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终消散

2019-06-11 06:45黄国豪
参花(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后感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界具有较为崇高的地位及价值,是一部具備自身魅力及艺术成就的小说。《红楼梦》在历史上被改变、演绎成为各种版本不同的影视作品,给我们的文学界带来一定的影响。《红楼梦》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其中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小说以贾府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琐事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了悲剧美及人性美,暗示着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

关键词:《红楼梦》四大名著 读后感

笔者在小时候看过《红楼梦》的影视作品,那个时候对于《红楼梦》并没有过多的印象及感受,真正接触《红楼梦》是在高中语文必修三中阅读鉴赏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阅读这篇片段后给了笔者很大的冲击及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笔者选择了《红楼梦》。本文谈一下阅读《红楼梦》之后的感受及心得体会。

一、《红楼梦》的主线分布及整体分析

《红楼梦》一开始是以神话故事作为开头,讲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并将小说的名字定为《石头记》。《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坠入爱河、猜忌怀疑等爱情发展的过程。其中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让笔者懂得了什么才是纯洁美好、千古流传的爱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萌芽的开端,由于社会环境、封建社会制度等的影响贾府开始走向了衰败和灭亡,林黛玉也由于思虑成疾走向了死亡。无论如何,《红楼梦》对于我国文学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意义,处于一个无法替代的位置。《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奢靡生活、不平等的人物地位等,《红楼梦》对于晚清、民国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二、读《红楼梦》后的感想

(一)《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红楼梦》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林黛玉,多数人对林黛玉天性多疑、多愁善感的个性不喜欢,但笔者感觉她这种性格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原因及苦衷。林黛玉从小没有母亲,进入贾府之前也失去了父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贾母虽然对林黛玉很好,但很多人对于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林黛玉的世界是孤独的,为了保全自己,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较为刻薄。很多人评价林黛玉时喜欢利用“刻薄”“小性情”及“敏感多疑、心胸狭窄”等词语,但笔者认为她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对宝玉的喜欢越来越多、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敏感,因此不得不介意及小家子气。贾宝玉是一个天真、没有烦恼但有些柔弱的男人,在家庭生活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活中睡觉、吃饭、喝水、洗漱,什么都有专人照顾,在与丫鬟及姐妹们相处过程中深得女孩子的喜欢。他钟情于黛玉,为了黛玉不顾一切,然而却不理解黛玉心思的细腻。他在黛玉抑郁的时候会安慰她,自己也会失了方寸,虽然被黛玉一次又一次狠狠地驳回及讽刺,但却依然爱着黛玉,最后得知黛玉死的消息甚至出家。

(二)《红楼梦》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红楼一梦,终是一场梦,《红楼梦》中的丫鬟、小姐们一个个都以悲剧结尾,她们的泪水酝酿了这一著作的悲调,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红楼梦》中的女子是让笔者印象最深刻及感悟最深刻的地方,《红楼梦》中的女子执着得让人心疼,却一个又一个地香消玉殒,她们的结局是谁造成的呢?是贾府,还是封建的道德礼教?又或是封建主义社会中肆意玩弄女人的男人?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丫鬟晴雯,晴雯在遇到危险时的愤慨和在临终时的凄凉在笔者的脑海中久久回荡,曹雪芹将晴雯的整个人生描绘得淋漓尽致,让笔者感受到晴雯和贾宝玉之间的心灵接触,在知晓晴雯的身世后不禁充满心疼及悲叹。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笔者一边感慨着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美好的爱情,一边认识及痛恨着封建社会的腐败;一边惋惜着林黛玉的死,一边悲叹着忠贞美好但又残缺的爱情。

三、结语

每一年龄段的读者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不是因为书上的故事变了,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对待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红楼仅仅是一场梦,梦得越深、情越真,可是梦醒时分面对的缺失伤心及离别之感越深,《红楼梦》带给笔者的是深深的对于人生的感悟及体会。

参考文献:

[1]韩瑞颖.你会不会好奇世间所有名字的故事——《红楼梦》读书心得[J].青年文学家,2018(02).

[2]郑雯曦.《红楼梦》读后感[J].现代语文(旬刊),2017(01).

[3]关馨.青春之美——《红楼梦》读后感[J].北方文学(中),2016(09).

(作者简介:黄国豪,男,苍南县嘉禾中学学生,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读后感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蓝石头》读后感
《阿甘正传》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如何写读后感
续红楼梦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作家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