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猪

2019-06-14 08:33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獠牙野猪小猪

今年是猪年,说到猪,有人会想到好吃懒惰、身体肥胖、四肢短小的形象,有人会想到餐桌上诱人的红烧肉,有人则会想到笨头笨脑的猪八戒……这些都是猪在我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其实猪并非如此。

关于猪这群“老朋友”,我们了解得太少。它们种类繁多,能跑又聪明,还很有个性……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猪吧。

猪家族的奇特成员

猪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其中不乏长相奇特、习性独特的家伙。睁大眼睛,这些家伙要亮相了!

看過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小朋友想必对里面憨厚的疣猪彭彭记忆犹新。疣猪是非洲草原上一种常见的猪,它们的眼睛旁和脸颊有两对突出的肉疙瘩,这些疙瘩能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也是疣猪得名的原因。

疣猪嘴角长有獠牙,身上毛发稀疏,头部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调,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体还重。

和其他的猪相比,疣猪的食谱很特别。它们虽然也吃鸟蛋、腐肉和浆果,但草原上种类繁多的草才是它们的最爱。雨季,它们弯曲前腿,用宽大的嘴巴食用鲜嫩的草叶,而旱季时则用獠牙挖开土壤寻找植物根茎和昆虫,或者扒下树皮充饥。

疣猪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便在气候炎热、水源短缺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为了降温纳凉以及防止寄生虫的骚扰,疣猪喜欢洗泥水澡,或将泥巴涂在身上。有时,它们会和黄犀鸟生活在一起,让黄犀鸟啄食身上的寄生虫。

在《狮子王》中,疣猪彭彭和狮子辛巴成为了好朋友,但在现实世界里,疣猪的天敌是狮子。

红河猪拥有猪科动物中最靓丽的毛发。它们长有与众不同的红毛,这看似高调,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在非洲热带雨林和湿地中藏身。这种猪背上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线,这条线呈白色、红色、黑色等。根据线的颜色,我们不仅能区分各地的种群,还能推测红河猪的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这条线的颜色会变暗。红河猪的幼崽身上有棕黑相间的条纹,其作用类似迷彩服,是适应森林环境进化而成的。

和人们印象中猪的“肥头大耳”不同,红河猪的耳朵像童话中精灵的耳朵又细又尖,耳廓上还长有一簇约10厘米长的毛。它们“簇绒猪”的俗名由此而来。

白天,红河猪在森林深处的巢穴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它们四处寻找水果、昆虫、鸟蛋、腐肉等食物充饥。这种猪的体重约为100千克,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填饱肚子上。在觅食过程中,尖利的犬齿是它们主要的挖掘工具,雄猪上颚的犬齿长约7厘米,下颚的犬齿长达19厘米。

这个看起来似羊非羊、似猪非猪的家伙名叫曼加利察猪。这种猪的体型较大,头小,耳朵耷拉,一身卷毛让它们看起来很特别。它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长毛的猪,喜欢吃玉米、土豆、胡萝卜、牧草、野山果等。

曼加利察猪有非常厚的脂肪层,脂肪约占体重的70%,人们最初培育这种猪的目的就是获取猪油。它们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约瑟夫·安东王子的庄园里,这个庄园位于罗马尼亚西部的阿拉德县。

曼加利察猪是比较珍贵的家畜品种,匈牙利有专门的法律条文保护它们。

须猪不论雌雄都一脸“络腮胡子”,奇怪的是,它们身上的毛发却十分稀疏。从作用上看,浓密的胡须能对头部起保护作用,而稀少的体毛使须猪能够适应东南亚岛屿的自然环境。

须猪的体重可达80千克,以树林中的昆虫、鸟蛋、腐肉为食,也吃各种热带水果。据记载,须猪有时会跟随当地的猴群捡食猴子从树冠顶上弄掉的果子,也会在海滩上挖掘沙土寻找海鲜。

须猪是人类已知唯一进行迁徙的猪科动物。它们每年迁徙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推测这种行为可能是季节变化、水果产量下降而引起的。为了填饱肚子,它们不得不长途跋涉。有时200多头须猪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活动和警戒。

鹿豚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上,是如假包换的猪科动物。它们的名字里之所以有“鹿”字,与那长达30厘米的獠牙有很大关系。獠牙是猪科动物的觅食工具、武器,也是显摆臭美的资本。雄猪用獠牙相互撕咬时,头部很容易遭到重创。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种类的猪长出了具有保护作用的胡须或肉疣,而鹿豚独树一帜,它们的獠牙变得攻守兼备。

鹿豚有4颗獠牙,下面的两颗獠牙跟野猪的獠牙相似,而上面的两颗獠牙非常特别——从口腔穿过脸部,向上生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獠牙几乎不具备撕咬能力,倒像一个扣在脸上的保护罩,这个保护罩不仅能减轻头部的伤害,关键时刻还能像犄角一样推挤对手。需要注意的是,雄性猪科动物的獠牙一般是持续生长的。如果上面的獠牙和下面的獠牙能够咬合,彼此摩擦就能缩短长度,使牙尖更锋利,但是鹿豚上面的獠牙向上生长,与下面的獠牙无法咬合,时间一长,下面的獠牙便会“疯长”,向后弯曲,失去撕咬能力。不过别担心,为了使“武器”锋利,鹿豚会在树干上摩擦自己的獠牙。即便下面的獠牙太长了,无法撕咬对手,它们也能起到保护脸颊的作用。

卷毛野猪又称米沙鄢野猪,是菲律宾特有物种,仅生活在菲律宾的米沙鄢群岛,头部有很长的鬃毛,有的甚至会遮住眼睛,鼻梁上有白色斑纹,两颊长有白色的“胡须”。它们体长100厘米~122厘米,肩高40厘米~65厘米,重40千克~75千克。雄性卷毛野猪比雌性卷毛野猪大很多,集小群生活,爱洗泥浆浴。

卷毛野猪堪称野猪中的大熊猫,它们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其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要高。它们以各种水果和植物根茎为主食,繁殖速度比较慢,一窝只生1~3头小猪。

真实的猪是这般

很多人认为猪是“蠢笨脏”的代名词,在他们眼里,猪就是一个贬义词。然而,这些都是人们对猪的误解,真实的猪不是这样的。

虽然不知道“蠢猪”的说法从何而来,但这种评价不公正。评定某种动物的智力有科学的方法,不能只通过外表或某个简单的智商测验来评定。

当前学术界定义动物的智力包括以下3种能力,一种是对外界变化的应对能力,一种是吸取经验教训的学习能力,还有一种是进行抽象思考和逻辑思考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想象思考能力。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猪是一种学习能力很强的动物。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观察小猪学习“开门”的能力,他们把没有“开门”经验的小猪和已经掌握“开门”技巧的母猪隔离,一组小猪可以透过透明隔板看到母猪“开门”的过程。结果表明,被隔离的这组小猪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通过观察和模仿母猪的动作学会了“开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猪能将这一技能长久地保留下来,换句话说,小猪还具有长时间的记忆力。

另外一组参与实验的小猪看不到母猪,虽然没有母猪给它们示范“开门”,但是它们花费较长时间也能摸索出如何“开门”。可见,猪的智力不可小觑。

另外,猪可以感知时间,会通过学习进行导航,会和伙伴做游戏,可以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讯号进行交流……

毫不夸张地说,猪是家养动物中聪明的动物之一,有时甚至比狗聪明。所以,人们用蠢笨形容猪有失公道。

传统意义上的养猪场里的猪脏兮兮的,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空间里,天天在排泄物里滚来滚去,让人嫌弃。但这并不是猪的错,它们是被迫的。事实上,豬是一种很讲卫生的动物,我们只有在管理糟糕的养猪场里才会看到脏脏的猪,在绝大多数现代化的养猪场里,猪都是白白净净的。而且,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在环境糟糕的养猪场里,猪也有自己固定吃饭、睡觉和上厕所的地方,要不是人们给它们提供的空间太小,它们才不想变脏呢。

有的人觉得猪喜欢在泥地里打滚让自己变脏,其实不然,它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皮肤不给力。猪的皮肤对环境异常敏感,周围环境稍有变化就会感觉不适,它们的汗腺又很少,难以快速排汗散热,经常洗泥巴浴有助于排汗,让身体保持凉爽。覆盖在身上的淤泥还是有效的保护膜,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淤泥干了后能顺带把身上的虱子和寄生虫一并驱除。所以,滚淤泥对于猪来说是一种自洁行为。

作为家猪的祖先,生活在野外的野猪有时候有洁癖,有些野猪对于食物干净程度的标准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瑞士巴塞尔动物园的一群野猪因为讲究食品卫生而出名,人们给它们投喂粘有沙土的苹果片,它们不会立即吃,而是先将苹果片叼到小溪边,然后将其放进水中用鼻子来回拨动,洗掉沙土后才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身体质量指数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不过这个标准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个体体型有差异,有时候体型高大的人BMI值会偏高,但其实这个人并不算“危害健康的肥胖”。因此,近年来一些科学家用体脂率来评估肥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体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来定义一个人是否肥胖。

用体脂率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比BMI值更科学,因为用BMI值进行计算的时候会把肌肉的重量也算进去,而肌肉的多少与肥胖并没有太大关系。

怎样用体脂率判断胖瘦呢?

科学家用人体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测试,最后得出一个评判标准,即体脂率小于或等于30%时为不肥胖,体脂率在30%与36%之间时为轻度肥胖,体脂率大于或等于36%时为肥胖。

中国现存猪的品种很多,不同的猪体脂占比不一样。最常见的猪是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根据计算,它们的体脂率约为28%,属于脂肪较少的瘦肉型猪。

如果按照人的标准来评判猪是否肥胖的话,那么目前数量最多、最常见的家猪体脂率均低于30%这个标准,算是标准体型,并不肥胖。因此,我们再形容一个人“胖得跟猪一样”其实对猪来说是不公平的。

编后语:

我们的“老朋友”——猪是不是很不一般?你们不要再对猪有偏见哟。

猜你喜欢
獠牙野猪小猪
萌萌的小野猪
可爱的小猪
南非大白鲨跃出海面血盆大口尖齿獠牙捕食
笑口常开
小猪家着火了
突兀的“獠牙”
智慧的野猪
“对眼猫”vs“獠牙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