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2019-06-11 11:23曹文聂飞张国强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动画育人

曹文 聂飞 张国强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将两者的优势进行融合,实现多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共同繁荣需要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实现社会服务功效,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通过产生共鸣、激发认同,倡导大众重拾优秀的传统,珍爱母文化。

[关    键   词]  高职;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承;传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66-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都为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更加有效地以文化人指明了方向,使我们研究团队深入研究、探寻创新文化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转变育人理念,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怎样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进行了很多途径的探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实际,建设“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四位一体文化育人体系,强化文化育人队伍、人文教育课程、文化育人环境、文化育人载体构建,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四个层面整体推进,注重育人实效;取得了一批文化研究成果,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实现社会服务功效,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和激励人,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成果基础。

我院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为深入贯彻《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并根据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学习,依托全国高职院校“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及启动仪式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接轨的“新媒体教育平台”,以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数字化。通过全方位的全员育人,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强化文化育人队伍、人文教育课程、文化育人环境、文化育人载体构建,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四个层面整体推进,注重育人实效;取得了一批文化研究成果,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山东高校中有一定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的优势进行融合,实现多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共同繁荣?我院建筑动画专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使此工作有效向前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基于交互式动画的传承齐鲁礼仪先行项目正是在这种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通过一系列交互式动画形式的小故事中的音、视频呈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产生共鸣、激发认同,倡导大众重拾优秀的传统,珍爱母文化,从礼仪开始,点滴做起,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建筑动画专业结合本专业特色,结合学院文化育人建设的需要,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设计中心”,采用新媒体技术设置“学院四位一体文化育人成果新媒体展示”“线上数字非遗项目制作”“数字非遗交互体验”“古建筑复原”“齐鲁文化采风”等多项功能分区。进行“儒家文化经典系列”“鲁班精神——古代工匠系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系列”“数字非遗项目制作系列”等内容的新媒体设计制作,通过该中心的项目实训和社会服务,加大对学生人文素養的培养和艺术创新力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打造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接轨的“创新人才平台”,使学生受到齐鲁文化、儒家文化、文明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形成人才德育培养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形成学院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宣传的一个窗口和实践教育阵地。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引领,利用新媒体手段使学生进行文化传承体验

纸质媒介的传播范围十分有限,观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就是数字化、融合性、网络化和互动性。借助“互联网+”探索与传统文化互动之路,在新媒体传播的各个过程融入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个个抽象概念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今人们在数字时代越走越远。数字出版、数字博物馆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传统文化资源正迎着数字化浪潮,焕发蓬勃生机。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被提升到“国家行动”层面,得以整体推进。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虚拟信息的传播。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探寻、研究,不受时间、空间、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将非常有利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弘扬和传播。

根据立项的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交互式动画的传承齐鲁礼仪先行实践研究”,根据对历史史料的调研和搜集,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制作系列动画“孔子拜师”和“曾子避席”等,这一创意设计成果将传统礼仪和数字媒体表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展示齐鲁传统礼仪文化。探索与研究新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手段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交互式动画的形式开展齐鲁礼仪文化的传播,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大众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在认同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用跨界的学术眼光与深厚的知识积淀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经过新媒体的全新包装,融入地域特色,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能够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

三、深化教学改革,将文化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根据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植入中华传统礼仪及美德教育的指标,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等内容,学生从入学就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把传统文化扎根心中。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鲁班——工匠精神”“数字非遗”“儒家文化经典”“传统礼仪”等系列文化育人项目,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传播基地。以“中华传统文化新媒体制作与传播中心”为依托,重构数字非遗资源,创作线上数字非遗产品,传承非遗技艺,利用交互式技术进行非遗魅力体验,以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信念。人文艺术渗透专业教育,也为专业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坚持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规范

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用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生态系统、传统美德育人教育模式、为推进建筑行业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奋进新时代,为弘扬优秀建筑行业文化,学校融合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美德育人生态系统、美德育人模式,丰富美德育人文化内涵。把传统礼仪、传统美德、工匠精神等渗透到大学生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职业通用能力学习领域、职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的各环节中突出“德技并修”,加大“美德”教育訓练和考核力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精益求精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深化专业文化内涵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培育文化特色品牌项目作为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除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益性,又有其独特的商业价值,是交互性体验感受良好的产品形态。学校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育人理念,就是把培养具有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以培育高尚的人格为目标,使学校教育更加完善,使学校职业教育成果更加凸显,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创新“校企双主体”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院争创省级技能型名校、省级优质校等重大项目持续推动与支持下,由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以我院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专业建设与发展状况作为研究阵地,300多名学生和11位专任教师和6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研究与实践,以省内外30多家数字科技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以校内“建筑动画工作室”为依托,把企业项目、技能大赛等转化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借助企业技术优势,进行“校企双主体”实践育人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联合创新实体,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定、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形成体现高职特色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教学模式,该成果在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项目开发、多渠道考核评价、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校企合作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文化熏陶。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建筑动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学校、企业实习基地,将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延伸到实习岗位中。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技能大赛实践、综合项目实训、企业顶岗实践等环节的层层递进,在学校与企业间搭起桥梁,促进学生高效就业和创业。

参考文献:

[1]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2]蒋晓丽,董子铭,曹漪那.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交互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中华动画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动画迷,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