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中摆动腿最后一步的探讨

2019-06-14 08:16曹会君王军
商情 2019年13期

曹会君 王军

【摘要】在跳高中助跑、快速的起跳与过杆技术以及各个技术之间的衔接决定了跳过的高度。在这些技术动作中,助跑到起跳的衔接中,最后一步摆动腿的运动对起跳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跳高;摆动腿;起跳腿;后蹬;起跳

跳高是由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是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过杆技术决定了跳过的高度。在训练中发现,具有快速起跳能力的运动员在跳高时不一定能够作到快速的起跳,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发挥出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爆发力,也就是助跑与起跳没有衔接好,在这里,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的动作影响了起跳腿的起跳。本文主要论述跳高时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的动作对于起跳速度的影响。

一、起跳前最后一步摆动腿的后蹬对快速起跳的作用

摆动腿在跳起时充分和有力的向上挥摆,能够减轻起跳腿的负担,提高起跳速度。所以在训练中我们都把重点放在摆动腿的上摆和蹬伸腿的蹬伸上。实际上,摆动腿的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向上摆动,还在于最后一步迈步时的迅速有力的后蹬能够帮助起跳腿的快速起跳。

(一)在助跑到最后一步时,由于身体重心的下降,随着踏跳腿的前伸,上体形成了后仰的姿势,前进速度有所下降,摆动腿的充分后蹬可以推动身体继续前进,从而保持并加强助跑中已获得的水平速度。

(二)助跑到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的后蹬程度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是大腿与身体的角度,另一个是膝关节的屈膝角度。在运动力学中只有大腿的后蹬角度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骨盆保持较高的水平位置,才能达到顶髋与提升重心。有一些跳高运动员在起跳前摆动腿没有积极的后蹬,结果出现比较严重的臀部下坐和骨盆送不到位的问题,致使起跳时重心低,造成起跳腿蹬地时负担过重,从而影响了快速起跳。这主要是由于摆动腿后蹬不积极,动作不规范导致的。

(三)摆动腿的快速后蹬动作能提高摆动腿的运动速度与摆动幅度,摆动腿后蹬的越充分,大腿与身体的角度越大,股直肌拉伸的越充分,摆动腿向前上方挥摆越有力,向前上的运动幅度越大,也就减轻了蹬地腿的负担,增加了起跳速度。

二、起跳前摆动腿积后蹬的合理位置

踏跳前最后一步时摆动腿后蹬的角度多大才是科学的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动作的两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阶段:起跳前身体重心由摆动腿的足跟移至足尖为止(如图所示)。在这一阶段里,上体不要后仰,骨盆保持在较高位置或稍落后,上体正直或稍前倾,这时臀部肌肉被拉长,身体重心在足部上方(A点)时,就开始摆动腿蹬伸的动作。臀部肌肉开始收缩,使骨盆继续前移,膝部下压,重心起伏不能过大,使大腿股直肌和小腿腓肠肌被拉长,这种拉伸随着身体的前移和膝部下压程度的加大而逐渐增大,并在身体重心移至B点(足尖)时膝部下压到最大程度,此时开始做第二阶段的动作。

第二阶段:身体重心从B点移动到c点为止。当身体重心在-B点时,踝关节保持在40°-65°较小的背屈角度,此时的大小腿肌肉已被充分拉开,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直到足跟提起,大腿伸肌、小腿腓肠肌迅速有力的收缩,最后完成摆动腿的充分积极的后蹬动作。整个动作过程的时间仍应越快越好,不要有意识的延长蹬地时间来实现上述动作。

三、衡量摆动腿后蹬是否充分的一些问题

(一)摆动腿蹬离地面的瞬间,膝关节屈膝角度决定了摆动力度与幅度。很多跳高运动员在脚刚一踏地,脚就离开地面,这样会使摆动腿的屈膝角度过小(即弯曲程度过大),造成后蹬不充分,蹬伸不积极。

那么多大的屈膝角度为科学合理呢?一般在不影响摆动腿后蹬以后的前摆速度的情况下蹬伸的越充分越好。膝关节的屈膝角度还与髋关节柔韧性、身体重心高度和摆动腿蹬地的力量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屈膝角度在120°左右为宜,不能过分追求膝关节的伸直,要因人而异,否则会影响摆动腿的前摆速度与踏跳腿的踏跳速度,进而影响整个快速起跳的速度。

(二)摆动腿的后蹬程度决定了快速起跳的力量。在跳高时有些运动员摆动腿后蹬时膝关节的屈膝角度也不算小,但这是因为身体重心较高的原因,实际上这样的后蹬并不积极和充分,造成摆动腿的前摆肌肉没有被充分拉伸。没有为后面的前摆与上提做好准备,致使上摆速度不够,从而增加了踏跳腿的负担,致使在踏跳后身体向上的速度减慢,也就影响了跳起的高度。

(三)脚的蹬伸效果决定了起跳力量的发挥。我们知道,脚是助跑中最后传送力量的部位,所以脚部肌肉和决定脚部活动的小腿肌肉的力量对于完成快速起跳有較大的作用,他决定了其他肌肉力量的爆发在动作结束时能够充分的发挥。脚的蹬伸效果好坏就决定了其他所有力量是否能全部迅速地用于快速起跳上。

总之,只有科学的进行锻炼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跳高运动中只有掌握所有技术动作的细节,才能跳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