愿。这就让学生在心理上更易于接受它。这样的民族音乐普及活动会对学生起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结合每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高校可以开展针对性强的民族音乐专家讲座等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当地的民族音乐团体合作,为学生推出一些特价票、专门场次的演出活动,或走进校园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这对大学生和民族音乐团体都有益处,既提高了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欣赏水平又为民族音乐团体培养了潜在的观众群体。

四、结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内容,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建设、人格发展、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音乐又是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枝,不容忽视。希望本文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民族音乐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并全力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彬.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5).

[2]巍巍,祝小宁.民族文化视野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7).

[3]陈宇,韦霄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民族文化的调查和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

[4]葛金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3).

[5]杨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6]白月桥.美育学科与素质学科[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17.

[7]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王砚(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硕士,研究方向:竹笛演奏;王跃(1957—),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民族音乐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