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童年那头

2019-06-11 05:34侯利旺
参花(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柳林方便面上学

侯利旺

故乡永远是流落他乡游子的魂牵梦绕的牵挂。离开家乡十余年,每每想起,总有无尽的思念。

每到年关,踏上北去的列车,从车窗向外一望,总能看到苍黄的天底下,不时闪现几个萧索的村庄,时值深冬,天气异常阴冷,疾驰的列车带着我走进家乡的画面:熟悉的村庄,远处人家升起的袅袅炊烟,门外几名孩童的嬉戏玩耍……我的心莫名地紧张起来,也许这就是近乡情怯吧!家乡较偏僻,下了火车还要搭汽车,伴着悠远的汽笛声,我的心完全释放,故乡再穷,依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留给我满满童年记忆的地方。

童年的记忆是从上小学开始的,我循着儿时的记忆,细细寻找着梦里的小学,一排排枯树映入眼帘,这里曾经是校园外的柳林啊!抚摸着童年岁月,禁不住热泪盈眶,记忆也如泉涌般喷发,一个个片段如拼图般寻找出处。童年是艰苦的,回忆起来却如美酒,幽幽醇香。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上的小学,一个四方的院子便是学校的操场,那里是快乐的天堂,跳皮筋、踢毽子、扔沙包、弹玻璃球,想怎样玩就怎样玩。校园东面是大片的柳林,一棵棵高大魁梧的柳树,婀娜舒展,鹅黄的柳枝缀着细小密集的叶片,旋著翠绿色的光影。春天,蒲公英、苦菜花、野麻花,争奇斗艳。每当下课铃一响,伙伴们小鸟般飞进那片林子,爬到柳树上逮知了、捉蝴蝶、编柳帽、折柳枝,清脆的柳笛响彻校园。校园的南面有一片池塘,每到夏天热闹非凡。我们三五成群打水仗、学狗刨、抓鱼,直到日落远处传来母亲的呼唤声,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故乡是优质棉产地,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棉花,从春天打田埂到棉籽的下种、锄草、打药、掐顶、浇水,经过几遍施肥,到了九月底,早熟的棉桃就陆续开放了,一夜之间,就白得铺天盖地。这时候学校已经开始放暑假,于是摘棉花成了小伙伴暑假里的农活儿,到了田间,将母亲亲手缝制的棉兜扎在腰间,然后两手左右开弓,到手掌放不下了,才放到袋子里去。到了下午收工的时候,大人们扛着棉袋,孩子们用自行车驮着比自己还高的棉花袋子,一路说说笑笑回家去。寒冬时节,母亲把采摘的新棉送到街上加工成棉絮,为我们兄妹两个缝制棉衣棉裤,穿在身上,整个冬天都是暖暖和和的。

小时候家境艰难,同学里有好多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读完初中的寥寥无几,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打工,村里上学的只剩下我。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向往,梦想着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天一亮我就出门上学,母亲为了让我吃好早饭,省下钱跑到附近方便面厂去买碎方便面,那时候方便面是奢侈品,不像如今这样普通。晚上,我在方桌上复习功课。母亲就着灯光缝补衣服,或者谈些地里的活儿,亲戚邻里家的事。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的絮语琐细、家常、温暖,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几年后,我以全县最高分的成绩,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学,成了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重点本科大学生。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南方,第一次出远门,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如今回头看看故乡已物是人非,当初的小学合并到县城上,昔日热闹的学校没有了,那些同学早早生儿育女,孩子也纷纷选择到县城上学。离家十年,村里嫁进来的媳妇几乎都不认识,连那些十多岁的孩子也不认得,陪着自己长大的一些父辈们大部分都健在,但爷爷奶奶辈的人有些永远看不到了,在最熟悉的地方我成为了一个陌生人。我童年梦的影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空壳的回忆。(责任编辑 蒲晓东)

猜你喜欢
柳林方便面上学
方便面
村里的柳林
自制方便面
一碗方便面
柳林,我美丽的家乡
上学啦
方便面的故事
永远的老师
无法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