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码头

2019-06-11 05:53吴春艳
参花(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市集运河码头

吴春艳

在南方,有河流的地方自然就有码头,但最有历史的要数运河码头。杭甬运河,顾名思义就是杭州至宁波的一条运河。就地理方位概念而言,又名浙东运河。这是我国有记载的先秦时期的三条人工古运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椐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在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07年),会稽内史贺循,利用“山阴古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开辟了自浙江(钱塘江)至舜江的西兴运河,后又开通了东连曹娥江,经丰惠过通明坝,到余姚境内的姚江,最后直达明州(今宁波),在镇海招宝山汇入东海。全长二百三十九公里,贯穿浙东大地,从而使浙东地区水上航运便捷,舟楫往返通畅。浙东运河的贯穿开通,集运输、灌溉、节制水势、防洪排涝于一体,极大地促进了运河沿线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产的发展和繁荣。这条运河也就有了“浙东大动脉”“黄金水道”的美誉。涓涓的江河流水,织成江南水乡柔和的湖光水网,滋润着江河边上肥沃的土地,哺育着千百年来沿岸的民众,使他们繁衍生息。

马渚古镇这个最初只有几户人家的山脚小渔村,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更因运河而发,因运河而传承。所以说,运河也就是古镇马渚的母亲河。马渚境内的河流有大有小,码头亦然。马渚古镇码头,不张扬,不显摆,通往码头的长长的青石台阶,往往就在两座普通的楼房之间,一条能容两三个人并肩的巷口而已。

我一个人漫步在一条通往河边的巷口,透过浪涛拍岸的声响,似乎听到了历史河流中的汹涌激流。随着运河生命力的张扬,运河间商船穿梭,墨客如鲫,演绎出无数南北客商、舟来纤往、人流如潮、盛世繁荣的运河故事。运输的繁忙,商贾的川流,也给沿途百姓带来了福祉,成就了一大批运河沿线的商贸都市和历史古镇。马渚这个沿河小镇,也就在这兴发的历史潮流中得以诞生、兴旺和發展,逐渐由小村落繁衍成一个小市集。随着商贾的汇聚,贸易的繁荣,市集不断地拓展,成为姚西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进而由市集向镇过渡,挤身于运河串珠的行列。

马渚作为宁波几大古镇之一,一直起着航运、灌溉、漕运、水驿等诸多的重要作用,南来北往的各类货物,经马渚中转,造就了古镇曾经的繁荣。 马渚是一处饱受运河涵养的幸运之地。 当年这个码头与其他码头一样热闹非凡,船夫吆喝着,负责点货的老板的助手一边大声喊着货物名称和数字,一边在手头的清单上用笔做记号。脚穿草鞋的码头挑夫们,挑着一百多斤的货物,从船上的跳板稳步而下,再沿着一直伸展到街道口的码头专用青石台阶,一步一步上去。只要不是大风大雨,只要不是发洪水,这样的场景每天在码头重复展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沿运河两岸衍生出来的各处场馆、驿站、兵营、寺庙等设施和建筑,既有与运河的功能相配套的社会功能,也有其本身所独具的建筑样式和文化的、艺术的审美功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运河间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员、文人墨客交融交汇,带来了不同地方的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也给沿河地区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加入了新的元素和生命动力。依附着运河而生发各式各样的地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故事,在多种文化的交集中,增添了地域文化的深度、广度、厚度和底蕴。

无须想象有多少码头故事曾经在古镇马渚上演,也无须刻意寻求那一级一级青石台阶收藏了多少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凭借我们的想象,去自以为接近历史真实地还原。殊不知这种还原,距离码头旧梦和码头故事,相去甚远。马渚这个拥有南北两线运河的千年古镇,留下了古镇码头,孕育出了马渚人上善若水的品质,从而繁生出了与运河相依相存,血脉相连,但又独具马渚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民俗地域文化。

(责任编辑 肖英奎)

猜你喜欢
市集运河码头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古味市集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大块头和小不点
市集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