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藤幼儿园的秘密

2019-06-11 11:02张燕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园所园长幼儿园

张燕

  园舍既现代、时尚,又质朴、原始

藤幼儿园的建筑极具现代感,很时尚新颖,因而近年来不断有人前往观摩,国人也趋之若鹜。然而,这所幼儿园并非刻意求新求变,而是意在回归幼儿教育的本源,园舍建筑是为了“唤起孩子自主成长之力”,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大玩具。可以说,这是一间将现代、时尚的外观,与朴素、深刻的内涵很好地结合的园舍。园舍处处散发着从孩子出发的温度,同时蕴含了日本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师”,幼儿园不需要刻意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要营造朴素的能够让孩子一边玩耍一边学习的生活环境。圆形园舍是基于对孩子对童年深刻的理解以及原有场地空间条件而设计建造的,有可以奔跑的屋顶,并保留着穿过屋顶的大树;设置有险境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挑战极限,掌握生存之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剥夺孩子的成长,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正是在与这样的环境互动中得到发展的。受到“农家大会场”的启发,教室是开放的空间,园长的办公桌位于教职工的最前面,如同门卫,可以与孩子们全心全意互动交流,“最好的防范措施是人的眼睛”。

环境的教育意图也体现在建筑之中,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富足的时代很难有机会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一切创造灵感皆始于无”,基于这样的思考,园所设计时故意制造不方便,创造一些原始状态,在设施配备上放弃舒适安逸,拒绝自动化、感应器等,让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园舍建筑的很多细节,如安置老式的拧开水龙头、拉灯绳、滴水兽,以及凹凸不平的草坪等,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获得多种以往所没有的体验。针对当下现实社会物质过于丰富,什么都唾手可得而产生的问题,如无欲无求,加藤园长提出,“欲望才是追求理想的动力”,并考虑相应对策,让孩子能够体验发现的感动和惊喜。加藤园长认为,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与其传授,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去思考、去行动。敢于挑战,发现乐趣,童年就应这样度过。

园舍的建筑完全是从孩子出发,在这其中,三位不失童心的成年人——园长、设计师和建筑师相遇相知,心有灵犀,设计建造的过程时时以父母的视角去思考孩子的成长原点,三个人跨学科跨领域的握手合作,成就了这座给孩子的不同寻常的美好礼物。

  教育既深刻理解并践行蒙台梭利  理念,又契合日本文化

藤幼儿园是一所兴办了数十年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两代办园者深刻理解蒙氏的“孩子本身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并力行之。如重视日常生活是“儿童发展”的起点,深刻理解蒙氏教育与其他以文化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将日常生活练习作为“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算数教育”“文化教育”四大发展领域的出发点。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人做家务,促使孩子的五感(看、听、触摸、吃、闻)变得敏锐,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同时,结合日本文化对蒙氏教育进行本土化的拓展,如结合四季特点的文化活动,春天采摘草莓;夏天感受风和吃流水素面;秋天参观收割和碾米,在房顶吃饭团,享受“落叶浴”;冬天拔萝卜、吃萝卜等。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如鞋子要摆放整齐、随手关门等规矩和习惯,幼儿园日常教育中就会把这些贯穿其中。幼儿园还会引导孩子洗抹布、点数黄瓜、盛汤等,将蒙氏教育元素契合日本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日常教育。日本育儿文化既对孩子适当照顾,又强调要帮助孩子成长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进而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力,逐渐走向自立,以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藤幼儿园对于外来的好的幼教理念、模式的学习不是维新是趋,或是原样照搬,而是持之以恒地加深理解,并結合本土文化的特点,长期坚持实施。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使自己成长发展的能力”,根据蒙台梭利有关敏感期的理念,藤幼儿园强调要依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适合的生活教育等,成人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保障并支持孩子们的自主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和工具,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供机会磨练其能力。这也要求教师理解每个年龄段共有的规律特点,同时尊重个体差异。

  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自我照料、理解   他人需要

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相互问候开始,“进入社会的入口就是互相问好和寒暄”,孩子可以从中感受人际交往的温度,学习应有的礼仪,知道要在生活小事中理解他人的需要,并学习如何化解冲突。园所接纳特殊孩子,让孩子们有机会在共同生活中学习相互交往、互助友爱,感受团结和团队的力量,同时成人也从中获得启示,认识到孩子们的多种可能性。

在藤幼儿园,幼儿在园大约有2个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是室内的“工作”,或是在室外尽兴地玩,如一圈一圈地在房顶奔跑,有的孩子一上午跑了30圈,这意味着跑了将近6公里。连接房顶和庭院的大滑梯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会不断地重复着爬上去、滑下来。这里没有统一的活动时间,也不会要求孩子玩固定的游戏,孩子们会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自己创造规则和玩法。

在午餐问题上也尊重“多样性”,可以是幼儿园提供的餐盒,也可以是家里带来的便当。当然,妈妈或亲人制作的是最好的,孩子闻到饭香就能够感受到亲情和爱。餐前会有孩子负责按铃提示大家午餐时间,大班孩子需要承担分餐等值日生工作。藤幼儿园的“微笑农场”,可以让孩子们吃到自己种植的土豆、玉米、地瓜等蔬菜,共享绿色食物。

藤幼儿园注重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如前文所提及的特意创设不便利,再加上小孩子也跟大孩子、老师一起做扫除等,让孩子有机会运用身体器官、学习解决问题、了解事物的由来等。幼儿园注意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直接接触实物、动手操作,而不是借助电子技术,如参与“微笑农场”的种植与收获,让孩子们直接感知实物,自己去体验。

藤幼儿园比较低的师幼比与其他日本幼儿园类似,园长认为,太多的老师会减少孩子自我照料的机会。“不教孩子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他们自主成长,因为“你越不教,他越想学”。

  教育就是修行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当父母也是一种修行”是藤幼儿园的基本理念,也是最简单和最深刻的教育真理、规律。为人父母和教师都需要修行,成人要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学习成长,没有止境地进行自我教育。

藤幼儿园强调录用有热情的“普通人”。园所对教师的考核和招聘不注重证书、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强调实际行动力,最优先考虑的是能够认同幼儿园生活化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能向儿童传递日常小事的快乐的人。担任班主任或主班老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家长能否“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即从服务家长的角度考虑。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藤幼儿园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基本方式,就是去倾听、理解,设身处地地理解家长的感受。老师要以“体谅的心情”与家长交流,理解家长的育儿烦恼,“不论何时,我们都想成为能与家长产生共鸣的人”。在这里,对人、对孩子的关注是第一位的。

藤幼儿园把教师培养这件事放在比什么都重要的位置上,定期举办“实践研修班”,引导教师掌握以往职前教育所未涉及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东西”,体会到自己对孩子来说是被需要的,从而建立起在幼儿园工作的自信。园所注重激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揣摩、不断创造,包括开发创造新的蒙氏教具等。

藤幼儿园还设计了“基本情况100题”作为教师研修的一部分,教师只有了解园所的基本信息、服务方式、制度、理念,理解认同、有归属感,并积极践行,成为“藤幼儿园的专家”,才能很好地向家长和公众传播。教师的自我成长不限于园内或教育的单一领域,幼儿园会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走出园外,扩展视野,丰富多种体验,增加教师成长的宽度。

“有热情的普通人聚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就会发挥出惊人的力量。”这是藤幼儿园数十年办园一直得到认可的关键。

阅读完全书后我感觉,藤幼儿园其实没有秘密,要说有什么秘密,就是回到幼儿教育的本源——自然、生活、平實,回归朴素,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尊重和理解孩子,真正从孩子出发,从孩子的最大利益考虑如何实施教育,并落实在行动之中。日本幼教同行的危机意识、前瞻意识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他们对当下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状不盲目崇尚,而保持着理性、清醒和警觉。藤幼儿园正在践行着,基于对孩子成长的深刻理解,居安思危,迎难而上,有所作为;尽可能地根据园所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环境,成长为能够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新一代。

猜你喜欢
园所园长幼儿园
园长变马车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园长考试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爱“上”幼儿园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