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联动教学的路径探析

2019-06-14 08:30张佩娟刘金凤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科摊位习作

张佩娟 刘金凤

广源学校进行持续深入的学科课程建设探索,语文科组构建了“经典诵读”“文学阅读”“数风流人物”等学科特色,针对“如何打通学科壁垒,走向课程深度融合”进行研究。作为开放性较强的课题,语文科组的“快乐作文赶集会”就承载着学科联动的探索使命。

一、快乐作文赶集会简介

针对学生作文交流对象过少、反馈方式单一,以及传统评改方式无法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欠缺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等问题,语文科组提出了“快乐作文赶集会”的构想——把作文课设计成具有趣味性的“赶集”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商贩”和“顾客”的角色,通过组织“习作百货店”(“习作百货”由扮演商贩的学生在课前收集准备)、“鉴宝识宝”(教师提供的专门习作训练指导)以及“赶集啰”(分摊设点销售作品)等活动,促使学生开展多元习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增强写作兴趣、发展智力和个性。“快乐作文赶集会”是在小学阶段实施的一系列以促进学生作文交流和实践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课程。

二、学科联动的三种路径

1. 跨科互动,双师课堂横向拓展

跨學科双师课堂,指的是围绕某个研究点而举行的学科联动探索,可以是两位教师共同授课,也可以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先后授课,让教师进行本学科的授课,从而拓展学生视野。跨学科双师课堂的特点是“小灵快”——研究点比较小,用一到三个课时便可以结束;学科联动灵活,组合容易,随问题发生而发起,其目的是“打通学科最后一公里”,实现学科融合。

“快乐作文赶集会”是综合性很强的研究课题,涉及各学科知识,因为问题比较“小”,故此没有特定的计划,也没有组成特定的跨科协作体,课题成员遇到问题则向其他科组发起“协作请求”。例如,学生需要制作“摊位招牌”,需要为自己的作品集制作“商品卡”。此时,语文教师向美术教师发起“联合上课”的请求,课的前半部分由语文教师进行“取名的学问”主题教学,后半部分由美术教师教授“如何吸引眼球”的技巧。又如,扮演商贩的学生需要提前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写作资料,然后编成电子小报、资料卡、习作锦囊等形式的“习作百货”。于是,语文教师向信息技术教师发起教学请求,由信息技术教师教授学生文档编辑、电子小报制作、常用搜索妙招的知识。再如,赶集时学生需要使用 “快乐赞”这一虚拟货币,这些货币是学生通过创作、资料收集、提供服务等途径获得的,可以“购买”他人的习作,也可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激励措施,购买班级提供的奖励服务,如免写作业、担任班级领队、购买文具等,也可以“投资”他人的摊位。为向学生讲授这当中涉及的理财知识,数学教师为学生上理财课。通过跨科合作,学校形成了学科联通、横向发展的局面。

2. 跨地联动,主题研究纵向深入

跨地专题研究课是指以某个专题为主线而展开的跨课堂、跨地域、跨手段的系列化实践探索课程。其特点是研究主题鲜明且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需要联动的人力、物力较多。

“对比”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达方法。2018年11月,语文科组以“奇妙的对比法”为主题开展课程探索,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懂得用对比的方法思考和学习,并能用对比方法写出精妙的句子。为了启发学生感悟对比思维无处不在,语文科组分别邀请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中的对比思维”,英语教师教授“用对比法学单词”,美术教师教授“观察中的比较法”。然后,语文科组教师再以专题的形式教授“大师笔下的对比妙句”。这实现了课堂的横向跨越。基于以上的课程渗透,语文教师布置学生运用“比较学”进行一系列实践:首先,进行“用对比方法写句子”的专题讲授,接着进行“对比作文写作系列训练”,以五年级的单元作文内容为主线,让学生把对比的方法用在系列单元习作中,如“用对比方法写场面”“用对比方法推销产品”等,从而实现主题探究的纵向延伸。

3. 跨级齐动,课程影响裂变提升

跨级齐动课堂即以某专题活动为载体,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作为主客体而举办的综合性活动,不同年级学生的主客互动的实践活动中达到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其特点是参与人数众多、综合性强、实践为主、影响力大。

“赶集会”分成三种级别,第一级是“班级”,即班级内部开展的“相互买卖”,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第二级是“年级”,参与的同年级班级定期进行赶集,由参与负责教师相互协调,分摊设点,安排“商贩”和“顾客”角色,然后开展同年级、同主题的习作分享。有的摊位组织“语言大擂台”——名人名言、成语接龙等挑战项目,有的摊位则以“好词百货”“好句百货”“习作锦囊”为商品,推销小组的好词佳句以及所收集的习作方法,有的则用“朗读者”的方式,朗读本班推荐的“金榜作文”,互相学习,有的摊位把电子小报、作文小报商品推销给同学。同年级的交流让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多的读者。第三级是“校级”,每学年举办一次,由科组统筹安排,设置琳琅满目的摊位,如“美景一条街”(专门介绍美景写作专题的)、“人物素描街”(介绍人物描写专题的)、“魔法文字”(收集有趣的对联、趣味语言故事、幽默故事表演以及随文练笔的精彩片段)、语文大擂台(组织成语对对碰、名人名言知多少等竞赛)、“我是演讲家”(专题演讲表演)、“小剧院”(课本剧、小戏剧表演)、“习作百货街”(学生动手制作的电子小报、语文报刊、诗配画、生字卡、作文集等)、“诗歌会”等。作为“顾客”的学生走进这一语言赶集盛会,通过摊位表演和服务了解众多的作文知识,而“商贩”则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推动快乐作文氛围的形成。

三、学科联动的成效

“学科联动”使学校课程建设豁然开朗。课程探索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采取联动方式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如语文科组、美术科组、德育科组联动,围绕学校“雅园”(兰花主题园区)打造“蕙质兰心,诗与远方”的主题课程,让学生通过读诗歌、画兰花、听兰花等跨学科活动,丰厚爱美之心、爱兰之品。可以说,勇于探索的广源教育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程建设路径。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快乐作文赶集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科摊位习作
高考艺考生百日冲刺语文备考策略浅谈
水果摊的主人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非连续性文本国内语文科中的本土化
以能力为起点——谈职业教育语文科目的考试
母亲的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