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研究

2019-06-11 11:11吉翔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教学资源

吉翔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绝佳的机遇,建设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之路,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与地方特色,更新办学理念,制订科学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方向,实现高职教育优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国际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30-02

一、引言

2018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和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涵盖了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地区,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1]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留学生31.72万人,[2]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绝佳的机遇,国际化的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因素。教育部为此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全国高职院校“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上述文件清楚地表明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实现文件中所提出的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更新办学理念,打造国际化师资,建立健全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国际化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本身来说,建设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之路,不仅是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因素的迫切需求。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

五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分布广泛,来自于沿线国家的留學生价值理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有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如何保障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缺乏

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制订相关措施与制度保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高职院校自身面对新形势也没有针对来华留学生做好国际化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管理等顶层设计,部分规章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和更新,如《留学生课程建设体系》《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留学生管理手册》等,阻碍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向深层次的发展。

(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来华留学生的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地考虑“一带一路”国际化的特点,还没有建立起结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国际化师资缺乏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增大,建立专业的对外教学师资队伍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一些高校还不能完全实现全英语或是双语教学,没有专门的教授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团队,这给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增加了难度。因此,亟须建立具有良好国际化素养的师资队伍。

2.国际化课程设置较少

开设的课程缺乏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未能将本学科的国际领先知识与发展动态融入教材与教学,在教学中未能体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风俗、国情等知识,选修课程缺乏,尤其是国际性选修课程极少。[3]

3.趋同化培养模式的弊端凸显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国内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强调公共课与专业课的书面授课,在专业技能与实践方面缺乏引导,使来华留学生在课堂上不适应。[4]

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满足留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具有国际化视野,热爱并了解中国,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帮助增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三、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一)创新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来华留学生和学院自身的特点,融入国际化元素,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规定应达到的汉语等级,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树立“留学生为本”的思想,制订双语版本的《留学生学习手册》,在尊重文化和信仰差异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涉及留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学院国际化建设文件,从人员经费、职称晋升、绩效考核以及编制等方面,大力支持与鼓励教师投身到留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去。同时,还应规划好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细化管理,注重成效。

(二)加强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

留学生来华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只有建立优质的教学团队,才能保证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留学生学业的圆满完成。

建设国际化教学团队要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选拔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国际交流经历的资深教师,或直接聘请海外优秀师资来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使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教科研能力。教学团队利用出国访学、进修、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等多种形式掌握本专业前沿的资讯,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熟悉“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俗和法律法规。

(三)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

1.建立国际化职业标准

主動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标准,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主动与国际标准紧密衔接,积极构建具有自己特色、水平一流的职业标准。各专业人才方案的设置应与职业标准紧密衔接,改革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实现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2.加大国际化课程比重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重点考虑来华留学生今后作为国际化人才的方向,注重课程开放性的设置,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将本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融入课程设置中,开阔留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他国文明和他域文化,使其具有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开设文化比较类、国际职业资格类和国际区域研究类课程,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开设全英文授课的课程。

3.建设国际化课程教学资源

国际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融合国际课程标准,引进优质的国际课程教学资源,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上有效对接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与国际职业标准的衔接度,切实提高教学内容与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升级改造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修订完善国际化课程课件、案例、授课视频和课程习题等教学资源,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各院校还可以积极与国际知名高校展开合作,联合开发国际化课程教学资源。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采用开放而多元的教学方法,[5]帮助学生从海量信息中选取并加工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来华求学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若要保证“一带一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实效,就必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通过考核严把生源质量

目前,来华留学生申请入学门槛较低,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因此,根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文件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对申请入学的来华留学生进行入学考试或考核,从高中成绩、学术水平、社会实践经历和个人综合素养等方面确保录取的学生达到预定的入学标准。

(二)引进毕业淘汰机制

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为保障自己毕业生的质量都有严格的淘汰机制,我国高校也应采取。高职院校应制订详细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毕业所需的学分和应达到的标准,从而把控毕业生质量。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注重过程性考核,降低终结性考核的比率,合理增加学业难度,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2]教育部.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EB/OL].(2018-03-30)[2018-08-31].

[3]沈曦.“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7(22):19.

[4]王田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研究:以Z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6.

[5]张彦华.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0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教学资源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活动预告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