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配修复基因MSH3在人晶状体中的表达△

2019-06-12 02:47闫露露张天晓冷云吉罗阳张劲松曹丽华
眼科新进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健康人脐带晶状体

闫露露 张天晓 冷云吉 罗阳 张劲松 曹丽华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又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导致老年人弱视和失明的主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半数以上的失明是由ARC造成的。ARC的发病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氧化应激导致的DNA损伤是白内障发生公认的诱因之一[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参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AR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往往存在更多的染色体异常和DNA损伤现象,与之相关的DNA修复基因MSH2、MSH3、XRCC6等表达降低[2]。MSH3属于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家族成员,与MSH2形成异源二聚体MutSβ,在DNA双链断裂修复和错配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3]。为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与ARC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NA错配修复基因MSH3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探讨MSH3的表达变化可能对晶状体发育过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所用健康人的脐带由沈阳市菁华医院提供,ARC患者的晶状体组织和24周人胎眼的石蜡切片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提供。所有材料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实验所用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遗传教研室提供。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将冻存SRA01/04细胞的冷冻管从液氮罐中取出,立即放入37 ℃水浴锅中快速解冻,1000 r·min-1离心,去上清,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MEM-NESS培养基,吹打混匀后移入培养瓶中,置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用于RT-PCR检测。

1.2.2 RT-PCR检测 按照Trizol试剂说明书步骤提取健康人脐带、ARC患者的晶状体组织以及SRA01/04细胞中的总RNA并测定浓度。使用TAKARA公司的逆转录试剂盒逆转录成cDNA后,以GAPDH为内参,在Thermal cycler TP600 PCR仪中行RT-PCR检测MSH3的表达。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30 s,58 ℃退火及延伸30 s;共35个循环,实验重复3次。MSH3引物:上游引物为5’-GCAAAAGGATATAAGGTGGGAGT-3’,下游引物为5’-ATAAAGGGCAGTCAATTTCCGG-3’。GAPDH引物:上游引物为5’-TGTTGCCATCAATGACCCCTT-3’,下游引物为5’-TCCACGACGTACTCAGCG-3’。RNA提取试剂Trizol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2.3 免疫荧光检测 将24周人胎眼石蜡切片置于二甲苯(I)、二甲苯(II)中各8 min进行脱蜡处理,再依次置于体积分数100%、95%、90%、80%和70%的梯度酒精中浸泡5 min,PBS洗3次(每500 mL PBS加入2 mL Tween 20),每次5 min。加一滴抗原修复液室温修复10 min。随后使用体积分数5%的驴血清封闭40 min。一抗孵育:加入70 μL MSH3(A-17)(抗体1:200稀释,体积分数5%驴血清作为稀释液)于湿盒中4 ℃过夜。第2天PBS洗3次后加入70 μL驴抗鼠IgG H&L(1:150稀释)避光孵育45 min,PBS洗3次后DAPI(1 mg·L-1)染核5 min,PBS洗3次,封片,置于活细胞工作站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H3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拍照。

2 结果

2.1 RT-PCR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SH3基因的表达 以健康人脐带、ARC患者的晶状体组织以及SRA01/04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MSH3基因,结果表明,MSH3在健康人脐带(阳性对照)、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高表达,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图1)。

图1 RT-PCR检测MSH3基因的表达。1、4:健康人脐带;2、5:ARC患者晶状体组织;3、6: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

2.2 免疫荧光检测24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中MSH3蛋白的表达情况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MSH3蛋白在24周人胎眼晶状体纤维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及晶状体前囊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图2)。

图2 MSH3蛋白在24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红色箭头指示晶状体上皮细胞)。A:DAPI;B:MSH3;C:Merge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ARC患者的人数也随之增多。ARC是造成老年人弱视和失明的重要原因,视力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和负担。因此,对ARC的预防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

ARC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对ARC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为晶状体的氧化损伤、紫外线照射、晶状体中钙离子浓度升高等。其中氧化应激导致的DNA损伤不仅会使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还会导致晶状体中蛋白质的表达异常,是白内障发生的主要诱因[4-5]。与此同时,晶状体内也存在抗氧化损伤修复系统,两者存在动态平衡,共同维持晶状体内相关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能引起晶状体的损伤,进而导致白内障的发生[6-7]。

MMR系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主要包括6个成员:MSH2、MSH3、MSH6、MLH1、MLH3和PMS1。MMR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纠正DNA双螺旋上错配的碱基对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还可以诱导DNA损伤细胞的凋亡,消除有突变细胞生长形成的癌变。一旦MMR系统相关的修复基因功能发生失调,则会引起DNA修复障碍,导致微卫星的不稳定性,从而诱发癌症的发生[8]。近年来,关于DNA修复基因参与ARC发生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国外有研究表明,ARC的形成与DNA修复基因OGG1的甲基化和低表达相关,并且OGG1在DNA修复BER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9]。ARC的发病风险与DNA损伤修复基因MTHFR、XPD和XRCC1等基因的多态性相关[10-12]。DNA修复基因ERCC6参与紫外线介导的DNA损伤修复,在核型AR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ERCC6表达降低[13]。国内也有研究发现,DNA修复基因存在于不同的通路中,ARC患者及正常对照晶状体皮质和上皮细胞中的部分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6]。总之,以上研究均表明,DNA修复基因在ARC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修复过程需要多种酶、多种通路共同参与以确保DNA的稳定性,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

本研究通过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SH3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高表达,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且MSH3在24周人胎眼晶状体纤维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及晶状体前囊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这些结果均支持MSH3基因可能会影响DNA的错配修复过程,影响晶状体发育,进而导致ARC的发生,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于后续的研究。

猜你喜欢
健康人脐带晶状体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