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创新研究

2019-06-11 10:09刘晓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刘晓华

[摘           要]  公安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警务化管理制度,这使得公安院校在学生管理上不同于其他地方大学。但目前公安院校在警务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科学、教学与管理不能有机融合以及学习氛围不浓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改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与管理的融合、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完善。

[关    键   词]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14-02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是开展公安教育的重要阵地。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是公安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表现,也是公安院校的一大特点。早在全国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上就进一步明确指出,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作为公安院校治警、育警、强警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队伍的规范化和正规化,有利于为公安机关提供政治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因此,实行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都有着长久的意义。

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公安招录体制的改革,这一特色的管理模式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完善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公安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一、警务化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所谓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院校针对其不同的培养目标,依据公安院校的要求,遵循《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的有关规定,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基本方针,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公安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警务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警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警务化”要求与规范,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素养,从而达到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警务化、警容风纪的警务化、内务制度的警务化、值班和集合的警务化、教学秩序的警务化。警务化管理工作是公安院校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关系公安院校的未来发展。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心在于完善警务化管理各个环节的标准,在抓严、抓细、抓实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学生的警察意识、纪律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掌握好警务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内涵,对开展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培养符合实战化要求的预备警官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历经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的变化,逐步发展到当前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尽管如此,警务化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管理模式不科学,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不可否认是公安院校所实行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在保证公安高校的稳定以及人才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反观公安院校的办学过程,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着过于强调“刚性”管理忽视“柔性”引導的现象。部分公安院校不能正确理解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强调行政命令与措施的强制性,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使盲目遵从的现象泛滥,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悖,影响了公安院校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性。

大部分公安院校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强调管理的多,不重视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挫伤了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二)教学与管理不能有机融合,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

在公安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合理处理好二者关系,使教学和管理能够达到有机融合,从而使公安院校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能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是公安院校所追求的目标。不论是作为普通的地方院校还是公安院校,都应围绕教学开展工作,警务化管理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和学风,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目前来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组织与教学组织在设定的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两者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不能实现最大合力,因而在实现培养专门的公安应用型警务人才上不能实现最佳效果。

(三)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氛围不浓

部分公安院校并没有真正将警务化管理理解透彻,没有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仍然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如在信息化如此高的今天,不允许学生带电脑和上网,任何事情都要请示汇报,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容易导致警务化管理与公安院校培养新时代警察队伍的目标脱节。如果管理模式只是一味强调服从、统一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只需按照警务化相关管理制度照着做,那么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限制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警务化管理毕竟不同于军事院校的军事化管理,学生毕竟不是军人,长期的压抑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至对这种管理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及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公安院校培养模式有别于地方大学,特殊的培养模式也造就了不同的学风。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公安院校将所有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内务整齐划一、队列整齐等警务化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上,片面强调学生纪律作风和警务技能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在每天繁重的体能训练和日常生活管理中产生倦怠情绪,上课精力不集中,课下又没有时间复习,日复一日在枯燥无味的喊口号、走队列、叠被子中度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减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期末临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不浓厚。

三、创新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路径探索

在新形势下,作为公安院校在实行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个字的总要求,进一步转变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精干、高校的学管工作队伍,使警务化管理和学校的教学相融合,培养具有警察职业精神、警察职业道德、警察职业技能的应用型警务人才。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在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中,要正确处理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即学生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学位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也参与到管理之中。作为学管人员应加强对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学习和教育,同时要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认识警务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拓宽学生参与警务化管理的领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高度的自律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努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努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邓小平说:“制度问题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因此,必须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优秀的管理制度和经验,积极探索可操作性强而且具有公安特色的科学规范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下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树立服务意识,创造轻松活跃的校园环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多开展文化育警活动,如举办摄影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的才智和能力充分展示和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公安院校内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学校的学风不浓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里面一方面受招录体制和政策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入校即入警,很多学生进入警校后就已经明确了以后的方向,所以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即大部分公安院校太强调警务化管理,太注重整齐划一,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集合、出操、整理内务等基本技能上,还要考虑自己的量化考评成绩以至于大部分学生空闲时间比较累,学习精力不足。因此,作为公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从学校的功能与特点看,警务化管理的重点应该在于教育,即通过警务化管理的手段实施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所以应该认识到作为一所高校其工作中心是教学,一切管理工作包括警务化管理都应该围绕教学来进行。因此,公安高校在加强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教學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

四、结语

总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管理理念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对象上,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养成行为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管理。在管理力量上,不仅要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方能见实效。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管理、教学与服务的关系,使它们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刚”“柔”并济,以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学生纪律作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适当的自由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向阳.浅谈加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2]许学添.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研究,2010(4).

[3]邓敏.本科教育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广角与研究,2013(3).

[4]闫继忠.关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阳泉“草帽警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市公安采风咏
2018,静乐公安,矢志向前!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问题与主义:近十年公安警务改革理性反思
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