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者

2019-06-11 06:45刘楚娴
参花(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点灯煤油灯民族

刘楚娴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圣经》

熊熊火光灼烧着圆明园时,我听到了,听到了廊柱轰然倒塌时,那对楠木雕花的宫灯,碎了;甲午海战的炮火硝烟中,我听到了,听到了清政府那不堪一击的舰船上,指明灯,碎了……

寻着这些许灯碎的声音,我在漆黑隧道里摸索前行,正渴望着有谁来拯救这踽踽独行的寂寞时,一丝微弱声音在我耳边擦响,鹅黄色的光从他们手里的油灯中散发。透过光晕,我看见了他们稍显稚嫩的脸庞。在杂乱的脚步声中,我听见了他们口中高喊着“民主”与“科学”,听见了更深远的声音在这黑暗中回荡。我听见了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听见了老舍《茶馆》里三间老屋的善恶荒唐,听见了闻一多先生“我们是中国人”呼声里的铿锵……我听见了无数盏灯被“嘶嘶”点燃的声音,也看见了这无数盏被点燃的灯在照亮着无数迷失家国的人,这里有求善问道的莘莘学子,有漫游精神世界的专家学者,有辛劳于野的劳苦大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无上的华光终于又一次点燃了中华民族之魂,点亮了深藏于中华文化之中的民族抗敌精神,使奄奄一息的中国文脉又重新散发生机与活力。长夜漫漫,前方总有一灯如豆,慰人心怀。再上路时,灯在心中,再也不怕夜色浓黑。

追随着那些如豆的灯光跌跌撞撞地向前奔去,一路上,我看见,看见那些为守护泱泱中华而燃起的灯:文人用笔点灯,艺术家用歌舞书画点灯,士兵用枪杆与鲜血点灯,百姓用柴米油盐、生活信仰点灯。当天下陷入黑暗,当黎民流离于战乱而不知方向,一个民族学会了用自己的力量去点灯——真可谓此道不孤,薪火不灭。

这是民族的接力,是前赴后继,是从古至今的燃灯者们为民族崛起而立下的壮举,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是“唯其义尽,所以仁至”的文天祥,亦是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的孙中山先生,他们都是燃灯者。正如周輔成先生在高擎古希腊圣哲的精神之烛时所言:“古代希腊人虽然一个也没有了,但只要还存在着,他们那些寄托理想的活动力之文物流传下来,就会给我们后人莫大的启示、鼓舞和慰藉。”

我逆着人流看了一路的夜火,那些亮起的灯与夜空中的星辰交相辉映,映亮了人们的眼睛。“燃灯人,当你手摩我顶,静似奔雷,一只蝴蝶正为我,预示一个石头也会开花的世纪。”我小心捧起那些燃灯者留下的火花想擦亮一盏属于自己的灯,仿佛是一次受戒,在获得内心世界充盈的同时,也必将去承担这激浊扬清的弘毅布道之重任。虽然,这一条燃灯之路,头顶一片光明,脚下却布满荆棘。

当雕花的宫烛灯逐渐被煤油灯取代,至电灯的出现更替了煤油灯,现代文明的变迁总是步履匆匆又无所不在。只是,在人类历史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今天,谁又来做燃灯者?又想起诗人郑愁予那首《野店》:是谁挂起这盏灯啊;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是一个个以思想为业,哲学为诗的野店主人们点亮那一盏盏灯,照亮无数迷茫者前行的路,在那些思想之厦脆弱欲颓的时代,立心立命继绝学而开太平。一星灯火虽弱,无数灯火却在不断传递。

我们就是燃灯者。

(作者系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高555班学生)(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点灯煤油灯民族
煤油灯 照亮时代记忆
MINORITY REPORT
画根电线来点灯
书桌上的煤油灯
传承 民族 文化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不用煤油灯
民族万花筒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