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花下坐吹箫

2019-06-15 06:50北京曹雅欣
金秋 2019年24期
关键词:箫声乐器

◎文/北京·曹雅欣

箫,现为八孔,与笛同源,同属于材质以竹制为主、不加簧片的单管类吹奏乐器,鼻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因此,很多人感觉笛与箫较难分辨。

事实上,箫古称“篴”,发音为“笛”,笛箫确实容易混淆。直到唐宋以降,才明确称呼竖吹而无膜的为箫或洞箫,横吹而有膜的为笛。因此,一横一竖、有膜无膜,便彻底区分开了笛与箫。

这区别,便形成了箫不同于笛的特色。笛膜震动形成了竹笛清脆明亮的声音,而由于无膜,箫的声音在竹管里荡漾而出时,音色就偏于悠远、深邃、柔美、沉郁,就像苏轼《赤壁赋》里所说: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就是这样深邃,虽音量不大却影响力强劲。这种幽幽沉沉、缠缠绵绵的气韵,正是独属于箫的气质。它能使人沉浸在深层体味中,开启人的心扉,触动人的灵魂,是一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深沉力量。

事实上,听箫,正是在月下才最有意境。比如清代黄景仁的《绮怀》所写: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

可怜杯酒不曾消。

箫的阴性特征,使它的音乐大多都不是攻击性的、直来直去的表达,而总是婉转低回、悠远轻柔的诉说。洞箫声转,如在耳边幽幽长叹,如是清风徐徐拂过,而轻轻带走了人的心。

所以箫声也最合忧伤的情绪,箫管里释放出淡淡的愁绪、绽放出幽然生香的夜之花。伴随着箫的心绪,是伤亦是美,比如清代龚自珍的诗《吴山人文徵、沈书记钖东饯之虎丘》,其中就写过很美的句子:

一天幽怨欲谁谙?

词客如云气正酣。

我有箫心吹不得,

落花风里别江南。

箫心幽怨,离情别绪。箫声正如人声,动情于中,深情于外,似乎这样的音乐不是演绎出来的,而是诉说出来、叹息出来的,甚至,是哽咽出来的。比如苏轼就形容箫是“如泣如诉”,而《秦楼月》中也这样描写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吹箫的时候,亦是体内气韵贯通、气息倾吐的时刻,吹箫人会感觉到胸中所有的郁气、沉思、深情等等萦怀难抒的情绪随声线输出体外。奏箫,是气息吐纳、换骨轻身的过程。所以深深的愁绪倾吐而出后,箫声呜咽如泣,而演奏者本人反倒轻松畅快了不少。

箫虽是吹管乐器,但是在演奏时并不需要太大的肺活量,与吹奏时更为“费气”的笛子、唢呐等乐器相比,箫是一种“养气”的乐器。箫声起落,是在和情养性,是在调理气息。所以吹箫也被优雅地称作是“吟箫”。

吹奏乐是一种线性的音乐表达,因而才会有“丝不如竹”的说法——以丝弦构造的弹拨乐是颗粒状的音乐表达,它在感染力上逊色于线性乐器那绵延起伏、萦绕飘荡的声音。于是,似人语的箫,就常用于送别。被送别者,会在远行路上感觉那箫声久久回旋于耳边,萦绕不绝,这就是线性乐器的魅力,也是箫声轻柔低沉、轻飘婉转的功力。所以徐志摩会在《再别康桥》里提到: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其实,箫也并非只能沦于伤感,这种乐器由于音色柔婉,能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演奏:独奏清丽,协奏飘逸,合奏和婉。

于是,在节日、在乐坊、在喜庆场合,也少不了箫的出席。比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就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柳永描写在杭州繁盛光景的《望海潮》里也说到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自古女子奏箫,本身就是极美的一幅画,在古人画作里也时有体现,比如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明代唐寅的《吹箫图》等。而描写女子情思的箫曲《妆台秋思》,通过王昭君的思乡寥落,充分展现了一份闺怨深深的女性形象。

在诗词中也常见女子与箫为伴,最著名的要论唐代杜牧的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还有南宋诗人姜夔的《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其实,与箫最相合的乐器是古琴。琴箫合奏时,琴声清丽,箫声悠扬;琴声如珠玉,箫声如引线;琴如阳刚之男儿,箫如婉转之女子。琴箫和鸣,天衣无缝。金庸著名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就以大篇幅笔墨描写了知己之间、情侣之间琴箫合奏、天地作合的逍遥场景。

古琴是一件格调高古的乐器,意境深远,也正如箫,追求的不是花哨的技巧而是广阔的意境。而且,琴,居于文人四艺“琴棋书画”的首位,是君子必修的功课,它是乐教的工具,是君子的象征。所以箫与琴和谐,正说明箫也具有君子的格调,是品位不俗的乐器。

箫声入耳,音量不大,音色悦人,它能越过耳目等表层感官,对人心进行一种深层次的浸润。

最后用元代贡性之的诗《梅》来为洞箫的气质构画做收梢:

眼前谁识岁寒交,

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

酒醒听彻玉人箫。

箫声旷古,遗世独立,风姿洒然,静夜花香。

一管竹箫奏青天,流云纤,鸟心闲。长吹千载,风花又春天。

猜你喜欢
箫声乐器
学乐器
乐器
吹箫引凤
清平乐·阿美歌舞
箫声中的月亮
曲刘合奏《笑傲江湖曲》
曲刘合奏
乐器也疯狂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