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鞋服产业孕育优质生态圈

2019-06-17 08:40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鞋服规上代工

百宏聚纤车间。

目前,泉州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步入良性轨道,齐头并进,行业领先、根植性强、粘合度高的纺织鞋服生态圈初步建成,产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

如果说产业链是一种经济系统的串联,那么生态圈则是一种沉淀,是一种比产业链更高级的模式,是产业要素打破桎梏,实现资源优化流动与配置的理想形态。

从打造区域品牌到构建完善产业链,再到如今孕育产业生态圈,近几年,福建省泉州市政府深入研究纺织鞋服产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战略动向、产学研平台建设方向,领军人才创新成果等,以生态圈理念引领主导产业集群要素聚集。通过调研、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现状、最新趋势、存在问题,探讨对策思路。总体而言,当前,泉州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步入良性轨道,龙头企业、代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配套企业、公共平台等环节分工明确、紧密衔接,齐头并进,行业领先、根植性强、粘合度高的纺织鞋服生态圈初步建成,产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

2018年行业发展稳中有进

2018年,泉州市全市纺织鞋服规上企业1787家,完成产值5677.76亿元(其中化纤产值332亿元,如果不含化纤纺织鞋服产值为5345.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3,占全省纺织鞋服产业的半壁江山。行业呈现的主要特征为:

产业处于U型上升通道。纺织鞋服产业增加值增速创5年来新高,在2016年触底后逐年回升。2014年全行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长8.2%;2015年增长6.5%;2016年增长5.8%;2017年增长8.0%;2018年增长9.7%,比全市规上工业高0.6个百分点。

泉州基础设施完善。

转型升级有为有效。2018年,纺织鞋服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6.3%,占行业规上增加值比重2.5%,比全市规上工业高0.3个百分点,行业高新技术产值增长35.4%;参与智能化改造企业达800多家,其中37家市级示范企业2018年实现利润增长40.2%;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2.3万元/人,比2016年增加4.22万元/人;行业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5%。

发展后劲持续看好。2016年以来,纺织鞋服工业投资额年均增长22.7%,2018年达153.7亿元,主要投向两类:一类是智能化生产物流项目,包括智能化工厂、车间、生产线等;一类是差别化纤维、高端织造、新型鞋材、高端印行等中间项目。随着这些项目投产,纺织鞋服业的生产效率、质量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经过本轮洗牌,企业纷纷收缩或退出自己不擅长的房地产、投资等领域,专注主营业务。2018年,行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9.8%。

市场出清基本完成。现有工商登记实有存量企业18472家,其中2018年新增1894家,注销、吊销279家,当年净增1615家。行业“好、中、差”企业产值比例由2016年的58.2:23.9:17.9,转变为68:20.9:11.1。产销率保持在96.5%以上。

产业生态圈建设显露特色

近年来,泉州加速建设纺织鞋服产业生态圈,龙头企业、代工企业、专精特新、配套企业、平台建设各有作为,这5个方面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龙头企业快速扩张

目前,全市纺织鞋服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数量、产值、行业占比分别由2016年70家、1658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38%;增长为99家、产值2487亿元、占全行业产值的43.8%,行业集中度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产值年均现价增速达22.5%,比全行业平均增速高出8.5个百分点。

途径1:从卖产品向卖品牌扩张。一批龙头企业从运营产品到运营品牌,凭借品牌优势向多领域拓展,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比如,安踏先后收购斐乐、斯潘迪、小笑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近期又收购芬兰亚玛芬体育,并购金额高达46.6亿欧元,创下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新纪录。2018年集团营收达241亿元,大增44.4%,其中服装营收147.1亿元、增长61.4%,占总营收六成。同类企业还有特步、乔丹、匹克等,都是从做休闲鞋起家,现在已经拓展到服装、服饰等领域,且规模都比较大,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途径2:从卖产品向卖生活方式扩张。一批龙头企业紧跟国内外流行趋势,瞄准高端人群和时尚人群,专注研发设计,积极抢占个性、定制市场,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转变。比如,利郎打造文创园,引进日韩、欧洲的国际顶级设计师,建设核心研发团队,专注高端人群和新生代潮流人群,加速孵化更多时尚服装品牌,引领中国男装之型,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转变;利郎还与国际巨头合作开发高端面料。2018年实现营收31.7亿元、增长29.8%,利润8.8亿元、增长31.8%。柒牌加快推进时装集合店布局,集合经典黑领、中华立领、年轻潮牌、高端个人定制等品牌,构建时尚生态圈,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体验;同时大力拓展高端批量定制,专注警察、法官、检察官制服以及中石油、航空公司等高端定制服装,占公司营收的20%。

途径3: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扩张。一批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智能技术,从采购、生产、销售、仓储、配送、设计等入手,进行全流程优化整合或价值链延伸,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先优势。比如,361°建设鞋服电商公共仓项目,以361°现有的电商业务仓储需求作为基础流量,并向社会鞋服行业电商公共仓储需求开放,致力打造第三方电商物流专业化运作服务平台。同类企业还有安踏、九牧王、卡宾、乔丹等都已建设或在建仓配一体化项目。

代工企业转向高端化、标准化

2018年,纺织鞋服业规上代工企业约1200家、产值2060亿元,同比增长10.1%。目前,鞋业代工无论是产能,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服装代工相对薄弱,许多代工企业在行业洗牌中没能转型、甚至已经消失,导致不少本地品牌服装企业的代工业务外溢。

途径1:传统代工企业发展成高端代工。一些传统代工企业主动对标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的技术标准、质量体系等,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实行标准化管理,为高端品牌提供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比如,美明达过去长期给沃尔玛等超市做低价走量的鞋品代工,现在逐步向高端代工迈进,给斐乐、斯凯奇做代工。同类企业还有纬璇织造、大东亚制鞋等。

途径2:二三线品牌企业转型专业代工。过去泉州企业家“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经过这一轮行业洗牌,一些二三线品牌明白“赚钱才是真本事、活着才是硬道理”,主动并成功转型成为专业代工企业。鞋业方面,爱乐、喜得狼、美克、名志、加来盟等一批自主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全面转型为阿迪达斯、耐克、彪马、斐乐、安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这批企业因自身技术、管理、设备较为先进,迅速带动提升了全市鞋服的代工能力和水平。纺织服装方面,利郎、柒牌、劲霸、九牧王、七匹狼等5家主流企业的代工基本在外面,比如七匹狼100多家代工厂,在泉州只有2家。原来喜得龙、金莱克、爱都等一大批二三线品牌已经消亡。

华宇铮蓥集团晋江市经济开发区时尚服饰织造园项目效果图。

柒牌西服吊挂流水生产线。

泉州市石狮石湖港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细分市场做精做专

目前,纺织鞋服业专精特新企业约300家、产值450亿元。在主流市场上,龙头企业已经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细分市场上,一大批中小企业精准定位、找准机会,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三线品牌深挖细分市场。一些二三线品牌企业在男装、女装、运动鞋、皮鞋等主流市场外,挖掘细分行业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泳装方面,涌现出七彩狐、劲派等一批“小而精”、“小而专”企业,行业产值超过350亿元,年产泳装类产品2.5亿件,在晋江英林等地形成最大的集聚基地。内衣方面,涌现出百佳、达丽、嘉利等企业,年产量超20亿件,产值150亿元,晋江深沪被授予“中国内衣名镇”。童装童鞋方面,年产量超1亿件(双),产值150亿元,拥有顺昌鞋业、七波辉、足友、帮登等童鞋行业龙头企业,南安洪濑镇被誉为“中国童鞋之都”。其中,顺昌鞋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斐乐等国际品牌的合作企业,2018年该公司出口额近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以上。

时尚品牌发展求新求变。一些企业瞄准时尚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发各种潮鞋潮服,取得很好的业绩。卡宾是知名服装设计师卡宾创立的个性休闲男装品牌,推出“卡宾33号馆”概念店,赢得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2018年卡宾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23.5%,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22%。这类企业还有金苑等设计师品牌。快时尚品牌中,后街地带主抓设计、研发、营销及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上市整体市场反应只需8天(与国内外Zara、GAP、H&M、海澜之家、红领等品牌反应时间相当),拥有自主品牌商标“后街地带”、“迪安基”、“伊恩街”3大品牌靓仔系列精品男装,虽然有自己的生产线,但自产量只占5%。新百伦专职从事产品开发和线上渠道铺设,加工环节全部外包,成立仅6年,年产值6亿多元。同类企业还有琪尔特、露莱斯等20多家。

配套企业打造完善产业链条

在泉州市域内可实现一双鞋、一件服装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目前,泉州已经形成成品鞋、鞋机、鞋材、皮革、鞋类化工等完整的鞋产业链条,以及纺织原料、纺纱织布、漂行整理、成衣加工、辅料生产、纺织机械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条。

截至2018年年底,泉州纺织鞋服业原辅料规上企业共484家、产值1825亿元(比2016年增加26家,产值增长20.1%)。其中布产值443.57亿元、印行业产值194.48亿元,分别比2016年现价增长35%、9.3%。

纺织服装配套水平提升。近年来,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各个环节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生一批全国领军企业、单项冠军。

化纤原料涵盖涤纶、锦纶、丙纶等多种合成纤维,在产品研发的技术上,泉州一些企业取得了不俗成绩。比如,百宏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溶体直纺在线添加功能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关键技术”被评为“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新锐奖”,年产超仿棉涤纶长丝30万吨。同时,百宏还牵手英威达,授权使用精对苯二甲酸工艺技术建造新的PTA生产线,年设计产能250万吨。此类龙头企业还有锦兴、龙峰、海兴、百川等。此外,石狮每年都有超过3000种新产品问世,其中在休闲面料的研发上,“改性纤维面料”、“超薄高密面料”、“中空纤维面料”、“竹炭纤维面料”等植物面料的研发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

泉州印行产业主要集中在石狮和晋江,年产能150万吨,占福建省行整总量的2/3。石狮市印行企业全部入驻祥鸿锦集控区,并率先在全国印行集中控制区通过低压蒸汽、中压蒸汽集中供热技术实现无燃煤无烟囱的清洁生产目标。新华宝高度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先后购置高温高压溢流行色机等一大批先进自动化且环保的生产设备,年行整针织布20多万吨,成为耐克、安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海天、凤竹等是行整的龙头企业。

纺机企业中,泉州卜硕机械等企业生产的圆盘针织机(大圆机)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平网印花机、电脑绣花机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席位。台商投资区精准机械生产的储纱器、送纱器长年占据国内第一,每年出口德国150万美元。泉州拥有大型的辅料生产企业,浔兴拉链是世界第二大拉链生产商,年产值10多亿元。

在皮革领域,兴业皮革年加工150万张蓝湿皮,产品广泛应用于皮鞋、箱包、皮具等制造领域,是中国最大鞋面真皮材料提供商,牛头层鞋面革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排名第一。

产学研平台建设更加务实

科研平台。泉州全市引进设立40家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攻关300多项高新技术、新产品,完成纱绽全自动包装、鞋业智能制造、经编生产在线智能检测、智能化行整等多条生产示范线改造并投入使用。如:在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中纺院海西分院)的积极推动下,中纺院将中丽制机公司的化纤设备、中纺标的检测服务、中纺院研发中心的超仿棉纤维、中纺优丝的抗菌纤维及导电纤维、中纺化工的前处理及印行助剂、聚友化工的成套聚合技术等引入晋江落地转化,每天有1000多台中纺院化纤装备运转,每年为晋江创造数10亿元的产值。

检验检测平台。泉州已有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国家级鞋类检测重点实验室、中纺联检测中心、福建省鞋服质量检测中心等,各主要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准已经涵盖所有国内标准以及ASTM(美国)、BS(英国)等国际标准。

专业市场平台。目前,泉州纺织鞋服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近700亿元,其中石狮服装城达300亿元、晋江中国鞋都达250亿元。

展会展示平台。多年来,泉州已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鞋博会,持续开展流行趋势、创意设计、新品开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展示和推广。目前,泉州正策划举办全国消费品工业发展大会。

供应链平台。一品嘉综合型供应链生态平台将品牌商、原辅料企业以及中介、金融、物流等服务整合至平台,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对接,扩大订单来源,品牌商可以通过该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辅料供应商,实现采购成本平均比同行降低3%~5%,平均订单完美交付率提升14.6%,交货天数缩短5天。目前该平台入驻客户5500余家,年交易额超70亿元。

猜你喜欢
鞋服规上代工
国产鞋服未来可期
国产鞋服未来可期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2020年7月实施的纺织鞋服类标准(见表1 和表2)
近8年工业规模及工业收入的辩证分析
OEM的危机与转机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菱重工拟整合喷气式支线客机生产与波音代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