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思考

2019-06-11 12:07王成成
参花(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秦皇岛服务体系

摘要:2013年11月,秦皇岛市被原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秦皇岛成功拿下这块文化领域含金量十足的国字招牌。但是,示范区建设工作没有完成时,围绕示范区后续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短板及薄弱环节,特别是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要从强化制度设计研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公共文化发展、完善健全长效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思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丰富秦皇岛市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内涵,为秦皇岛市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关键词:秦皇岛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示范区

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绩。2011年,原文化部和原旅游部创新性地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旨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文化建设,带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011年5月,秦皇岛市入选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经过两年的创建,2013年11月,成为河北唯一、全国首批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前为止,国家已分四批启动并完成了百余个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建设既是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笔者对进一步搞好示范区后续建设进行了诸多思考。

一、实现示范区提档升级

按照示范区创建的规定指标,秦皇岛市已完成目标任务。但是,对照国家示范区最新建设标准,面对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保持现状和停滞不前显然会被时代潮流吞没,被后来者居上。下一步,秦皇岛市将补齐“短板”,探索示范区后续建设新的理念和内容,实现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

(一)强化示范区后续建设顶层设计

要通过优化行政治理方式,对秦皇岛市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保证示范区建设的前进方向及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一是确立城市文化主题。深入实施“文明铸市”发展战略,从城市文化软实力到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从城市主题空间规划到城市主题环境建设,从城市形象到城市品牌,从政府管理水平到城市市民素质提升,用系统工程论的方法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确立城市主题文化。二是编制文化发展规划。针对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文化活动空间,与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并重,制订《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秦皇岛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发展战略规划》和《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落实《秦皇岛市2011—2015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暨2016—2020年规划纲要》和《秦皇岛市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培育涵养规划(2015—2020年文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三是健全文化管理制度。考虑不同文化领域发展重点的差别,制订《关于加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提高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普惠性。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文化惠民的原则,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强力推进。一是完善硬件设施网络。本着“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齐备、便捷高效”的原则,根据建设标准,填补空白点,改造落后点,完善达标点,继续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市级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包括市博物馆(美术馆)、群艺中心、大剧院、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点设施建设。加快县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昌黎、抚宁文化中心建设。完善乡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争2020年达到全覆盖。二是完善文化队伍网络。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坚持专业与业余互动、引进与培育共举、管理与创新并重,配齐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工作队伍。制订全市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规划,每个基层文化组织要会组织活动、会指挥合唱、会舞蹈编排、会乐器演奏、会计算机技能、会做群众工作,每年选派1000名基层文化组织员分期分批实施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推荐文化干部参加国家、省各类文化培训。吸收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文化志愿者“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和项目化配置”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城市认同感和幸福指数。一是文化服务标准化。加快构建秦皇岛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秦皇岛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建立以满足需求为核心、以标准规范为抓手、以提升效能为重点、以监督制约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文化服务场所、文化服务活动的服务内容,实现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从粗放型服务向精细化服务、从上级督导型服务向需求导向型服务的“三个转变”。二是产品供给均等化。落实《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和評价反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需求表达与共商机制,提高文化供给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供需对接”转变。探索建立“以需定供”的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普惠各类人群。建立基层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定期开展需求调研,完善文化服务配送、文化辅导员包片辅导等制度。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信息咨询、巡演巡展等服务,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三是群众活动便捷化。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管好、用好市、县(区)“两馆”流动服务车,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深入开展彩色周末、群众大舞台、激情广场、县区文艺会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政府买单 百姓看戏”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地文化圈”。

(四)健全示范区后续建设保障机制

打造好示范区品牌,机制是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导机构,确保议事机制常态化,推进工作落实。二是优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六纳入”,根据文化发展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三是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的民主化、社会化参与方式。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典型示范,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构建“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社会联动”的文化投入新格局。四是强化资源统筹。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文化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应有的效益,提高设施利用率,不断扩大文化服务阵地,努力形成“功能合理、配置齐全、群众方便、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网络。五是严格绩效评估。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将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责任部门的考核体系。

二、促进示范区融合发展

在示范区后续建设中,要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创新、制度设计、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将示范区建设融入各项工作,带动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融入文化建设

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彰显秦皇岛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一是要认真梳理文化脉络。做大做强孤竹文化、奚族文化、碣石文化、长城文化、冀东文化、滨海文化等特色品牌,从品牌开发的策划到项目的设计和营销,都要充分展示地域文化底蕴,这些是推动秦皇岛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二是展示特色文化。秦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元太祖等十八位帝王曾来此巡游,应充分挖掘这些帝王文化资源,重视对帝王文化的研究。重点做好秦行宫遗址的有效保护,合理适度地开发与利用,展示其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三是挖掘历史故事。搜集伯夷叔齐、孟姜女的传说、萧显写匾、老马识途等历史故事,通过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营造艺术氛围。四是发挥名人的文化作用。从秦始皇、李世民、康有为,到近现代的孙中山、李大钊,在全市都能找到他们留下的足迹;从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进行文化活动,使秦皇岛地区文风日盛。因此,可利用名人效应,拓展追寻名人足迹,创作文化作品,打造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二)融入城市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一是规划中考虑文化功能。要统筹规划,优化城市文化功能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文化设施建设。在完善文博、美术等文化功能的同时,在城市开发建设居民区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给市民充裕的文化活动场所。从美学角度看,应把高层建筑集中在几个区域内,城市功能分区也应从形态上反映出来,高层区一般为商业及商务活动区,集中而又热闹;党政军行政办公地应庄严有气度,文教单位应雅静高尚,居住区应宁静亲切。二是建设中突出文化特色。结合秦皇岛市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区域定位,在风格设计、总体布局、功能配套、资源共享上进行统筹规划,高端定制,使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与现代科技、旅游开发、生态康养、美丽乡村建设相配套,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使秦皇岛市成为有别于其他滨海城市的独具特色的魅力城市。突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不同历史的建筑及风貌区,在地标性建筑中体现城市文化,文脉自然延续且通畅自然。三是在环境中凸显文化内涵。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空间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应延续北戴河、山海关的建筑风格,在色彩上与大海、长城等相协调,广场及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文化雕塑、文化墙、小品要格调新颖且高雅,与建筑环境相协调,变化中有统一,增强城市文化形象的视觉感染力。

(三)融入社会发展

坚持把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凝聚力的主要抓手,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是发挥文化凝聚力。以秦皇岛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时期秦皇岛人文精神,彰显秦皇岛独特的文化品位、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增强全市人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凝聚人心、深化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开展育德行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国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融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善行港城”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模范”“平民偶像”评选活动,推动“善行港城”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三是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城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生态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水平,提升城乡幸福指数,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充分利用好示范区品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发挥引领作用

文化促进情理觉醒、智慧觉醒,促进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在精品创作上弘扬主旋律。引导全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秦皇岛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选取素材,围绕全市干部群众实践和创造确定主题,推出更多具有燕山底蕴、长城风骨、大海气派、港城韵味、家国情怀的文艺作品。推出一批普惠群众、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面向产业化的名栏目、名剧目,为全市人民提供充裕的文化产品。二是在文化活动上倡导新风尚。发挥文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弘扬地域文化,继续组织开展国际长城节、国际葡萄酒节、“我们的节日·七夕”中华爱情节等活动。推进“文化艺术之乡”“传统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积极开展“四个特色”“七个十佳”创建活动。结合“文化进万家”活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接力沈汝波 为民做好事”文艺展演和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多样化宣传。三是在文化服务上汇聚正能量。实施全民阅读工程,以读书节、图书交易博览会为平台,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举办各类讲座、表演、展览等形式,普及文学、音乐、美术等知识。加大政策扶持,给更多市民提供免费或低价观赏机会,培养全民热爱文学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高雅情趣,促进整个城市逐渐形成浓郁的崇文意识。

(二)发挥先导作用

适应群众文化新变化、新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一是提升文化创新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文化创新投入主体、文化创新项目主体、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主体。打造可持续发展动力。经济是实力,文化是魅力。在推广新型服务模式“文化超市”的基础上,扩大服务领域,从工农业产品商标、包装、销售的创意,到书画展览、买卖的主题议定,走“文化超市”市场化之路。二是繁荣文化市场建设。完善旅游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探索文物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推行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网络,构建以市(区)为主导,以乡镇(街道)为依托,以村(社区)为点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文化市场管理格局。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坚决取缔无证游商地摊,保持对非法出版物及各类有害信息、“三假”现象、各类侵权盗版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图书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法人治理机构,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及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探索国有文化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统筹全市优秀演艺资源,组织建立秦皇岛市演艺集团。

(三)发挥驱动作用

发挥文化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坚持科学引领。以科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对现有文化企业和项目的技改提升,鼓励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新发展。支持建设一批新型业态文化企业,评选扶持一批融合型示范企业,争取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立足“有中生新”。以现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培育提升品质。积极支持秦皇岛市海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提升北戴河《海上生明月》演艺的同时,依托桃林口的山水、民居、长城等资源,打造集演艺、长城文化小镇、汽车主题营地、养老度假中心、学院度假基地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以开发区占地600亩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为依托,开展动漫游戏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创意、制作、出版、发行,动漫游戏人才的培训,动漫游戏产品相关软件的开发、制作、服务,打造中国高端动漫产业研发创意中心和动漫产品的品牌。三是加快“无中生有”。充分利用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培育发展新业态文化产业。推进秦皇岛市影视产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电影电视剧目创作,拍摄和制作基地建设,形成面向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节目创作生产体系。深入挖掘利用民族民风民俗旅游资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形成吃、观、玩、赏、购于一体的产业链,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发挥示范作用

发挥文化吸引力作用,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软实力,把示范区做成招商引资的名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季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一样,是秦皇岛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要以此优化招商引资的人文环境,推进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科技等方面深度融合,扩大影响力。项目建设的平台。将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具体化为文化项目来推进。立足文化资源,谋划争取项目,依托资源优势,深入研究挖掘,搞好策劃论证,使项目名称、主题、内容等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瞄准市场需求谋划争取项目,准确把握群众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和未来走势,谋划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利用国家向示范区倾斜的契机,积极对接国家文化政策,借鉴北京发展艺术品仓储业文化自由港、上海中国版权贸易自由港和文化部对上海自贸区的文化管理等做法,争取一些文化政策,在秦皇岛市先试先行,通过文化惠民争取资金支持,让全民受益。

加强示范区后续建设,同时也要发挥好试点城市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强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3(03).

[2]柯平.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评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02).

[3]吴理财.文化权利导向下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秦皇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后续建设思考”(项目编号:HB18-YB030),课题组成员:黄鹤,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张洋,秦皇岛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成成,男,本科,秦皇岛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秦皇岛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游秦皇岛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孙婷婷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夜宿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