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国首个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是种怎样的幸福?

2019-06-12 03:29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联络邻里工作站

○记者 邹孝听

很多从外地来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朋友说,住在这里很舒服,城市规划井井有条,安居乐业的景象随处可见,真是羡煞外人。

苏州工业园区有一个社区叫做玲珑湾,目前入住居民近5000户、18000余人,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等22个国家的外籍居民2200余人,如此庞大的社区,被治理得有条不紊,为增强新苏州人和洋苏州人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湖东社工委提出新邻里主义的社区公共价值观,以湖东联合大学、社企直通车等服务,打造社区共同体,形成了多元参与、多方受益、各方幸福的社会秩序,一度成为典范被学习。

其实看似小小的社区治理也能折射出园区在社会治理层面的创新实践,2012年9月,园区成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单位”,先后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21个重点项目方案,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交流培训、公众参与等手段,积极借鉴新加坡社会治理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阶段性成果被授予“中国政府管理科学奖。

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社情民意联系日、社区发展咨询制度、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一系列借鉴创新举措在实践中成为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与时俱进地丰富了“园区经验”的内涵。那么生活在全国首个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城市,会是种怎样的幸福呢?

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模式,营造特色生活空间

据了解,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园区于1997年首次把融合了社区公益和生活配套服务的邻里中心引进园区。2011年起,每个新建邻里中心都将辟出15%的面积用以同步规划建设民众联络所,标准化配备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图书馆等功能单元,并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冯喆,曾任方洲民众联络所所长,现任湖东社工委社会事务办副主任,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方洲邻里中心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邻里中心,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去那里的生鲜超市买菜,偶尔的晚餐也是在邻里中心的餐饮店铺解决,特别方便。”

作为一名职业社工,冯喆对邻里中心里的民众联络所更是欢喜不已。“民众联络所不仅有朝九晚九,全年无休的工作站为居民提供58项业务办理,而且变‘居民跑路’为‘数据跑路’,居民只需到工作站一次就可以完成大部分业务,并且全科社工管理模式,可以做到‘一窗受理’,居民来到工作站,所有业务所有窗口均可办理,不分条线。党群联络站、先锋工作室、社区工作站、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邻里图书馆、卫生服务站、邻里文体站七项功能满足居民的很多需求。”

她会去卫生站给小孩打预防针,去工作站给买医保,当时生孩子时候的生育保险联系单也是在工作站开具的。婆婆日常都会带着小孩去少儿阳光吧玩耍,公公则和几个棋友每周相约去欢乐坊下象棋。每到夏天,湖东社工委会组织禾欣夏令营,其中有些比如科技、彩泥、手工活动等室内课程,就会安排在联络所的俱乐部举办。夏令营系列活动结束后还有一些汇报表演会在雅韵居开展。

冯喆告诉记者,在怀二胎的时候,一直想在家附近找一个孕妈的系列培训课程,当时正好方洲民众俱乐部有一个公益的孕妈课堂,离家又近,还能带着伴侣一同上课,非常方便。她直言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营造的特色生活空间,给了全家很好的体验。

社情民意联系日与红色管家,零距离服务百姓

如果说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为园区人提供了特色的公共生活载体,那么包括社情民意联系日、社区发展咨询等在内的举措,让园区人的生活诉求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传递和解决途径。以社情民意联系日为例,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所搭建的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并建立起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从2011年起,园区管委会领导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轮流带队,园区各局办、派驻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定期深入各街道(社工委),利用政策宣传、现场办公等形式,面对面接受群众诉求,并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田太促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借鉴新加坡社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民众联络所也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实践,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让园区党工委领导与社区居民面对面,打造新型社情民意沟通,提高社区服务效能。

荣域社区书记马玉有着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她对社情民意联系日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的居民原先买菜要跑到斜塘,没有地方打篮球,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提出诉求,现在小区有了食行生鲜和南环平价菜驿站,金鸡湖学校也向包括我们在内的周边小区开放了篮球场。而社区发展咨询员则在业主群和社情民意联系日上充当了舆情员的角色。”

除此之外,红色管家、物业管家也都是社区收集民意的渠道,作为十多年的老小区,消防、安监、停车等问题一直都是痛点,她说,“以往只能电话或者面访,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无疑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目前我们在对商业街进行项目改造,今年底要解决小区停车问题,有些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会通过红色管家由社工委向政府职能部门上报诉求。我们希望能培养一种共识,社会治理人人有责,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居民、业委会、物业、居委会四方共同努力,不想看到一会儿业委会被炒鱿鱼,一会儿物业被换。”

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为社区治理链接专业力量

在荣域社区的乒乓球室,记者看到了两面彩绘墙。据马玉介绍,这是园区的一家社会组织绘制的。借鉴新加坡社会组织发展经验,近年来园区也建立起了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和孵化体系。“园区每年会给予社区20万元的‘为民服务专项基金’,社区每年汇报需求,社工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社会组织负责承接项目。”马玉表示,引进社会组织,是因为专业的组织机构拥有国外的先进社会治理项目经验,有利于帮助社区梳理思路和完善机制,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人脸识别、电梯门禁有效防止了“小广告”;商业街停车场封闭收费制,为停车难腾出空间;医疗、教育咨询、公积金以及异地养老政策咨询、法务课堂……专业的社区治理创新举措,正在不断提升园区居民的幸福感。

不久前,园区又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社会治理创新顶层设计暨中新社会治理合作试点新三年(2018—2020)计划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围绕《实施方案》,对标新加坡及国内外先进城市治理经验,通过完善跨界协同、信息共享机制,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借鉴创新中不断提升园区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联络邻里工作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只回应 1/3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只回应1/3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德钧关爱工作站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