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及其面临的挑战

2019-06-17 10:00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涵建筑历史

段 焜

(金陵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1 引言

历史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与价值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历史建筑。其中大多作为景点供人们观赏游览,但被忽视的是建筑本身具有极大的价值,对其保护具有深远意义。历史建筑历经风风雨雨,其本身结构强度降低使其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因此,探讨历史建筑的丰富内涵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尤为必要。本文研究了保护既有历史建筑的意义以及挑战。

2 历史建筑的内涵

历史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饱经沧桑,经时间冲刷沉淀,其本身具有极高的内涵。

历史建筑在历史、人文、技术、艺术方面的内涵更为丰富。在历史方面,历史建筑作为历史产物,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如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的对立冲突历史。在人文方面,中国历史建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即回归自然,故大多历史建筑极重视与自然的关系。如颐和园寄澜堂(图1)在山水方面的布局,隐喻了“文人寄之于水”的情怀。

在技术方面,中国历史建筑中大量的“斗拱”(图2)从结构上保证了建筑的稳固、雕花“透风”增加了空气流通。在艺术方面,中国历史建筑符合了中国的审美观念,在色彩、装饰、设计方面尤其突出。如故宫以色彩的对比烘托显示出其皇家的富丽堂皇。古寺庙中在梁枋(如图3所示)、藻井中绘制各种丰富多彩的图案,从而使这一建筑强烈而持久的效果。古佛塔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从设计上给人以心灵震撼。

3 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

3.1 历史建筑是历史研究的一手资料

历史建筑从设计之初就秉承当时的文化,并采取高超的技艺加以建造。贯穿历史,饱经风霜。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建筑的荒废直接折射出历史的更替沧桑之感,如南京鸡鸣寺(图4)、栖霞寺(图5)体现了南朝佛教的兴盛,圆明园则体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建筑对历史研究而言是宝贵的一手资料。同时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也给人们提供一种研究历史的途径。

图1 颐和园寄澜堂

图2 斗拱

图3 梁枋

图4 鸡鸣寺

图5 栖霞寺

3.2 历史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古人将其思想加以理解并应运于建筑之上,成就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建筑,如故宫(图6)——作为明清皇宫集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是中国历史建筑的瑰宝。其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其命名遵从“以和为美,中和为贵”的儒家思想[1],且故宫建筑拥有大量代表佛家“卍”字标志。保护建筑,即为保护文化,其意义不言而喻。建筑从它诞生之初就成了文化的载体,从各个方面折射出当时的文化状态、人们生活水平。对其加以保护,对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图6 故宫

3.3 历史建筑是形成民族建筑风格的重要基础

历史建筑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与风俗文化,民众心中对其拥有极为深刻的心理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2],有语云:“宋亡之后,再无中华;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南宋崖山战败后,十万军民集体投海殉国。宋精英阶层的集体自杀使唐及唐以前的建筑文化无法延续,这是历史悲剧、文化悲剧,更是建筑的悲剧。如今国人想看唐朝风格建筑却要远赴日本,观赏仿唐的大皇宫,对每个中国人而言是一种羞耻。如此可见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北欧的简约,沙俄的富丽堂皇,西欧的乔治亚风格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其来源正是建筑文化内涵的传承,而中国由于历史的几次灾难,目前风格片面残缺,希望现代人能向历史文化古迹取经,打通文化断点,形成中华民族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借鉴,模仿他国建筑。当然,其前提正是历史建筑得以被很好地保护与研究。

3.4 历史建筑是现代建设的灵感来源

中国古人在建筑方面具有极高的智慧,如神秘莫测的始皇陵,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奇异瑰丽的莫高窟等,每一座历史建筑对现代建设都有借鉴意义。只要用心,总会找到为之倾心之处。如结构支撑,造型艺术,整体规划等。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图7)采用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元素,通过现代工艺建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建筑之美。而国人要做的就是对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从中寻找灵感,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正如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建筑大家,呕心沥血,奔波一生,无怨无悔,对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研究并借鉴可取之处。

图7 上海世十佳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

4 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

历史建筑饱经风霜,是时间沉淀中的佼佼者,但其抵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较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过度旅游开发、工程施工等正在摧残着历史建筑,因此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和大建设时期急需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树立科学保护历史建筑的理念。

目前,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自然灾害

由于历史建筑本身比较脆弱,因此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较易发生倒塌等事故灾害。并且由于近年来部分地区牺牲环境带动经济发展,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雨水pH值降低,形成酸雨,对历史建筑的腐蚀作用是不容轻视的。

4.2 过度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历史建筑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在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历史建筑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在与旅游业有关的产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旅游业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3]。由于旅游的火爆,许多景点的管理者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则在其眼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各种新项目争相上马,让游客掏钱带动经济成为唯一目的,但在这种不合规律的开发中对历史建筑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如武汉景点黄鹤楼在楼内修建电梯对建筑造成了永久性破坏。

4.3 地铁开发

随着交通拥挤问题愈来愈严重,临近历史建筑的地铁建设势在必行。地铁项目施工期对历史建筑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隧道及地下车站施工引起的地层水环境扰动和由此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4],如果施工不当,会对地面既有建筑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杭州地铁湘湖站事故(图8)。同时在地铁运营对历史建筑也有极大的影响,地铁运营中的垂直振动最大允许速度建议控制在0.15~0.20 mm/s[5]。振动过大也会使地上历史建筑出现裂缝或倒塌。

图8 杭州地铁湘湖站事故

4.4 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保护意识淡薄,许多建筑都被游客刻字“留念”,使许多建筑“体无完肤”;与此同时,GDP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放着大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不去保护和珍惜,反而将热情投入到大兴土木建设“仿古城”、“微缩景观”、“怀旧风貌街”等“假古董”上[6],如河南南阳被誉为“文曲星座”的清代宛南书院被拆后重建。

5 结语

历史建筑是历史研究的一手资料、文化的载体,也是形成民族建筑风格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建筑的灵感来源,对既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既有历史建筑保护的挑战主要有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破坏,人们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破坏,地下资源开发和地质活动、酸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保护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历史建筑的影响。

猜你喜欢
内涵建筑历史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