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对热轧TWI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9-06-13 05:55代晓莉
上海金属 2019年3期
关键词:孪晶奥氏体断口

代晓莉 郭 佳 刘 杰

(1. 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3; 2. 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3)

近年来,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节能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汽车用钢的高强度、减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汽车钢行业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汽车整车质量每降低10%,油耗可降低8%~10%[1- 2]。因此,各大钢铁企业开始着力发展汽车用高强度钢板,以实现汽车轻量化[3- 4]。

现代先进高强度钢有多种,如烘烤硬化(bake hardening, BH)钢、相变诱导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 TRIP)钢、孪晶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 TWIP)钢等。其中TWIP钢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第二代超高强度钢,不仅具有优异的强塑性、高能量吸收能力,还有因变形孪晶导致的高加工硬化性能[5- 6]。从现代汽车用钢对高强度和高塑性的要求来看,TWIP钢是最佳选择。该钢种多用于制造变形程度大且安全要求高的车身零部件,如保险杠、A柱、横梁等。安赛乐米塔尔和浦项等均已成功研发出TWIP钢,并供一些汽车企业使用。国内目前仅鞍钢和宝钢具备TWIP钢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TWIP钢的成分主要是Fe,添加质量分数为15%~30%的Mn,并加入一定量的Al和Si,还加入少量的Ni、V、Mo、Cu、Ti、Nb等[7- 8]。本文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制备了不同锰含量(5%~20%,质量分数)热轧TWIP钢,研究了锰对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成分的热轧TWIP钢,编为1号、2号和3号,对应M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5%和20%。采用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试验钢,其实际检测成分见表1。

表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mass fraction) %

将试验钢坯料加热到1 200 ℃,保温2 h使坯料温度均匀化,然后采用粗轧、精轧控制轧制。粗轧阶段开轧温度为1 150 ℃左右,每道次变形量设为20%~30%,以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粗轧后空冷至950 ℃进行精轧。精轧前两个道次变形量为25%,目的是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高密度的形变带,为后续相变过程提供更多的形核点,精轧最后一个道次采取小压下量来控制板形。考虑到钢的热变形抗力高,为减轻热轧辊的负荷,终轧温度设为900 ℃左右。轧制成品厚度为7 mm。为了防止变形奥氏体晶粒在相变前冷却过程中长大,水冷至600 ℃左右空冷。

沿钢板纵向切取拉伸试样,拉伸试验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金相试样经磨抛后在4%(体积分数)硝酸酒精溶液中浸蚀10 s左右,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组织及拉伸断口形貌;采用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测定钢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并利用扫描电镜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附件对钢中的孪晶进行定量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微观组织

不同锰含量热轧TWIP钢的微观组织如图1所示。

图1 热轧TWIP钢的显微组织Fig.1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ot- rolled TWIP steel

XRD测得1号、2号和3号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0.9%、100%和100%。

为了进一步了解试验钢的孪晶变形行为,观察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对2号试验钢分别施加6%、10%和20%的预应变,并以10-3s-1的速率进行拉伸,再对预拉伸试样进行EBSD微观组织表征。图2分别为经6%、10%和20%变形的试验钢中的孪晶组织形貌。可以看出,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中的形变孪晶明显增多,孪晶比例由6.5%提高到8.2%,晶粒尺寸减小。

当锰的质量分数较低(如5%)时,在一般的轧制条件下基本不能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难以达到高锰钢的性能,一般不会发生TWIP效应。

当锰的质量分数高于15%时,常温下可以得到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得到体积分数约8%的片状孪晶组织。施加一定的外加载荷后,奥氏体晶粒内部尤其是在孪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形变孪晶,孪晶比例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孪晶界会阻碍位错移动和滑移变形,孪生变形被不断的激发,从而延迟颈缩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试验钢的延展性。同时, 由于孪生变形会改变晶体位向,使某些原来处于不利的滑移系转化到有利于发生滑移的位置,从而使滑移系发生运动;孪生变形增加了塑性变形的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基体金属均匀变形;孪生变形本身也有一定的塑性形变量,所以孪生变形有利于提高基体金属的塑性。

图2 试验钢的孪晶组织形貌Fig.2 Twin morphologie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2.2 力学性能

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Fig.3 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图3显示,当Mn的质量分数从5%升高到15%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当Mn的质量分数从15%升高到20%时,强度下降减缓,且屈服强度在Mn的质量分数为20%时略有提高。随着Mn含量的提高,断后伸长率逐渐增加,当Mn的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最高,为69%。

虽然Mn是比较弱的奥氏体形成元素,但具有强烈稳定奥氏体组织的作用。随着Mn含量的不断增加,钢中奥氏体不断增多, 马氏体逐渐减少,马氏体为组织中的硬相,主要为钢材提供强度,所以宏观上表现为试验钢的塑性和韧性提高、强度降低。

2.3 断口分析

试验钢的拉伸断口形貌如图4所示。Mn的质量分数为5%的1号钢发生了脆性断裂,宏观形貌比较齐平光滑, 断口有解理台阶,类似于“花瓣”、“河流”状的大面积解理,在脆断面上分布着一些滑移线,这些条带可能是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到一定程度分离后留下的痕迹。这种现象说明,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晶体发生了滑移, 其断口呈滑移分离的断口形貌。Mn的质量分数为15%的2号钢的断口呈少量韧窝与解理混合的断口形貌,韧性介于1号和2号钢之间。Mn的质量分数为20%的3号钢的断口宏观形貌粗糙,色泽灰暗,呈纤维状,有大量细小、等轴状韧窝,说明试验钢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韧性断裂。

图4 试验钢拉伸断口形貌Fig.4 Tensile fracture morphologie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3 结论

(1)随着Mn的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20%,试验钢中奥氏体不断增多,马氏体逐渐减少,宏观上表现为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当Mn的质量分数超过15%时,强度下降趋势减缓,屈服强度在Mn的质量分数为20%时略有提高;当Mn的质量分数为20%时,断后伸长率最高,为69%。

(2)当Mn的质量分数增加到约15%后,试验钢为完全奥氏体组织,拉伸试样的断裂方式由解理断裂转变为韧窝断裂。

(3)当锰的质量分数较低(如5%)时,在一般的轧制条件下基本得不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锰的质量分数高于15%时,常温下可以得到单一奥氏体组织,并且伴有片状孪晶组织。

猜你喜欢
孪晶奥氏体断口
从电缆断裂看连接器失效预防
脉冲电流处理对H62双相黄铜升温过程中孪晶的影响
电子元器件导线的断裂失效与原因分析
超临界水中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80耐腐蚀性能研究
126 kV三断口串联真空断路器电容和断口分压的量化研究
镁合金中孪生-退孪生行为的原位EBSD研究
GGG-NiMn13 7无磁奥氏体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利用孪晶界面强韧化镁合金
AZ31镁合金变路径压缩的力学性能和孪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