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合一 科技先行促奶业振兴、乡村振兴

2019-06-12 01:19王礞礞
中国乳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乳业科技成果

文/本刊记者 王礞礞

2019年4月25日上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等机构承办的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七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乳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三会合一,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大会阵容空前强大,内容空前丰富,活动空前精彩。

来自农业农村部领导、两院院士及知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地方农科院和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领导,四川省、成都市及其他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全国代表性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主宾国嘉宾,国际机构及组织、海外企业的代表,全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国内乳品企业及规模牧场代表,协(学)会等社会组织代表,中央及地方媒体、行业媒体代表,俄罗斯、泰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30 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参展商、采购商代表,黑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等90 个省、市(州)展团代表等1 000 余位嘉宾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领导致辞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冯艳秋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尧斯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

主宾国(俄罗斯)代表、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副主席费多托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书记刘继芳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院长

《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董晓霞

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四川省人民政府尧斯丹副省长,主宾国(俄罗斯)代表、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副主席费多托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院长分别进行致辞。会议由成都市委常委左正主持。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院长在致辞中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1 公里,是决定创新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这为做好新时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世界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增强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研机构良性发展,建设世界一流院所的必然要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积极面向产业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与各科研单位、大学、农业企业一道,探索出一批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但是与新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相比,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科研立项产业对接性还不强,技术对接市场有效性还不够,成果转化的通道也还不畅,转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相对滞后等,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主体双方充分沟通,全面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希望通过这次大会,推动政产学研各方把握重大机遇,加强沟通协作,联合打造起发起于成都、服务于全国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塑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志性里程碑,进一步推动科技与农业产业有效结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领导致辞后,吴宏耀局长、曲木史哈常委、尧斯丹副省长、罗强市长、刘旭院士、王汉中院士、陈焕春院士、费多托夫副主席、刘永好董事长将生命之水注入启动装置中,共同开启本次活动的大幕。

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王述民代表大会组委会和专家评选组发布了100 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1 000 项优秀科技成果。大会现场还进行了科企协同创新与合作签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和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分中心建设签约、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与眉山、宜宾、攀枝花三市投资合作签约。在科企协同创新与合作签约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与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魏静,就共同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全产业链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与会领导将生命之水注入启动装置

高峰论坛

高峰论坛上,大会特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传染病专家陈焕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主任杨其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吉品养生、永龄农场、富士康智慧农业执行长白佩玉,伊利集团副总裁侯继东8 位嘉宾就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奶业振兴,乡村振兴等内容做主题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院士主持。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作了题目为《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的主题报告,他介绍新希望近年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五个突出:第一,生物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第二,科学环保的养猪模式成效突出。第三,国家优质乳工程建设成效突出。第四,农村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成效突出。第五,培育新型农民成效突出。

2019年初新希望乳业成功上市,“新鲜、新潮、新科技”三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作为新鲜,率先在全国推出24 小时鲜奶,牛产出的鲜奶24 小时内必须供应到消费者,超过24 小时全部被倒掉。作为新潮,满足80后、90后年轻人需求,通过网上、线下、社群推广销售。作为新科技,用了很多新科技,比如巴氏奶实现72度15秒的标准体系,保证了新鲜和营养。

伊利集团副总裁侯继东作了题为《数据洞察满足消费需求,科技创新引领乳业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如今科技与创新正将各行业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线,中国乳业也不例外。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牛奶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也逐年提升,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逐渐从生存型转向改善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乳企为了应对挑战,应该坚守品质发展信条,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主任杨其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

吉品养生、永龄农场、富士康智慧农业执行长白佩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传染病专家陈焕春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

伊利集团副总裁侯继东

首先,随着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伊利通过数据洞察与科技创新打造高品质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营养需求。通过分析零售渠道的乳制品消费数据,伊利能够洞察消费者营养健康需求,从而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伊利发现消费者对高品质常温酸奶有很高诉求,于是推出了伊利第一款常温酸奶安慕希,比如针对大部分亚洲人喝牛奶后会产生腹泻等不适感,依靠科技创新推出了我国第一款可以有效解决乳糖不耐症等的舒化奶,让更多人享受到牛奶的营养和健康。

其次,针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伊利以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产品创新,完善消费体验。基于互联网的超大数据,伊利发现当今消费者对于口味、营养和外观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加,于是通过搭建大数据雷达平台,利用分析技术形成涵盖消费者洞察、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的产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喜好,注入我们推出的明星产品,百香果口味每一天活性乳酸菌饮品,即是大数据分析,结合消费者测试数据的成果。此外伊利还深度挖掘消费者新的关注点,分析出消费者期待常温酸奶的更多味觉体验,相继推出了蓝莓、香草、草莓、燕麦、黄桃等多种口味的安慕希新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最后,针对当今消费场景的多样化,伊利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大数据扫描,伊利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饮用乳品的场景已经从室内向户外发展。因此基于这一洞察,伊利从满足消费者更多饮用场景的需求出发,对产品包装形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升级。比如为了方便人们户外饮用,伊利又开拓了新的生产线,在安慕希早期用利乐砖包装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更多便于携带的包装形式,这样人们把美味的乳品放在旅行的背包里,方便携带,也不怕漏晒,可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饮用美味酸奶的需求。

面对消费升级与分级的新时代,惟有坚守品质,以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方能把握消费新时代,赢得消费新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技武装中国乳业,共同引领乳业发展新未来。

中国乳业创新发展大会

作为“三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乳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了6 个论坛和活动,分别是“低温乳制品新黄金10年”论坛、“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论坛”“牧场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研讨会”“特种奶(牦牛、水牛)产业创新论坛”“国际奶酪峰会”“奶香飘万家——牛奶科普系列活动”。论坛议题和活动主题不但与行业的发展高度契合,也极其贴近民生消费,不但引起了广大奶业从业者的关注,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参与。

“低温乳制品新黄金10年”论坛

论坛由《中国乳业》杂志社、上海铭泰·铭观乳业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会长周琦,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程广燕,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总经理付永猛,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国旭,上海昊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茅凯东,上海铭观乳业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刘骥,京东物流西南冷链高级销售经理孙钺作了主题报告,就当前乳制品消费特征以及未来乳制品消费趋势、低温乳制品的营养价值,低温乳制品如何升级换代,低温乳制品如何在未来低价进口资源冲击市场之时,保持住本土的竞争优势,如何做好低温乳制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未来低温乳制品进入新的黄金十年做好准备。

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论坛

“低温乳制品新黄金十年”论坛

论坛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中国乳业》杂志社联合主办,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协办。论坛邀请了多名全国母婴行业的知名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晓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分别作了《随宝宝长大不断神奇变化的母乳》《人生“第一口”的选择》《我国早期儿童营养状况与辅食营养干预》的报告。除此之外,专家和与会妈妈们还就“如何促进宝宝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母乳和奶粉区别”“没有母乳喂养条件,应如何选择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面对面探讨, “手把手”为新手妈妈解决了困扰,在养育宝宝的道路上助了妈妈们一臂之力。

牧场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乳业》杂志社、四川省奶业协会主办,上海九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奶业产业链养殖加工两端利益分配不合理”“规模化牧场、合作社要发展乳制品加工”“打造区域性特色乳品品牌”“建立新消费时代乳制品供应链”等这些行业热点话题今年被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针对这些热点话题,业内知名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北京市畜牧总站书记兼副站长、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和上海九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郭永以及优秀区域乳品企业负责人,包括内蒙古雪原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继平,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忠红,润翔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健康飞扬鲜奶吧创始人宋俊林等分别作了中小牧场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并与国内大中小型规模牧场代表,共同探讨了乳业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论坛

牧场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研讨会

特种奶(牦牛、水牛)产业创新论坛

国际奶酪峰会

特种奶(牦牛、水牛)产业创新论坛

论坛由《中国乳业》杂志社、四川省奶业协会主办,四川中鼎国经量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我国特种奶的发展具有营养独特、数量较少、地域局限、品类不平衡等特点,是属于少数人消费的产品。为此论坛邀请了西南大学教授王剑,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文勇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攀,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系主任、教授陈炼红分别作了《南方奶水牛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中国牦牛奶资源及产业化》《牦牛的泌性能及乳的特性》《水牛乳特性与产业发展状况》《传统牦牛乳品品质改良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报告,为我国奶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

奶香飘万家——牛奶科普系列活动

奶香飘万家——牛奶科普系列活动

活动是由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和《中国乳业》杂志共同主办的一场公益性、非营利科普宣传及现场体验活动。该活动于2019年4月7日在北京首次启动,通过牛奶科普课堂、现场交流、线上阅读、释疑、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公正、客观、持续地向民众免费宣传中国奶业和乳业现状及相关知识,以实现弘扬中国乳业正气,提振消费信心的目标。活动上,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介绍了奶香飘万家活动背景,同时也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秀波、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屠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后崔一方等分别就怎么喝奶更健康,牛奶如何保障安全,牛奶是怎样加工的,如何选择牛奶和奶制品以及如何读懂牛奶包装,怎么喝奶更健康等涉及牛奶生产、乳品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了通俗易懂地演示和讲解。

国际奶酪峰会

论坛由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常雁,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峰,云南养羊啦乳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杜长城,鞍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王笛等介绍了国家标准干酪的修订情况,中国奶酪产业应该如何科学规划以及国内奶酪的生产历程及市场分析,为我国奶酪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C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乳业科技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稿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