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

2019-06-14 08:17孙洪赞
医学综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局灶分级内膜

王 彤,孙洪赞,邹 略,辛 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沈阳 110004)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属于国际妇科病理学会的新分类,用以替代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旨在更好地识别癌前病变[1]。EIN是由于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无孕激素拮抗,致使内膜细胞形态排列改变及内膜腺体和基质结构克隆式过度增生。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EIN是Ⅰ型子宫内膜癌明确的癌前病变,Ⅰ型子宫内膜癌占有比例最高(约75%)[2]。从单纯的内膜增生到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再演变到高分化内膜癌,是一个连续、复杂的亚克隆演变的病理过程,而不是线性积累。其中内膜非典型增生发展以内膜癌的风险性最高,甚至有些为合并存在[3-4]。根据细胞异型性、核仁大小、核染色质改变等将非典型增生分为三个等级:EINⅠ级(轻度)、EINⅡ级(中度)、EINⅢ级(重度),随着内膜细胞不典型性加重,进展为内膜癌的风险越高[5]。EIN为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有研究报道15%~46%的EIN患者可进展为内膜癌[6-7]。可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预后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年轻、渴望生育的女性,可避免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术,且临床工作中对其鉴别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一种非侵入性、具备较高敏感性、特异性的影像检查,既能准确显示解剖结构、病灶范围,也能提供功能代谢信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基于恶性肿瘤葡萄糖代谢增加的功能、形态联合分子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准确、安全性高等特点,病灶对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的摄取能力可反映其生物学行为[8]。临床工作中发现较多EIN术前诊断不明甚至误诊,目前只有极少数PET/CT代谢参数对EIN术前评估价值的研究[9]。本研究主要评估术前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EIN诊断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188例临床或内膜活检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CT扫描,并且术后病理证实存在EINⅠ~Ⅲ级、EINⅢ级及合并局灶癌变。其中10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4例18F-FDG摄取阴性;3例病灶较小(<1 cm3)[10],难以准确勾画感兴趣区,14例包含分泌期内膜,避免干扰,以上均被排除。

1.2仪器设备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PET/CT Elite扫描仪,18F-FDG 显像剂(GE minitraceⅡ、Tracelab FDG制备,纯度>99%)。检查前患者空腹4~6 h(空腹血糖<7.0 mmol/L),经肘静脉注射18F-FDG(0.08~0.1 mCi/kg),平卧休息60 min(摄取时间)后采集图像。扫描范围:颅顶至股骨中段。PET扫描使用3D模式,70 cm FOV Viewpoint HD(+TOF)、Sharp IR、Interations/Subsets 2/24扫描模式及重建技术,矩阵192×192,2 min/床位。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120~140 kV,80 mA,层厚3.25 mm),经CT衰减矫正,分别得到全身PET和CT图像。

1.3图像分析与数据测量 将PET与CT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AW4.6 PETVCAR(PET Volume Computed Assisted Reading,GE Healthcare)进行图像融合,邀请一位具备15年以上从事经验、资深的核医学医师对所有PET/CT图像评估及数据测量。利用该软件通过迭代自适应算法测定勾画肿瘤边缘的阈值(threshold=0.5),自动对感兴趣区勾画(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各个子宫内膜病变的标准化摄取值峰值(peak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peak)、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总糖酵解值(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TLG=SUVmean×MTV(cm3)[11-12],注意避开生理性摄取干扰区(如肠管、输尿管、血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各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Youden指数及最佳诊断界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同病理类型的PET/CT五大代谢参数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57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年龄22~86岁,中位52(51,54)岁,其中EINⅠ~Ⅱ级 55例、EINⅢ级 48例、EINⅢ级合并局灶恶变54例。PET/CT显示1例57岁女性患者18F-FDG高代谢病灶,SUVpeak 7.56 g/mL、SUVmax 8.16 g/mL、SUVmean 4.70 g/mL、MTV 3.78 cm3、TLG 17.766 g/(mL·cm3),术后病理为EINⅢ级合并局灶癌变,见图1。不同病理分级患者SUVpeak、SUVmax、SUVmean、T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NⅢ级组和EINⅢ级合并局灶恶变组SUVpeak、SUVmax、SUVmean高于EINⅠ~Ⅱ级组(P<0.05),且EINⅢ级合并局灶恶变组高于EINⅢ级组(P<0.01),EINⅢ级合并局灶恶变组TLG高于EIN Ⅰ~Ⅱ级组和EIN Ⅲ级组(P<0.05);不同病理分级患者M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SUVpeak、SUVmax、SUVmean与不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701、0.69、0.667,均P<0.01),TLG显示低度相关性(rs=0.423,P<0.05),而MTV与不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rs=0.114,P>0.05)。

横断位CT图像(1a)、PET图像(1b)、矢状位PET图像(1c)和融合图像(1d)显示宫腔内18F-FDG高摄取病灶

表1 不同病理分级EIN患者PET/CT代谢参数的比较 [M(P25,P75)]

EIN: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SUVpeak:标准化摄取值峰值;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SUVmean:平均标准化摄取值; MTV:肿瘤代谢体积; TLG:病灶总糖酵解值;a与EINⅠ~Ⅱ级比较,P<0.05;b与EINⅢ级比较,P<0.05; EINⅡ级患者例数较少(n=12),与EINⅠ级(n=43)合并

2.2PET/CT代谢参数对EIN和局灶恶变的鉴别价值 在区分EIN组和局灶恶变组的诊断效能中,SUVpeak ROC曲线下面积(AUC=0.782)最大,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6.25,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9.6%;SUVmax AUC=0.776,最佳诊断界值为8.56;SUVmean AUC=0.772,最佳诊断界值为4.75。见表2、图2。

表2 PET/CT代谢参数对EIN与局灶恶变的诊断效能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EIN: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SUVpeak: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TV:肿瘤代谢体积;TLG:病灶总糖酵解值;AUC:曲线下面积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UVpeak: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TV:肿瘤代谢体积;TLG:病灶总糖酵解值;Reference Line:参考线

图2 PET/CT代谢参数诊断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ROC曲线

3 讨 论

术前准确评估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不仅有助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减少治疗成本,也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18F-FDG PET/CT现已广泛应用于内膜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等[13-14]。虽然PET代谢指标SUVs容易获得,但其统计方法是基于泊松分布,可能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其中最常用应用的PET半定量参数SUVmax为靶体积内单个体素最大的SUV值,其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是鉴别肿瘤侵袭性、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子宫内膜癌中,有研究表明SUVmax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组织学类型、预后因素等密切相关[13-14],但是SUVmax仅代表病灶内最高点代谢活性,其测量过程对部分容积效应及噪声比较敏感,有研究表明SUVmax会随着球体尺寸增加而变化,常被高估[10]。SUVmean表示靶体积各个体素内SUV的均值,对噪声不敏感,但对ROI勾画敏感,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SUVmean值可能降低。相比前两者,SUVpeak代表小区域(通常1 cm3球形体积)SUV平均值的最大值,作为SUVmax的替代品,其兼顾了SUVmax、SUVmean的优点,是一个更强大且准确的度量值,较少受图像噪声干扰,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15]。MTV为显示FDG摄取活性的肿瘤体积;病灶TLG代表的是恶性肿瘤代谢负荷,其依赖于SUVmean和MTV,MTV、TLG反映的是整个肿瘤的代谢活动。目前有关18F-FDG PET/CT在EIN等方面应用价值的研究较少[9,13,16]。Berg等[9]研究发现,相比于1级子宫内膜癌,SUVmax、SUVmean和TLG在复杂性非典型增生患者中显著降低(均P≤0.01 ),而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SUVmax、SUVmean、TLG、MT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97、0.81、0.72,可见PET/CT的代谢参数可以帮助术前区分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和1级子宫内膜癌,对内膜早期恶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Antonsen等[13]通过比较268例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患者术前PET/CT SUVmax与组织学预后因素关系,发现术前PET/CT扫描和SUVmax测量可提供关于内膜病变分级、肿瘤侵袭性的额外临床和预后信息。Lee等[16]也发现可以应用SUVmax在术前对内膜癌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患者SUVmax显著高于低风险患者[(12.1±6.1)比(5.8±2.8),P<0.001)]。通过ROC分析确定的最佳SUVmax截止值为8.7,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89.5%,准确度为8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理分级患者SUVpeak、SUVmax、SUVmean、T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peak、SUVmax、SUVmean与不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均P<0.01)。对EIN与局灶恶变组的诊断效能中,SUVpeak、SUVmax、SUVmean三者具备相似且较高的价值,其中SUVpeak最有助于区分EIN和是否合并局灶癌变。

然而,Kitajima等[17]、Shim等[18]研究表明,MTV和TLG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特征显示出更好的相关性,并且比SUVmax更有助于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癌,这两者可能是预测复发的独立因素。Husby等[19]通过前瞻性试验研究得出运用MTV可以增加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术前筛查。而本研究结果显示,TLG与子宫内膜临床病理之间呈现弱相关,对EIN及恶变组诊断效能低;MTV在整个过程中浮动较大,存在较多离散值和极端值,诊断效能也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MTV测量方法、步骤等存在差异。本研究应用的是PET VCAR软件自带的迭代自适应算法,自动勾画ROI,计算参数值,极大减少了人工勾画感兴趣区产生的误差[16]。此外,也可能是由于纳入患者的类型、数据收集方面等不同所致。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选择偏倚,EINⅡ级组的样本量较小,期待更多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本研究中MTV小于1 cm3的病灶予以排除,对于小病变不同病理特征的代谢特点,以及绝经状态、体质指数等因素对于EIN分级与代谢参数是否有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细致研究[20]。

综上所述,SUVpeak、SUVmax与EIN分级有一定相关性,相比MTV和TLG诊断效能更高,SUVpeak更有助于区分EIN和是否合并局灶癌变。两者的术前应用可以更好地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癌前病变,为临床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局灶分级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