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门悬“故宫博物院”匾始末

2019-06-16 13:13李琮
北京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午门古物门洞

李琮

对北京故宫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今天故宫神武门的门洞上方,悬挂着一块石质匾额,上书五个大字“故宫博物院”。这块匾额由郭沫若在1971年题写,时至今日仍旧是故宫博物院的象征。而如今在故宫其他三个门——午门、西华门、东华门上,均未悬挂任何匾额。但实际上,翻阅历史资料,我们发现,东华门门洞上方也曾悬挂过“故宫博物院”匾。

一段往事:东华门与古物陈列所

众所周知,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包含了整个紫禁城72万平方米的范围,这其中自然涵盖了紫禁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然而,在100年前,事情并非如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却没能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依据《清室优待条例》,溥仪仍旧暂居内廷,并使用宣统年号,而紫禁城的外朝,则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接收。1914年,内务部在紫禁城外朝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将原存于热河、盛京的文物运至北京,并在武英殿西、原咸安宫旧址建造西式建筑——宝蕴楼作为库房,将武英殿、文华殿、传心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外朝建筑辟为展厅,而当时古物陈列所的入口为东华门、西华门和午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门,位于外朝部分,它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清朝皇帝、皇后、皇太后梓宫运出紫禁城所经过的门,也是部分文武官员进宫时所走的门。进入东华门,跨过一座石桥,再向西行不久,便到达文华殿和传心殿区域。可以说,对于当时到古物陈列所参观的人们来说,如果想去文华殿看展览,从东华门进入是最方便的。

作为古物陈列所的入口之一,东华门门洞上方悬挂“古物陈列所”匾额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1930年,东华门正门门洞上方悬挂起了由时任古物陈列所所长柯璜手书的“古物陈列所”匾。而此时的神武门则大不相同,因为它并不归属于古物陈列所,而是故宫博物院唯一的出入口。

一块牌匾:早期故宫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仍在紫禁城后宫居住了13年的溥仪驱逐出宫。逊清小朝廷被逐后,政府旋即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对紫禁城内廷进行文物清点,并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由于当时故宫博物院的范围仅限于紫禁城内廷,因此其出入口也只有一个——神武门。在神武门上方悬挂一块“故宫博物院”匾,便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书写匾额一事由晚清大臣李鸿藻之子、国民党元老、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先生完成。他用大抓笔在纸上写下几个颜体大字“故宫博物院”,这几个字被做成木质匾额,悬挂在神武门中门洞的正上方。

然而,成立之初的故宫博物院可谓动荡不堪。自1926年3月至1928年7月,故宫博物院先后经历了“维持时期”“故宫保管委员会”“故宫博物院维持会”和“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四个阶段。1928年6月,国府委员经亨颐竟然还提出了“废除故宫博物院”的建议,幸好当时经张继等社会名流的讨伐,此建议终于作罢。1929年2月,民国政府任命易培基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终于重新驶入正轨。

1930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为庆祝这一重要日子,故宫博物院对匾额进行了一次更换。原先李煜瀛题写的木质匾额并无上下款,此番更换时,将木质匾额更换为石质,并且将其直接嵌在了神武门中门洞上方,还在匾额上增加了上下款。其中上款为“民国十九年双十节”,下款则为“李煜瀛题”。新匾额从1930年8月30日起开始使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一张旧照:东华门挂起“故宫博物院”匾

自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并立以来,关于两座博物馆合二为一的提议始终存在。尤其是在1928年之后,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治全国,古物陈列所由原属北洋政府内务部改为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地位一落千丈,社会上要求其与故宫博物院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

1930年10月21日,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向国民政府行政院第91次会议提交了《完整故宫保管办法》,提出将原属于古物陈列所的区域归还故宫。四天后,该案议决通过。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平津卫戍司令部与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分别派人,共同组成接受及点验保管委员会,负责院所的交接事宜。

然而,两座博物馆合并的进程并没有那么顺利,时局动荡,战乱频仍,人们根本无暇顾及“院所合并”。行政院虽在1932年、1935年和1943年三度要求院所合并,但其结果要么是“暂缓”,要么就是“有名无实”的接收。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院所合并有了新的历史机遇。1946年12月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765次会议议决,将古物陈列所留存北平的藏品及所辖房屋馆舍,拨交给故宫博物院。1947年,古物陳列所的年度经费开始直接并入故宫博物院。1948年3月1日,院所正式合并,故宫方面组织接收委员会,古物陈列所方面组织点交委员会,双方人员互相配合。古物陈列所历次清查文物账册清晰,故点交之事极为顺利;而古物陈列所的人员除少数离职外,其余也均继续为故宫博物院所用。至1948年年底,该项工作彻底完成。

既然古物陈列所已经被并入故宫博物院,原先的入口之一——东华门也自然就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入口,将东华门上悬挂的“古物陈列所”匾额更换为“故宫博物院”匾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目前相关的史料中鲜有提及换匾的具体时间及情形,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美国《LIFE》杂志所摄老照片中推测出换匾的时间。

1946年,《LIFE》曾对北京城进行过一次航拍,当时可以见到午门上方依旧没有悬挂任何匾额。而到了1948年时,《LIFE》再次对北京进行拍摄时,午门上方已经嵌有一块“故宫博物院”的石质匾额。仔细看不难发现,这块匾额与神武门上方带有上下款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字体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没有上下款。因此,午门上方的这块匾应当为神武门那块的复制品。而由于古物陈列所时期午门同样是入口之一,因此1948年这张嵌入了“故宫博物院”匾的午门照片,可以被看做是院所合并的标志之一。此外,《LIFE》在1948年的照片中也出现了东华门。在东华门中门洞上方,出现了同午门完全一样的“故宫博物院”匾额,证明两匾均为神武门匾的复制品。不仅如此,这张照片还记录了当时的一桩历史事件,即1948年美国大选之前,国民政府给共和党候选人杜威加油。由于当年美国大选的时间是11月2日,通过照片足以证明在1948年11月2日之前,东华门就已经完成了“古物陈列所”匾到“故宫博物院”匾的更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年,这块“故宫博物院”匾始终悬挂在东华门门洞之上。

东华门上曾经悬挂的这块“故宫博物院”匾,向我们讲述了故宫由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向我们讲述了两家宫廷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你喜欢
午门古物门洞
凤阳明中都午门须弥座束腰石刻纹样特征分析
博物馆之夜
儿时的记忆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小偷盗文物后厄运连连 留条归还:千万别偷古物
砂筒在门洞搭设中的应用探讨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古物(七绝)
大班科学活动:门洞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