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6-17 03:55柴召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直肠癌医师腹腔镜

柴召敏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这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仅次于肺癌的常见致死肿瘤类型[1]。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和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是近年来手术的主要方式[2]。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实施相应的术前准备、心理疏导等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但腹腔镜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属于一种难度较高的手术方案,在手术期间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工作才能获得最优的手术效果[3-5]。所以研究中,探究将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入的所有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研究要求选取出其中48例患者纳入数据库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2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6.7±3.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14例,患者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35.8±5.1)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未见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等个体化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经临床诊断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患者未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

排除标准:患者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合并血液性疾病或手术禁忌证;患者处于妊娠期。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的整洁、定期补液、指导用药、监测其生命体征等。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同时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其介绍医院的具体设备和环境,让患者更加熟悉,降低对医院的陌生感,同时也方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状况。并在护理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需注意的事宜,防止其出现抗拒的情绪。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告知其手术的原理和过程,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疏导,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2)手术中护理人员应一直陪在患者身旁,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手术感受,时刻监测其生命体征,做好急救措施,帮助患者保持头低臀高舒适的体位,并做好固定、束缚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医师开展手术操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师做好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做好手术护理的记录工作,如果患者发生异常,应当立即告知医师,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抢救处理。

(3)术后护理

①体位、营养护理:在手术完成后,还应当做好患者的术后体位摆放,对患者进行手术交接后,应当在患者麻醉未醒前给予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误吸情况。而患者在手术清醒后,应当由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状况,待患者体征稳定后,可将其改为低半卧位,这种体位有助于患者呼吸循环,并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的腹部切口处张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吸氧,每次2小时,将其体内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同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应当告知患者保持合理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当避免摄入豆浆或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饮品,有效避免胀气。

②创口、疼痛护理:同时在手术完成后,应当根据患者的伤口愈合状况,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做好患者切口处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渗血和渗液的情况,如果发现渗血渗液现象较为严重,应当及时将患者的具体状况告知医师,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如果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创口疼痛感较强,患者应当告知医师并与医师商议后,采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

③并发症预防、引流管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通常情况下,术后腹腔出血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的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发生的原因主要以术中止血操作存在问题所导致。所以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重点对患者进行护理监测,保持患者的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畅通,并且严格观察引流液体的性状和流量,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和脉搏变快变弱的情况,应当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告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急救处理。同时还应当做好患者的手术切口护理,虽然腹腔镜手术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常规开腹手术小,但依旧可能会发生。所以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处理,并且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同时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状况主要包括:胃部不适、创口出血,疼痛。分析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实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和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含遗传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环境空气等因素,有统计显示[6],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中,超过20%的患者为家族遗传。而长时间生活习惯的紊乱、不规律的饮食结构、压力过大以及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等因素均会导致腹腔镜结直肠癌发生[7]。

随着医学科技逐渐发达,各类微创手术被广泛推崇,腹腔镜就是其中之一。应用腹腔镜对结、直肠癌进行治疗是目前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手术,而想要保证手术的效果,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这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8]。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由于病症的特殊性,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在手术的影响下,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不适感[9]。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注重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10-12]。而在手术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程陪伴,能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这种护理方式的应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16.67%),低于对照组的9例(37.50%),实验组更优。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状况较对照组更优。这样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理状态和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度。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在接受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时,护理人员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患者手术前后都能进行全面且完善的康复辅助。术后的创口护理、营养护理等内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术后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n=25) 1.6±0.2 9.7±4.8 45.5±8.6实验组(n=25) 0.6±0.1 6.1±2.4 32.7±6.4 t值 22.360 6 3.354 1 5.970 1 P值 0.000 0 0.001 6 0.000 0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进程速度,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直肠癌医师腹腔镜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中国医师节》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