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形元素布局在广告摄影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2019-06-11 12:07王晨
参花(下) 2019年2期

摘要:平面广告以及摄影艺术的产生,都略晚于绘画,因此在绘画中盛行的各类图形元素对于平面广告和摄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视觉形式与文化语言的联系进行分析,同时探析图形元素布局在广告摄影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为了解广告摄影,提升广告摄影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广告摄影 摄影教学 图形元素

一、引言

图形元素主要分为点、线、形状以及肌理等,这些要素在广告摄影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多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广告摄影作品的层次感以及观赏性。但是在广告摄影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使用图形元素布局是一项值得思考的内容,需要了解视觉艺术的内涵以及文化语言的作用,才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使用。

二、视觉形式与文化语言的联系

(一)视觉形式是理解图形元素的途径

摄影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将现实中存在的人物以及事物通过摄影的形式定格在图片当中,摄影和平面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充满创意的摄影作品才会让人眼前一亮。在广告摄影图形元素的运用过程中,使用有效的设计方法和结合方法,可以增强广告内容的质量,并且增加人们在观看广告后的购买欲望。一般情况下,视觉形式作为理解图形元素的途径,还可以成为增强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规律的揭示者。

(二)图形元素布局影响广告学摄影教学

图形元素的布局对于广告摄影的影响,还体现在了教学方面。首先,由于图形元素中传达了很多文化的内核,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环境中,摄影都可以依靠图形元素的不同使用方法构建出独特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象。其次,在广告摄影活动中,如果仅仅使用文字或者一些符号,那么所起到的广告效果较小,甚至还会给人带来一种枯燥和乏味的感受,而合理结合图形元素以及文字,使得人们在了解具体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一些具有美感的图片,有效地推动了广告的传播。最后,现阶段广告中使用较多的摄影手法主要分为间接性以及直接性,并且还会因为被摄物的属性具有自身的特色,丰富的拍摄内容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广告摄影内容以及图形元素布局方法。

三、图形元素布局在广告摄影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一)运用多样化的语言

图形元素布局在广告摄影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在了点、线、形状以及肌理方面。首先从点的角度来看,多点式图像是一种创造虚构假想线法则。使用多点图像能夠构建出一种充满动感的照片或者是海报,对于观赏者而言,当看到这一类型的海报就会被带动情绪,同时自身的注意力也受到点的影响,从而在脑海中吸收相关的内容。而线条则是一种具有动态性质的图形元素,这种图形元素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观赏者的目光吸引住,还能够主动引导观赏者将注意力沿着线条的流动进行转换。

(二)掌握图形元素情感表现性

图形元素情感的表现主要是指人们在看到了客观事物之后,心理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以及相关的变动。平面广告摄影设计时,使用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极大增强广告的时效性,并且保证利用虚拟的语言带来实际的感受。情感共鸣来自于现实的生活,人们在平面广告中能够联想到现实。图形元素中的点、线、形状和肌理,并不是被局限在情感中,而是取决于摄影者对于各类元素的喜好和分配理念,保证受众在欣赏作品时,既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又可以从中分析出设计者自身的品味。被摄物在受人观赏时,视觉元素形式之间,会形成一种形式美感,从而诞生了品味情趣。[1]

(三)使用图形元素的“力场”

现阶段的图形元素设计以及使用,和被摄者的外在表现有着紧密联系。摄影者结合图形元素之间的布局和所涉及力场的关联,会追求不涉及心理知觉和视觉关系的布局。首先开展摄影教学时一般推崇的是平衡式的图形元素布局,这种布局形式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需求以及视觉特点,均衡形式下一个图形元素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布局,如果过分偏离中心,那么就会导致整体设计出现了危机感以及坍塌坠落感。而图形元素的位置还会造成力场的变动,从而形成人们对于薄厚和轻重的感知变动。例如在建筑的塔尖或者是公路箭头指示牌上,人们从一个图案中能够感受到引导的作用。其次,设计者还会将动感通过知觉和意向性联系在一起,进而通过很多图形元素表现出自身的设计理念,将这些理念传达给受众,实现精神的沟通。总而言之,在图形元素具化过程中,构建出作品的生命力,可以大大提升广告摄影教学的水平。[2]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图形元素布局的应用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理念,并且明显提升了广告摄影的水平。教学活动中渗透的大量平面设计的理念,都成为增强作品质量、丰富作品内涵的因素,使得广告摄影教学的深度得到提升。此外,创新广告摄影教学的方法也是提升视觉形式文化意义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郑颖璐.浅析图形元素布局在广告摄影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

[2]余立雄. 数码广告摄影对平面广告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晨,男,硕士研究生,天津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摄影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