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的威力

2019-06-13 07:44
生命与灾害 2019年5期
关键词:震级

闵 芳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中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从2019年第一期开始,本刊以增强现实(AR)技术为手段,以防空、防灾为主线,开设媒体融合专栏。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到360移动开放平台、百度手机助手搜索“小海卫撤离震区的‘真实’记录”,或直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安装并打开APP,就可以学习防空、防灾知识,体验真实的救灾场景啦!

全球每年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为震极太小或震中距离太远,让我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像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什么是地震

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三类:

1.天然地震,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是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是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地震成因与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错动和破裂所造成的地震,全球90%以上的天然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占全球天然地震总数的7%。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矿坑下塌等原因引起的地震,约占天然地震总数的3%。

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说起。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 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 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这样便造成地震。

什么叫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到颠动,物体会上下跳动。

横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到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这就是面波。面波的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

弱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人们一般不易觉察这种地震。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有感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

增强现实动画用你的AR设备扫一扫右图,了解地震原理是什么

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1/4~1/3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3 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地震。整个唐山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30多亿元,死亡人数在20世纪世界地震史上列第一。

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当地时间5时46分52秒,日本关西地方发生了7.3级地震。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据官方统计,有6 434人死亡,4 3792人受伤。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引起日本政府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安全、交通防范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印尼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7时58分55秒,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30万余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保守估计约100亿美元。此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其成因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在12月26日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共造成6.92万人死亡,37.46万人受伤,1.79万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带来了诸多的次生灾害,其中山体滑坡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曾严重威胁下游数万人的安危。

东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26秒,日本东北方向日本海三陆冲区域发生了9.0级大型逆冲型断层地震,造成1.58万人死亡,3 000多人失踪。地震带来的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极为严重,海啸最大高度达到20米,此次核泄漏造成部分地区的土壤核污染水平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当。

增强现实动画用你的AR设备扫一扫右图,了解我国的地震带有哪些?

猜你喜欢
震级
多种震级及其巧妙之处*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新震级标度ML和MS(BB)在西藏测震台网的试用
龙门山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井孔附近微震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的关系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