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进展

2019-06-11 19:06祝海珍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祝海珍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分别对近年来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对教育工作者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018-0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文化信息等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国内外各类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的一种新趋势。笔者将近十年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整合”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国家教育学的“课程整合”。在英文中,“整合”一词表述为“Integtation”,这一单词在汉语中是指将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彼此銜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整合”也可以简单解释为将基于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全部要素进行系统融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预定目标。

课程整合指的是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各个教学要素(授课计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家庭作业等)进行系统地设计并实践,从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信息技术为载体,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课前、课堂、课后自主学习,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WebQuest模式:1995年,汤姆·马奇和伯尼·道奇提出“WebQuest”,即“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活动”,主要特征是以探究为目标,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来开展的课堂教学。(2)TELS模式: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TELS模式(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in Science),即“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主要特点是为显著提高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通过课程设计、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和信息技术等四个环节进行研究与实践,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整合,最终达到“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的目的。(3)TPACK模式:2008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atthew J.Koehler 和 Punya Mishra提出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建立在 Shulman 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基础之上,同时加入了技术知识,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而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1,2]。

(二)英国

英国早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中将信息技术(IT)作为一门新的附加课程,被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1995年被列为一门独立的国家基础课程,同时明确要求将信息技术的使用贯穿于本国的各门学科(除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并要求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来实现其他科目的学习[3]。2004年,英国在其颁布的标题为“ICT in schools: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itiatives fives years on”的HM2050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程度。2008年,英国教育传播和技术署BECTA 公布了《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即“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2008-2014”,强调信息技术是当前世界一流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和技能中的应用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转变[4]。

(三)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85年至1991年为兴起阶段,视频、音频和媒体等电子远程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相对较多;(2)1991年至1997年为发展阶段,视音频电子远程学习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减少并消失,媒体的应用和研究成为主流;(3)1998年至2005年为整合迅速发展阶段,除了媒体,其他软件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增多。2015年,澳大利亚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预见项目(ICT in Higher Education Foresight Project)”,积极探索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在2017年上线一种新型MOOC课程,该门交互性MOOC叫做矿业业务(The Business of Mining),该课程涵盖了游戏、学生间的交互,当前澳大利亚的高校都往这个方向迈进[5]。

三、国内研究进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早在2002年,何克抗教授[6]就开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思考和研究,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有机整合,肯定具有优化学科教育、课程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李龙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汤欣研究了“经验之塔”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启示,认为“经验之塔”理论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参照教学内容,借鉴具体经验,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

梁建胜等人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开发建设高职英语教学资源;运用MOOCs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堂互动,搭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以此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石玉荣等人对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实现“多元学与教”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马芳琴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法学具体教学模式:诊所式法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论式讲授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教授法结合,模拟法庭法等,集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研究

金石梅等人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为例,将MOOC资源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对多媒体课件、微课、练习题、案例等课程资源进行设计编辑加工视频资源,并完成课程资源的制作。陈欣荣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高职英语教改的方向,同时给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深刻的变化。邵萍萍对网络教学资源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目前网络已经在大学校园普及,但需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并建成全国联网的课程资源平台,这样才能真正探索出适合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新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实践研究

袁西玲以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西方文化视听”的教学实践为例,研究信息技术与该课程的整合维度、模式与效果,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正朝着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提出西方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赵雪梅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为了优化会计教学过程,对信息技术和会计课程的整合进行了实践,构建信息化会计环境,使会计教学内容信息化、综合化且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王振涛等人以中医内科学课程為试点,将两个班级分为采用传统板书授课方式的对照组和采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21世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国内外学校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也必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目前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实践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需要从理论、技术、模式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以保证整个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并以此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229(5):5-10.

[2]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0(6):47-56.

[3]陈小青.中国、英国、加拿大三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析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2(5):83-87.

[4]李凡,陈琳,蒋艳红.英国信息化策略“下一代学习运动”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1(6):39-47.

[5]陈凌珏,金慧.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396(9):1-3.

[6]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27-36.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