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改革研究

2019-06-17 01:43马骊骊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

马骊骊

摘要:手风琴作为一种外来的乐器,从20世纪之初就已经传入我国,并被很好地普及。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先对现代手风琴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之后再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并全面地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够给传统音乐的复兴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对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史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近现代手风琴   艺术发展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55-02

在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承、改进和创新之后,手风琴的类型变得越来越多,其演奏技巧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又因为手风琴本身体型非常轻便,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文结合实际的案例研究中国近现代手风琴的艺术发展史,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一、中国近现代手风琴改革的研究

从20世纪开始,手风琴已经开始传入我国,并被贵族和官员当作一种礼品和装饰品被使用,但其实本身艺术优势并没有能够更好地发挥而出,最终使得我国手风琴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間内发展得非常缓慢。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被手风琴的音色所吸引,手风琴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队、学校和工厂等各个领域,并成为最受欢迎的重要乐器。

虽然手风琴最开始是由奥地利人发明的,但是美国人皮特罗·迪罗不断地在改善手风琴的结构,并在手风琴上安装变音器[1]。所以,皮特罗·迪罗被后世的人称为“手风琴之父”。俄罗斯随后又在改善的过程中研制出了第一台被称为“巴扬”的手风琴,这种琴后来一直被俄罗斯人所使用,并在之后发展到极致。

到了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人又通过改造发明了自由低音手风琴,这种手风琴的左手边有九排按键,里面三排为自由低音键,外面的六排为传统的低音键,应该说,这是对手风琴改造的又一大进步。而这种通过改变装置内部的结构的手风琴就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自由低音手风琴。

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为手风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也吸引了更多的作曲家写出一些与手风琴相关的作品。从长远发展的过程来看,手风琴的专业化本身就是从自由低音开始的。传统的低音手风琴左手的结构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在演奏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局限,这对手风琴的发展将会非常不利。

二、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到1902年,以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员到新式的学堂内部开设“乐歌课”,手风琴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生的音乐课中,甚至在课堂上会看到很多用手风琴进行伴奏的场景。后来,包括“国立音乐院”和其他音乐教育机构第一次将手风琴融入到国乐中,从而开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先河,但是此时的手风琴还是更多地被一些小市民所玩弄。

到了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俄国人来到了中国,将名为巴杨的手风琴进一步地发扬。那时候所成立的“哈尔滨交响乐团”里面拥有六十到七十名的演员,而一些学校为了满足俄国子弟的发展要求,在哈尔滨也建立了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2]。在1927年10月份成立的哈尔滨音乐训练班成为了当时主要教授手风琴音乐班,并直接聘请格拉西莫夫当作手风琴的教师。

到了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学习手风琴。当时成立了“哈声乐团”和“希望乐团”等都有教授手风琴的老师,当然,除了教授音乐,更多地是演奏一些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当时用手风琴演奏的《蓝色多瑙河》《西班牙探戈》《春之声圆舞曲》和其他合奏曲目都非常流行。

在20世纪40年代,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少人为了躲避灾祸而背井离乡,有一些俄罗斯的演奏家和教师也涌入我们国家,他们大都是为了生存而传授技艺,也有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教学。在这一时期,包括石人望、王庆善、吴英烈和其他手风琴艺术家为我国手风琴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虽然诞生了另外我国第一批音乐工作者,由于那时候人的自身音乐知识有很多的限制,又因为音乐乐谱很少,演奏水平普遍较低。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很多连队都在强调政治思想工作,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也经常到基层为战员进行演出。由于这种四处演出的方式没有办法采用钢琴进行伴奏,所以手风琴便在演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为了帮助基层更好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更多的艺术培训班得以开展,这为繁荣我国的手风琴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因为手风琴的重量轻,价格也比较轻,所以非常适合在部队、工厂和学校等集体单位使用。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学习手风琴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当时的仓库里装满了各种型号的手风琴,各地的手风琴培训班也越来越多,每个演出单位都会配置几名专职的乐手,很多人也一直都坚持在手风琴的岗位上。这一时期出现的王域平、姜杰和李聪为代表的代表人物成为了手风琴教学的领军人物。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刮起了一场对外来乐器的讨伐的狂风,一切外来的乐器都被宣判了死刑,但是手风琴幸免遇难,这说明当时的手风琴已经受到了中国官方的认可。另外,当时编写手风琴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出现的《草原轻骑》《士兵光荣》和《骑兵进行曲》等作品的水平虽然非常有限,但是当时人在手风琴技巧、乐器特点和民族调式等演奏方法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手风琴事业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演奏的水平也变得更加娴熟。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给手风琴产生了强大的推力。一直到现在,已经产生了一批比较成熟的包括《傣家欢庆泼水节》《百鸟朝凤》和《瑶族舞曲》等歌曲,流传至今。在70年代,我国的手风琴曲目迅速增多,且演奏手风琴的队伍也不断地壮大。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手风琴开始走出国门,包括张国平和曹晓青在内的优秀手风琴演奏家在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让我们更好地知道了手风琴演奏的“世界水平”。总体而言,中国的手风琴走向了国外。

三、李遇秋对中国手风琴音乐的贡献

李遇秋就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无意识之中表演了拉了一曲手风琴,并逐步教他学习手风琴。到后来,李遇秋在手风琴的教学和作曲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甚至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手风琴手,到现在为止,也是唯一一名写手风琴曲谱的作曲家。

《长征组歌》为李遇秋早期著名的作品。在《长征组歌》的初稿确定之后,李遇秋的创作为后期歌曲的修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回想着他所熟知的长征中的一幕幕场景,李遇秋躺在床上根本无法入睡。在那些创作的日子,李遇秋的汗水和泪水浸湿了一页页纸。

应该说,李遇秋所在年代条件非常简陋,但是李遇秋仍然运用了多种手法去驾驭全局,并用坚持的精神去对待每一个片段的内容,所以,现在听李遇秋的一些手风琴作品,整体还是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在1965年,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周年,《长征组歌》在北京隆重上演,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观众在表演结束之后都不愿意离去,他们纷纷冲到后台,把出口堵得水泄不通,甚至争着要看“红军”的风采,那种场面非常火爆[3]。应该说,李遇秋为我国手风琴歌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使得我国的手风琴演奏逐步走上了一条被国际所承认的专业化的道路。

四、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发展评估研究

从上文的概括可以看出,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到了90年代,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得非常繁荣,各类学术赛事频繁在国内外出现,并在最后诞生了一种集优秀的手风琴大师和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为主的音乐会。我国的手风琴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劣势,手风琴正逐步向着多元化发展。

五、结语

我国手风琴的发展正经历从无到有、从简易到复杂的过程。手风琴从独奏的乐器到流行的音乐,到最后已经发展成为了多元性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我国的手风琴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晓波.手风琴音乐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机[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17,(03):59-63.

[2]宋正.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创作特征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39-143.

[3]张冰冰.中国手风琴艺术在传入期的发展概况[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5):169-174.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现代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性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快乐图画书 娓娓晨间谈
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研究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课堂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